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陜甘寧革命老區 惠及於民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4-23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中國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陜甘寧革命老區原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曾是中國革命的大本營。今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以國家戰略全面支援陜甘寧革命老區發展,老區邁上了經濟、社會、生態等全面振興的新起點。
本期中國網《中國訪談》,特別邀請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開發司秦玉才司長,就《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相關情況向網友進行權威解讀。
中國網: 我們知道,這份《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是在今年3月2日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復。這份規劃出臺以後,您預計一下,會給老區的老百姓帶來哪些實惠?您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數據或者是例子和我們分享一下?
秦玉才: 當地老百姓對革命老區規劃很關注。因為規劃把陜甘寧革命老區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試點區。規劃提出,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力爭早日達到或超過西部的平均水準和全國的平均水準,讓老區人民共用發展改革的成果。
再有就是,老區要建成國家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如何通過資源開發促進人民群眾增收致富,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過去資源開發中出現了一些現象,例如企業賺了錢,當地老百姓還是那麼窮,企業開發了煤炭和礦産,可是給當地留下了污染,有些地方老百姓水也喝不成了,地方稅收也沒有得到明顯提高。所以要把資源開發與當地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提高收入水準結合起來。
秦玉才: 榆林市通過在資源開發中增加了地區的經濟實力。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以工補農,企業扶貧等多種渠道,引導工礦企業和社會結對幫扶建設新農村,形成了企業幫帶新農村建設的榆林“府谷現象”。榆林先對老百姓實行免費醫療,實行12年的免費義務教育,這些對老百姓都帶來了一些實惠。根據榆林市“十二五”規劃,2010年城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是16800元,比“十五”末增長了2.75倍,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4720元,也是“十五”末的2.6倍。“十二五”期間,規劃城鄉人民收入要實現倍增,也就是到2015年分別達到33600元和11200元,大大超過了西部的平均水準。
中國網: 您認為這份規劃對於老區的農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推進新農村建設有什麼積極的舉措?
秦玉才: 規劃十分重視新農村建設,提出要按照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原則,大力改善老區農民生産生活條件。重點有:
一是積極推動特色農業的發展,結合老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地理位置條件,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
二是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産前、産中、産後的科技等服務。
三是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統籌老區內的水、電、路、氣、房、優美環境的建設。
四是加大扶貧力度,因為老區的貧困面還是比較大的,有些貧困程度比較深,要把老區作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開發的主戰場,爭取在短時期取得突破。
中國網: 在今後的一個時期,國家在促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老區社會事業的建設上有沒有一些新的舉動?比如説您剛剛提到的基本公共均等化?
秦玉才: 老區的發展包括特色優勢産業的發展、能源的開發等,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區人民的生活水準和品質。這個《規劃》在民生方面提出幾個重點:
一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因為發展教育是老區發展的根本,也是真正脫貧致富的一個根本,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和很重要的職業教育;
二是加快醫療體制的改革,完善縣、鄉、村三級和城市社區的醫療衛生網路的建設,提高老區的公共醫療衛生水準;
三是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實施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
四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要重點做好高中畢業生、大學生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城市困難人員的就業工作。再就是加快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完善城鄉低保,能夠率先在老區實行的,都可以在老區先行先試。
責任編輯: 楊掬 |
相關文章
- · 振興陜甘寧革命老區 惠及於民 [ 04-23]
- · 五方面明確《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戰略定位 [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