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旅遊> 世界遊

世界遊:帶你去遊馬爾地夫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7-26  內容來源: 旅遊衛視

 
    馬爾地夫共和國(原名馬爾地夫群島,1969年4月改為現名)位於南亞,是印度洋上一個島國,由1200余個小珊瑚島嶼組成,其中202個島嶼有人居住。東北與斯里蘭卡相距675公里,北部與印度的米尼科伊島相距約113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小的國家。馬爾地夫南部的赤道海峽和一度半海峽為海上交通要道。馬爾地夫基於環境因素,境內無法建設鐵路,但仍設有易卜拉欣納西爾國際機場。該國雖然國土偏小,建國也不久,但有很多節日,同時該國也是個伊斯蘭教國家。馬爾地夫亦被譽為“上帝拋灑人間的項鍊”,“印度洋上人間最後的樂園”

馬爾地夫的首都是馬累,它的面積只有1.5平方公里,人口大約只有6萬,卻還分成Henveyru、Galolu、Machchangoli、Maafannu等四個區域。這裡沒有刻意鋪整的柏油馬路,放眼望去儘是晶亮潔白的白沙路。炫目的白色珊瑚礁和多半漆成藍色、綠色的門窗形成強烈的色差,房子通常築得又高又窄,據説是為了避免惡魔入侵,由於曾受英國管轄,因此也有部分建築帶著濃厚英式氣息。在這個袖珍國都中,汽車似乎是多餘的,人們不是騎單車就是走路。

MarineDrive白沙路是馬累最重要的街道,這裡林立眾多商務旅館以及建於1913年的總統府。此外,還有建於1656年的古清真寺,以及1675年落成的神奇的回教尖塔,白色的建築上仍可以清晰地看見古蘭經的碑文。

可供瞻仰的還有古蘇丹王朝的蘇丹公園,它在1968年馬爾地夫成立共和國時曾遭到破壞,雖然今日這裡只剩下了一座小小的建築,卻依然比較完整地保留古蘇丹文化的精髓,看似簡單的歷史館內記載了多種文化的交融。馬累是馬爾地夫的購物中心,所有的商店幾乎都聚集在此。當地的居民習慣於過著簡單淳樸的生活,想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就應該去魚市場看看。那裏是全國各島嶼捕獲漁産的拍賣集散地,每天近黃昏時此起彼伏的叫賣吆喝聲,建構出島國活力的一面。魚市場內有專門去皮取肉的師傅,一條4尺長的魚,只需一分鐘,便被分割成皮、骨、肉三份了。

馬爾地夫歷史悠久,大事頻繁,除了16世紀被葡萄牙短暫佔領外,它一直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中期成為英國的被保護國,並在1965年獲得完全獨立。那一年它也加入了聯合國。該國實行聯邦制,被選舉的總統為國家元首。西元前5世紀雅利安人來此定居。西元1116年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蘇丹國,前後共經歷了六個王朝。自1558年始葡萄牙對其實行殖民統治。在塔庫魯法努領導下,馬爾地夫人民舉行了起義,1573年光復祖國。18世紀又遭荷蘭入侵。1887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32年,馬爾地夫改行君主立憲制。1952年成為英聯邦內的共和國。1954年議會決定廢除共和國,重建蘇丹國。1960年英、馬協定規定英租用甘島基地30年。1965年7月26日馬爾地夫宣佈獨立。1968年11月11日改為共和國,實行總統制。共和國之前的馬爾地夫具體歷史可參考“馬爾地夫蘇丹”條。雖然官方歷史記載馬爾地夫起源於12世紀,但文學作品和考古卻發現馬爾地夫的歷史可追溯到先伊斯蘭教時代。馬爾地夫曾是那些出海遠航的偉大探索家們的轉机站,這遠遠早于歐洲航海史。

第一次提到馬爾地夫是在二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托勒密(Ptolemy)的著作中,其中他提到了斯里蘭卡西面1378個小島的地方,指的就是馬爾地夫。自從那時起,許多航海家不斷提及馬爾地夫:14世紀末的Pappus Alexandria提到了Taprobane島和1370個相臨的島嶼。底比斯人Scholasticus曾航行到印度馬拉巴爾海岸,他提到了“一千個小島和那裏險惡的環境:因為那裏的磁石海岸會導致鐵皮船的觸礁沉沒”。9世紀的波斯商人Suleiman曾橫跨印度洋,他寫到:“在這個名為Herkend的洋面上有將近1900個島嶼,統治者是一個女人,財富不可記數”。馬還曾跟隨鄭和的遠航隊在1433年到達東非,他在他的海岸調查中證實,商船來到馬爾地夫進行貿易,購買這裡的繩子。明朝時,中國人非常熟悉這些島嶼,稱這裡為“伏在水下的山脈”(流沙),並記載了這裡的氣候、地理和風土人情。

責任編輯: 魯楠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