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林毅夫:中國GDP預計在2020年要比2010年翻番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6-29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行長林毅夫發言(中國網記者 楊佳攝影)

(中國網6月29日訊 記者孫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于6月28-29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新格局、新合作、新發展”,中國網現場直播報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榮譽院長、教授;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出席主論壇並參與“國際經濟格局變化與展望”討論。他表示,中國的GDP預計在2020年要比2010年翻番。在2020年的時候,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將會達到8800美元,有可能達到12000美元,根據聯合國的標準,可能中國會成為高收入國家。對於非熟練工的月均收入,大概每人平均400美元,到2020年的時候,月均收入每一個非熟練工都可能達到1000美元。

他解釋稱,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將成為高附加值的工業,同時將帶來黃金的時機,特別是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進入勞動密集型産業,像1960年代的日本,日本的每人平均收入上升之後給“亞洲四小龍”帶來了機遇,實現工業化。80年代“四小龍”的工資收入上升之後又製造了機會,使中國大陸進入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現在輪到了中國。(完)

以下是文字實錄:

林毅夫: 我完全贊同李教授的分析,包括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潛力。我也想進一步給大家探討一下中國發展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所帶來的機會。中國的GDP預計在2020年要比2010年翻番。在2020年的時候,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將會達到8800美元,有可能達到12000美元,根據聯合國的標準,可能中國會成為高收入國家。對於非熟練工的月均收入,大概每人平均400美元,到2020年的時候,月均收入每一個非熟練工都可能達到1000美元。這是説明什麼呢?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將成為高附加值的工業,同時將帶來黃金的時機,特別是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進入勞動密集型産業,像1960年代的日本,日本的每人平均收入上升之後給“亞洲四小龍”帶來了機遇,實現工業化。80年代“四小龍”的工資收入上升之後又製造了機會,使中國大陸進入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現在輪到中國了,但是也有不同。

林毅夫: 在60年代,日本的製造業工人970萬,80年代,南韓是230萬,台灣、香港等也都比這個要少,但中國現在在製造業中的僱員是8500萬,這些就業機會轉移到其他國家的話會有一個黃金的機遇,使很多發展中國家能夠開始他們的工業化。這不僅是個理想,而是確實會發生的事情。我在世行工作的時候開始提這個觀點,很多人認為非洲國家不可能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並且向國際市場出口,埃塞當時的前總理,我跟他交流,希望他能夠挖掘這樣的潛力。他在2011年8月到了中國,邀請中國的製鞋業企業到訪該國,説服他們在這裡進行産業轉移。並且立刻派86個埃塞工人到中國受訓。在2012年1月,他們在埃塞設立了兩個生産線,雇傭了600工人,之後又開始生産鞋向美國和歐洲出口,在2012年12個月之後,他們向世界市場出口量翻了一番,並且雇工人數達到2300人,今年達到4000多人。非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可以抓住這個機遇實現工業化。我們也可以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始工業化。謝謝。

專題: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

責任編輯: 劉璟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