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帕斯卡爾·拉米:多邊投資協議有助於中國發展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6-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發表主旨演講(中國網記者 楊佳)

(中國網6月29日訊 記者孫磊)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于6月28-29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新格局、新合作、新發展”,中國網現場直播報道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先生出席會議併發表了主旨演講。對於中國和其他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問題,他認為,中國應該把國內改革和多邊貿易開放日程糅合起來,如果不能妥善應對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到中國的發展前景和潛力。

首先,進一步開放中國的服務領域。服務業在當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加開放和有競爭力的服務業將帶來更多就業,也有利於促進中國製造業的升級。

第二,多邊的投資協議也會有助於中國的發展。透明的、有規則的全球投資管理體制將有助於促進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

第三,中國是新興國家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橋梁。中國應該和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共同制定新的WTO全球貿易日程,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將向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場準入機會,一個更加開放穩定的環境,將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這些大的經濟體緊密合作時,在貿易便利化、資訊技術、服務業技術合作等方面,成功的機率就會更高。(完)

以下是演講文字實錄:

帕斯卡爾·拉米: 大家好。我一直關注中國發展,並且訪問了中國20多次,當然我比不上基辛格博士,我也親眼目睹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中國人民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善。兩個月後我將卸任,屆時我將可以更加自由地發表講話。作為我此次在論壇上的發言,今天我想談一談世界貿易的發展以及中國如何應對。

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改變是我們之前所無法想像的,新技術、市場的開放、創新的貿易模式都加強了各國經濟社會和政治之間的相互依存。就像基辛格博士剛剛説的,世界的重心在發生轉變,新興國家的崛起形成了一股新的經濟力量,我們也開始看到非洲國家的崛起。過去30年,國際貿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份額在15年間從1/3上升為1/2,很多發展中國家不僅僅在提供原材料,或者是簡單的商品,他們開始提供更多的有附加值的工業産品和服務。發展中國家不再把美國、歐洲、日本作為唯一的出口目的地,他們之間也進行更多的相互貿易。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額從1990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6%,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加了3倍。貿易壁壘也開始發生了變化,關稅壁壘作為貿易政策的一種工具,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非關稅壁壘措施,就是標準市場準入準則,特別是關於安全、環境保護開始被更多使用。他們更加複雜,更不具透明性,可能會被濫用。

帕斯卡爾·拉米: 經濟重心的轉移,也帶來了全球治理結構的改變。在WTO中,中國、墨西哥、南非、尼日利亞成為了不可獲缺的力量,這也為全球合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需要在權力和責任方面尋找一個新的平衡,不再是原來的舊意義上的南北合作。多哈回合的談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貿易不再僅僅是一個國家製造某種商品,價值鏈的發展使得很多國家在合作製作某種商品,必須用一種新的方式看待貿易,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各種自貿協議的産生,特別是區域性的安排,如跨大西洋的合作夥伴關係,跨太平洋投資夥伴關係和東盟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如果這些自貿協議能夠很好地應對我們面對的貿易壁壘,特別是在應對非關稅壁壘方面,那麼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他們不能夠攜手合作的話,則發揮的作用就並沒有那麼明顯。我們希望開放貿易來使得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我想在這裡的關鍵詞就是融合。WTO去年發了一個報告來探討世界貿易的發展,首先是要有貿易協定和多邊貿易體制的融合,二是要有貿易政策和國內貿易政策的融合。然後是WTO和其他國際組織之間更好地協調,因為我們在一個新的世界框架之中,WTO成員國有了新的責任和權利,如果我們要實現這些目標,他們並不是一個非常容易的過程,但是只有這樣才能使未來變得更加可持續。

帕斯卡爾·拉米: 在這變化飛快的世界中,中國的作用是怎樣的呢?如果有人問我,在過去50年中世界發生了兩件最重大的事件是什麼?一個是柏林墻倒塌,另一個是中國加入WTO。中國加入WTO巨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結構和模式。中國有5千年的文化,是一個非西方的政治體制,它的市場有13億人口,它遵循著全球的商業標準,在融入全球經濟。中國加入WTO之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充分説明加入的決定是正確的。當然現在中國加入WTO的好處在日益減少,中國需要新一輪的經濟改革來克服發展中的瓶頸,創造新的增長動力。中國的經濟力量和未來的潛力在於它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還有非常高效的物流體系,要有一個穩定的投資環境,研發能力應該不斷增長,同時又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同時中國也面臨巨大的國內外挑戰,一方面是收入鴻溝,房價飛漲、污染、環境壓力,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服務業發展不足。我們也看到,中國和其他國家時有貿易摩擦,有些國家對中國的對外投資抱有敵視態度。如果不能妥善應對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到中國的發展前景和潛力。

我認為,這也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們應該把中國的國內改革和多邊貿易開放日程糅合起來,為此我希望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進一步開放中國的服務領域。服務業在當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加開放和有競爭力的服務業將給我們帶來更多就業,也有利於促進中國製造業的升級。

第二,多邊的投資協議也會有助於中國的發展。透明的、有規則的全球投資管理體制將有助於促進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

第三,中國是新興國家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橋梁。在我看來中國應該和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共同制定新的WTO全球貿易日程,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將向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場準入機會,一個更加開放穩定的環境,將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這些大的經濟體緊密合作時,比如在貿易便利化、資訊技術、服務業技術合作,成功的機率就更高了。所以我希望中國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在多邊貿易領域發揮領導作用。我認為這對中國有益,也對世界有益。謝謝大家。

專題: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

責任編輯: 劉璟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