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商務部:1-7月全國進出口14.7萬億 同比增8.5%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8-23  內容來源: 中國網

【沈丹陽】:以上是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商務運作的情況和經貿合作方面的情況,現在歡迎大家提出問題。 (2013-08-23 10:48:55)

【中央電視臺記者】:大家近期很關心進口車高價的問題。從2005年實施《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之後,很多進口的汽車廠商開始在中國設立總經銷,獨家授權,對進口車限價和定價,形成價格暴利。有人説現在管理辦法需要修改,不太適應了,商務部對此如何評價?關於上海自貿區,上海自貿區將在綜合保稅區的基礎上建立,兩者在功能上會有什麼突破?香港媒體報道説上海自貿區形成後會對香港的貿易、外資形成負面影響,商務部對此如何看待?謝謝。 (2013-08-23 11:00:51)

【沈丹陽】:先回答有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問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基礎上的升級,已經國務院正式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積極探索如何進一步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在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服務業開放、創新投資管理模式、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制度等很多方面,都將會有新的突破。因為試驗區相關方案的實施涉及部分法律規定的調整,國務院已經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將在完成相關法律程式後公佈。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借鑒了國際通行做法,主要目的是要為全國深化改革開放積累經驗,擔心對香港貿易投資産生負面影響,我認為是不必要的。

   關於《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以及相關的汽車價格問題,也做一個簡單的回應。2005年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聯合發佈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提出國際通行的汽車品牌授權經營模式,既賦予了汽車供應商建網和授權銷售的權利,也對其施加了網路維護、管理、培訓,尤其是對産品品質負責等義務,目的在於規範境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的活動,增強經營主體服務意識,明確各方責任,便於實現責任追溯,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總體來看,這個辦法的實施對加快汽車品牌建設,提高汽車行銷和服務水準,適應我國汽車分銷領域對外開放,擴大汽車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媒體報道,近年來一些汽車供應商與品牌經銷商之間關係不和諧,強制規定經銷商經營模式,收取建店保證金,強行壓庫、搭售等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隨著汽車大量進入家庭,汽車産品的投訴增多了。因此,有必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剛才提到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進行修改完善。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研究修訂辦法,首先是要把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放在優先位置,細化有關條款,進一步規範企業經營行為。其次,在收取建店保證金、壓庫搭售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必要的限制,推動建立穩定的供應商、經銷商關係,引導構建節約型汽車流通網路,促進汽車品牌銷售的健康發展。

   對於汽車供應商獲得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就是説它能夠主導價格問題,要看具體情形。雖然《反壟斷法》並不禁止經營者自然形成或通過正當競爭形成的市場支配地位,但《反壟斷法》嚴格禁止經營者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同時,《反壟斷法》禁止供應商與經銷商達成協定,以固定産品的零售價格或限定最低零售價格。因此,如果汽車供應商存在以上違法行為,將依法受到處罰。謝謝。 (2013-08-23 11:01:15)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兩個問題:第一是現在跨境電子商務是當前中國外貿發展的新方式,據説今年上半年在浙江義烏每天發往境外的郵包就有10萬多個,商務部下一步對於跨境電子商務將會採取哪些幫扶措施?第二是7月份以來南方的高溫乾旱天導致部分地區菜價上漲明顯,商務部如何看待?菜價上漲會不會持續?商務部門採取了哪些措施確保市場的穩定供應?謝謝。 (2013-08-23 11:13:19)

【沈丹陽】:先回答後一個問題。最近南方高溫,北方一些地方、南方一些地方水災頻頻,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甚至給生命財産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對市場供應也産生了不利影響。商務部對此高度重視,我們及時啟動了應急機制,部領導親自開會、親自佈置,親自帶隊調研,及時採取了一些措施。對於蔬菜價格,商務部主要採取增加供應、加強監測、及時調撥,以滿足市場供應的措施,同時配合地方政府加強對市場的監管,打擊非法或者不合理的抬價。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南方高溫天氣城市還是其他發生水災的城市,市場供應總體上都是比較平穩的。

   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這是最近大家議論比較多的話題,媒體有很多報道。通常所説的跨境電子商務指的是生産和貿易企業或者個人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將傳統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數字化、電子化,實現産品進出口的新型貿易方式。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分為企業對企業(就是通常所説的B2B)和企業對消費者(就是B2C)的貿易模式。B2B模式下,企業運用電子商務以廣告和資訊發佈為主,成交和通關流程基本線上下完成,本質上仍屬傳統貿易,已納入海關一般貿易統計。B2C模式下,我國企業直接面對國外消費者,以銷售個人消費品為主,物流方面主要採用航空小包、郵寄、快遞等方式,其報關主體是郵政或快遞公司,目前大多沒有納入海關登記,也就是你提問提到的。在義烏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很快,據我們了解,今年上半年義烏一天往外發的郵包差不多有15萬件,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産品主要銷向世界各地。這些郵件有航空小包、郵寄、快遞等方式,都是運用電子商務的方式來成交的。這麼大數量的往外交運的商品,通過境外電子商務方式來成交的貿易,目前大多還沒有納入海關統範圍。 (2013-08-23 11:14:00)

【沈丹陽】:跨境電子商務是外貿發展的新方式,也是企業擴大海外行銷渠道,提升我國品牌競爭力,實現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商務部認為應給予積極的支援,因此前幾年就已經開展了一些促進性的工作,比如我們擇優認定了阿里巴巴速賣通、敦煌網、中國製造網和中國誠商網等若干家電子商務平臺,作為商務部重點推薦的開展對外貿易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制定了專門文件,明確了增強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外貿的功能,提升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外貿水準、加大對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外貿的支援政策等具體指導意見。這些工作已經見到了初步成效,2011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了1.6萬億元左右。2012年大概有2萬億元,貿易規模增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研究,解決以跨境電子商務方式出口貨物遇到的有關問題,推動電子商務跨境發展。目前商務部除了繼續做好原有已經開展的相關促進工作以外,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並爭取儘早出臺支援跨境電子商務促進出口的具體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有很多,主要包括:要規範貿易制度(過去有一般貿易貿易、加工貿易、邊境貿易等貿易方式,但在海關統計的貿易方式中並沒有跨境電子商務這樣的貿易方式);要制定貿易標準(跨境電子商務要有貿易標準,什麼情況算是這種貿易方式,既要考慮國內的標準,也要考慮國際的標準);要強化支付(跨境電子商務通過網路支付成交,支付如何便捷,如何安全,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還要完善跨境物流(現在大量通過跨境電子商務的方式來出口,交貨怎麼交?物流怎麼解決?現在有一些是通過國外的物流公司在做,我們可不可以走出去建立自己的跨境物流?這也需要研究支援);還有出口退稅(因為跨境電子商務沒有列入貿易方式,企業就沒有辦法辦理出口退稅,這也是需要解決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研究解決,我們現在正在抓緊向有關部門會商,希望儘早出臺。謝謝您的提問。 (2013-08-23 11:14:22)

【環球時報記者】:數字顯示1—7月中國與日本的雙邊貿易額下降了8.8%,請問這是中日的貿易額連續多少個月下降?中日貿易額進一步下降的原因是什麼?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也下降了1.8%,原因是什麼?與中歐的光伏爭端是否有直接關係?謝謝。 (2013-08-23 11:16:13)

【沈丹陽】:中歐貿易下降主要原因是由於今年以來歐盟經濟仍比較低迷,歐盟還沒有完全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不僅是中國對歐盟貿易下降,歐盟對其他經濟體的貿易額也是在下降的。但7月份當月,我們對歐盟的出口增長5%。有幾個市場7月份當月原來是下降,現在是增長,但是日本除外。中日貿易今年以來增長一直是乏力的,今年前7個月,中日貿易總額是1740億美元,同比下降了8.8%。其中,中國對日本出口831.9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5%。自日本進口908.1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3.2%。中日貿易已經很多個月連續下降,這種下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最近我們做了一個分析,主要有三個因素:

   首先,中日貿易作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由於美歐等市場不振,中國對這些市場出口的下降也導致從日本進口相關原材料和零部件減少。

   其次,日元貶值也對中日貿易産生影響。日元自2012年底開始的大副貶值造成中國對日本出口商品價格相對上升,影響了中國對日本的出口。

   第三,中日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兩國企業和國民,日本政府和部分政要在涉華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影響到部分中國消費者購買日本商品的積極性。反映到貿易上,就會導致日本汽車、家電及零部件等商品對華出口的下降。

   中日經貿關係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和水準,是中日雙方共同努力多年的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精心維護。我們希望日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妥善處理兩國間有關問題,為中日經貿關係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013-08-23 11:16:33)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服務貿易一直是商務部重點推進的工作,能否介紹一下上半年服務貿易的發展情況。第二,最近有一種聲音説中歐前不久達成的價格承諾在實施過程中會對中小企業影響比較大,對此您如何看待?謝謝。 (2013-08-23 11:25:43)

【沈丹陽】:中歐光伏産業爭端已經通過雙方坐下來談判達成價格承諾協議,已經告一段落。這件事情對中國企業,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有影響。究竟影響有多大,是不是對中小企業影響更多一些,可能需要做分析評估,有數據支撐才能作出判斷,建議你和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聯繫一下。總體上,對參與了談判、簽訂了價格承諾協議的企業影響會小一點。相反,比如山東德州有一家光伏企業,當初沒參加價格承諾,想現在再加入,這就有問題了,能不能加入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加入之後能不能得到一定的數量份額,這也是問題。如果中小企業沒有加入價格承諾肯定會受比較大的影響。

   關於服務貿易,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是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出口961億美元,同比增長6.3%;進口1511億美元,同比增長19%。從上半年服務貿易發展的情況看,貿易結構還沒有根本性變化,傳統服務貿易仍維持較高比重,運輸服務和旅遊在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達到了59.4%,其中旅遊進出口總額是828億美元,同比增長24.5%;運輸服務進出口總額為641億美元,同比增長7.2%;建築服務進出口總額65億美元,同比下降14.5%。進一步調整優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要重點推動的工作。

   今年上半年比較令人欣喜的是,有一部分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很快,增速比較高。比如,高附加值服務中的金融服務和諮詢服務出口,上半年實現了快速增長。金融服務出口同比增長了120%,諮詢服務出口同比增長了16.6%。金融服務進口增長了150%,電腦和資訊服務進口增長50%,通信服務進口增長16.7%。謝謝您的提問。 (2013-08-23 11:26:01)

【鳳凰衛視記者】:提一個有關外貿的問題。雖然距數字公佈已經一段時間了。7月份外貿數字是意外向好,很多人也在分析,産生了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小浪花,但也有人認為是緩中趨穩,所以想問商務部的預判。另外,對於全年8%的目標您認為能不能達到?謝謝。 (2013-08-23 11:28:51)

【沈丹陽】:剛才給大家報了7月份的進出口數據,實際上幾週前海關已經發佈了數據,進出口增速都是大幅反彈的。這種反彈首先得益於國務院出臺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和一系列有很強針對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在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一方面企業的出口積極性有所增強,促進了出口的增長,雖然現在很多企業仍然感覺到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客觀上企業的出口積極性是增強了。另一方面,國內需求有所恢復,進口增長出現了反彈。比如從7月份大宗商品進口量來看,原油增長了17.8%,鐵礦石增長17.4%,鋼材增長9.2%。

   總之,我們分析認為,7月份進出口增速的反彈,首先是得益於國務院出臺的貿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和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三個因素也是帶動7月份進出口反彈增長的重要原因:

   一是受全球經濟近期回暖的影響,出口及與出口需求掛鉤緊密的加工貿易進口都有所改善。7月份我國對美國、歐盟、東盟的出口增長都比較明顯,特別是對歐盟,原來對歐盟一直是下降,7月份是增長的。1—7月份對歐盟仍然是負數,但7月當月增長5%。加工貿易的進口同比增長5.3%,這也是一個新情況。因為過去一段時間是一般貿易進口是增長,但加工貿易的進口是下降的,7月份加工貿易進口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17.4%。

   二是進出口企業經營環境有所改善。例如,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兌歐元、日元分別小幅貶值1.7%和0.6%,扭轉了年初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局面,穩定了企業的預期,增強了企業出口的信心,貿易環境有所改變(當然不只是人民幣,還有政策環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出臺等等)。

   三是去年同期基數比較低。去年7月份,我國進出口僅僅增長了2.6%,其中出口只增長1%。相比而言,今年7月份的進出口基數比較高。

關於您問到的今年8%的目標能否實現,今年進出口增長8%是一個預測性、工作性目標,並沒有列入到全國人大和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工作任務,只是一個預測性的、工作性的目標。當前,國際市場的需求穩步提升,加上國務院出臺的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實,我國進出口增速有望在下半年進一步企穩。從今年8月份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從企業反映的情況看,8月份的進出口很可能繼續保持比較好的發展勢頭。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力度較弱,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外貿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接下來商務部將密切關注形勢變化,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力爭完成全年的目標。謝謝。 (2013-08-23 11:29:08)

【中新社記者】:6月份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已經出現連續兩個月增幅超過20%的現象,請問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為何與前幾個月個位數的增速相比出現如此大的反差?謝謝。 (2013-08-23 11:31:44)

【沈丹陽】:6月份和7月份當月實際使用外資的數額出現了比較大的同比增長,一個直接的原因是由於部分投資額比較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近兩個月內出資集中到位。此外也和去年同期單月吸收外資波動、基數比較低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兩個月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和今年以來外資持續增長的趨勢是一致的,今年除了一個月是負增長以外,其他月份都是正增長,這個趨勢是一直保持的,不是這兩個月才出現的正增長。這真實反映了外商看好中國投資環境,特別是服務業投資機會的實際情況(增長主要也是集中在服務業上)。這也進一步證明了中國投資環境的競爭力。

   當然我們還要看到吸收外資短期數據波動是正常的,僅這一兩個月的數據變化還不足以反映整體走勢,不能説今後幾個月外資都將會以這麼高的速度增長。謝謝。 (2013-08-23 11:32:02)

【國際商報記者】:今年上半年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增長有所下降,請問主要是什麼原因?今年中方在推動中俄經貿合作方面有什麼新的打算?謝謝。 (2013-08-23 11:35:31)

【沈丹陽】:剛才已經給大家介紹了有關中俄經貿合作的情況,總體中俄經貿合作情況發展是良好的。今年上半年中俄貿易規模和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需求減弱等因素共同的影響。據中國海關統計,一季度中俄雙邊貿易額同比下降了3.9%,此後,隨著兩國各自發展經濟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雙邊貿易的降幅逐步收窄,今年前7個月雙邊貿易額達到510億美元,和去年同期持平,就是説1—6月份還是下降的,一季度下降比較多,到了上半年仍然是負數,但是1—7月份已經持平。與此同時,中俄雙邊投資發展保持良好勢頭,1—7月中國對俄羅斯投資2.46億美元,同比增長20.6%。我們相信,只要雙方繼續挖掘合作潛力,發揮比較優勢,就一定能儘快扭轉貿易下滑局面,年內實現正增長。

   目前中方和俄方正在共同採取三項新的措施,以進一步推進雙邊經貿合作:

   一是在確保大宗商品貿易實現持續增長的基礎上,努力擴大機電産品和高附加值産品進出口,力爭全年雙邊貿易額實現正增長。

   二是推動兩國地方和企業通過相關融資平臺,共同參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特區建設,提升兩國投資合作規模和水準。

三是通過雙邊建立的經濟現代化領域合作機制,推動兩國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産業深度對接,並積極推進核電、航空、航太、資訊技術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發掘培育雙邊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謝謝。 (2013-08-23 11:35:48)

【大公報記者】:今年1—7月內地對香港雙邊貿易增長超過30%,原因是什麼?雙邊貿易內容有沒有變化? (2013-08-23 11:38:09)

【沈丹陽】:有關對港貿易前段時間快速增長的現象和原因分析,我們已經對一季度的情況,以及4、5月份的情況作過介紹了,當時有一些異常增長情況,我就不重復了。現在的增速算是比較正常的。從目前的情況看,對港貿易恢復正常。仍然會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速,但增幅不會高到以前那個樣子。謝謝。 (2013-08-23 11:38:55)

【中國日報記者】:剛才談到發改委對汽車行業進行調查,包括之前對醫藥行業、液晶面板都展開了反壟斷的調查,請問這一系列反壟斷的調查是否對外商對華投資産生不利的影響?您怎麼看? (2013-08-23 11:40:30)

【沈丹陽】:剛才我報給大家的數據已經間接説明瞭,外商投資企業對中國投資環境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包括日本企業。我最近看了一個材料,調查顯示,70%以上的日本企業對在中國投資有信心。講到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對違法企業進行調查,我們要這麼看:中國政府在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對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都是一視同仁的,任何企業都應當守法經營,如果觸犯法律都應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為我們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相信,絕大多數外商投資企業都是能夠依法開展經營活動的。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依法保障對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為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高效便利的行政環境和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這些話我們説過多次,今天再重申一遍。謝謝。 (2013-08-23 11:40:53)

【沈丹陽】: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3-08-23 11:45:56)

責任編輯: 孫磊
     1   2   3   4   5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