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我是探路者:夏爾巴的山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5-17  內容來源: 旅遊衛視

夏爾巴的山
 
在這日喀則地區的中尼邊境上,在被重重疊疊的高峰巨壑隔阻著外界文明的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生存著一個獨特的人群——夏爾巴人。他們世居深山老林,過去幾乎與世隔絕,在漫長而複雜的歷史過程中,始終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夏爾巴人,藏語意為“來自東方的人”,又能解釋為“留下來的人”。也許是由於人口較少,在上個世紀中期進行民族認定的時候,他們被列為藏族的一個分支。
日喀則地區定結縣的陳塘鎮,定日縣的絨轄鄉,聶拉木縣樟木鎮的立新村及雪布崗村等地是中國境內夏爾巴人主要定居點。這些定居地的地理位置大體介於北面西藏高原和南面尼泊爾山地平原之間,平均海拔高度2000米左右,氣候溫暖,雨量充足,原始森林密布。陳塘鎮夏爾巴人數量最多,約有2000多人,它是我國定結縣與尼泊爾塔普列縣之間的邊境鎮,處在珠峰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關於夏爾巴人的來歷有很多種傳説,他們從何處而來又為什麼留在這裡,由於歷史久遠,又無文字記載,所以目前尚難考證。樟木鎮的立新村夏爾巴人,稱自已是西夏党項人最後的皇裔,並且至今仍保持著許多內地漢族人的生活習俗。專家最新的説法是:它們的祖先是西夏王朝的党項族人,後來西夏被蒙古軍隊所滅,其後代的一支為了逃避戰亂與屠殺,輾轉週折,最終定居在喜馬拉雅深處。
    陳塘位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珠穆朗瑪峰東側的原始森林地帶,北與尼泊爾一衣帶水,隔河相望,是日喀則唯一不通公路的鄉鎮,也是日喀則(很可能是全區、甚至全國)唯一沒有經歷真正意義上民主改革、人民公社、改革開放的一個邊境地區夏爾巴人的聚居地。陳塘平均海拔204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目前,有6個行政村,390戶人家,1963人,每人平均現金收入不足千元。由於地理閉塞,交通不便,至今進出陳塘鎮的所有物資,全靠人背畜馱運輸。
  

所謂的夏爾巴人,漢語意為“東方來人”,又可解釋為“留下來的人”。傳説其祖先起源於宋朝時期的党項王朝,後來西夏覆滅,他們的後代逃亡到陳塘。夏爾巴人有藏族和漢族兼而有之的習俗,他們使用藏文、藏語。夏爾巴雖然是藏族的一支,但卻形成了與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

我們看到,陳塘的夏爾巴人服飾很有特點。婦女頭頂的帽子上以鮮花和孔雀羽毛點綴,脖子上挂著由兩百多個銀環連成的項鍊,胸前挂著六個銀制的小串子,腰部係著銀帶,手腕戴著大白海螺。走起路來身上叮鈴作響,閃閃發光,美麗動人。男性帽子上也以鮮花和孔雀羽毛點綴,不過每個人腰間大都插一把名叫“古爾奔”的彎月形砍樹刀,這向外人透露出一種原始古樸。

由於地理閉塞,交通不便,陳塘夏爾巴人長期以來很少與外界來往,因此還形成並保留了其獨有的婚嫁方式、喪葬習俗和獨具風韻的歌舞等獨特的民風民俗。今天,在拉薩舉行的民俗服飾展覽、日喀則珠峰文化節等活動中,陳塘夏爾巴人服飾、歌舞和其古樸獨特的風情已經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廣泛青睞。到了陳塘,一定要品嘗夏爾巴人的雞爪谷酒。

森林、雪山、瀑布、湖泊、藍天、白雲……沿途中,旖旎獨特的陳塘自然風光使我們將疲勞忘記得一乾二淨。而這一切與生活在這裡的夏爾巴人民俗正構成了一幅異域風情的美。

這裡四季如春、夏無盛夏、冬無嚴冬、溫和多雨。印度洋暖濕氣流沿著陳塘河谷,穿越峻嶺雪山,滋潤著這裡每一寸土地。在這裡,覆蓋著20萬畝原始森林,30多種珍貴藥材資源,棲息著20多種國家珍稀野生動物。1989年,陳塘被劃入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地理、環境、氣候、生物、民族、歷史等方面形成世界範圍內不可多得的最佳科研基地。

 

責任編輯: 劉璟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