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旅遊> 地方

綿山道教第一觀——大羅宮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5-08  內容來源: 旅遊衛視

綿山道教第一觀——大羅宮
 

大羅宮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美妙的傳説。相傳這裡是春秋晉國介之推當年所看到的“大羅仙境”。

“三清上,曰大羅”。道教認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層為大羅天。大羅宮之意就是建在大羅天上的宮闕。綿山大羅宮高懸于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層110米。我們現在看到的龐大建築群是近年復修的。主體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群總面積共達3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巧妙地將明清風格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群樓高聳,崇閣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既雍榮華貴,又古樸典雅。曾有人撰文稱其“可與布達拉宮媲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

據傳該宮建於唐開元之十一年(西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雀鼠谷,為先皇太宗在綿山部署雀鼠谷大戰,得到大羅眾神護佑,破敵獲勝,遂專程朝拜綿山,到大羅仙境進香,為祈求國泰民安,江山永固,赦命建造大羅宮。後因歷代戰事,幾毀幾復。1942年2月2日侵華日軍又縱火燒燬。現在的建築是在原五嶽殿、三官殿、三清殿、玉皇閣等基礎上恢復修建的。一層至七層面闊五間,以財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鬥姆殿、九曜星君殿、二十八宿殿、靈霄殿、三清殿、五老君殿為主。七層以上為眾妙堂、講經壇、混沌殿、諸仙殿、藏經閣。八層至十三層面闊9間,廊下各有10根盤龍大柱,宛如皇宮天庭,一派金碧輝煌。

眾妙堂內200余眾按照修舊如初原則復原的唐、宋、元、明塑像和10尊木雕、4尊鐵像,工藝精湛,氣韻生動,堪稱國寶。講經壇正中為太上老君大銅像,慈祥端莊,矍鑠有神,壇內有趙樸初、董壽平大師等百位名家所書360平方米《道德經》木刻,選材考究,刻工嫺熟,堪稱一絕。混沌殿內反映道教眾神朝拜“三無天尊”(無形天尊、無名天尊、無上元君)的360平方米特製布畫,借鑒山西芮城永樂宮明代壁畫的風格,為國內外所罕見。諸仙殿內供奉混元老祖、正一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太初天尊等7神,均為大型樟木雕像。300平方米的布畫中,反映162位神仙朝拜洪元老祖的場面,諸位神仙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藏經閣高雅幽靜,別具一格。閣內藏書,琳瑯滿目,有各种經文、經典、道藏、皇帝墨寶,名人字畫,典籍典章等等,是世人求知深造的好地方。

雄偉壯麗的大羅宮,兩側是神秘奇險的白雲洞和白雲庵。白雲洞位於大羅宮北側,百米崖壁上有一洞口,柴扉半啟,是資深高道閉關辟穀之所。這裡,陰雨前常有白雲飄出,故稱白雲洞。清代乾隆年間介休名士王佑曾賦“深山多白雲,洞在雲深處,竟日寂無人,白雲自來去”的詩句,道出了這一景觀的奇妙和獨特。白雲庵深藏于百米懸崖上一天然石洞中,內有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塑像,為宋代風格。塑像身後有6塊0.6平方米的石板,上面刻有《金剛經》經文,雖年深日久,但保存基本完好。在此原無徑可尋的懸崖絕壁之上造像、勒石,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古人那種不畏艱險的執著追求,不禁使人嘆服!現在已築起了懸空通道,供遊客觀賞此庵。

來客遊完了大羅宮的24個景點,就要享受從“天”而降的美妙感覺了。俯瞰宮殿空隙處片片山桃,花艷迷人,潺潺流水,處處蒼翠,使人油然想起唐代詩人王建“秦時桃樹滿山坡,騎鹿先生降大羅”的詩句。今雖無緣“騎鹿”,但也做了一回由大羅而降的“先生”。豈不優哉遊哉!

責任編輯: 劉璟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