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爾蘭一些銀行瀕臨破産 資料圖片
新華網法蘭克福11月16日電(記者郇公弟)歐洲債務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年初,希臘債務危機讓歐洲央行和歐盟猝不及防,至今余波未平;時近歲末,愛爾蘭債務問題再擊歐元機制軟肋。市場所擔憂的不僅是愛爾蘭自身財務困境,更擔心歐元機制痼疾難除。
愛爾蘭政府9月底稱,由於救助本國五大銀行最高可能耗資500億歐元,預計今年財政赤字會驟升至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2%,公共債務將佔到GDP的100%。消息一公佈,愛爾蘭國債利率隨即飆升。日前愛爾蘭十年期國債利率已直抵9%,是德國同期國債利率的三倍。與此同時,歐元匯率應聲下跌,16日歐元兌美元匯率從4日的1比1.42高位下滑到1比1.34水準。
如果理性來看,愛爾蘭財務問題本不足為慮。一則愛爾蘭政府手中仍握有200億歐元現金儲備,至少到明年年中之前尚足以償還所有現有債務本息;二則愛爾蘭政府已公佈大規模減債計劃,2011年赤字將降至佔GDP的10%以下;三則愛爾蘭GDP在歐元區16國所佔比重不足2%,在“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庇護之下,愛爾蘭國債還不至於有背約之虞。
但市場敏感的神經對此卻並不理會,近日來愛爾蘭債務問題迅速成為國際性話題。這其中,有對愛爾蘭自身經濟和財務問題的擔心,但更多的則是對歐元區和歐盟救援機制的不信任,同時也再度暴露出歐元機制的內在缺陷。
從愛爾蘭自身來看,債務危機的誘因是“經濟神話”的破滅。在上世紀90年代,愛爾蘭從此前的債務纍纍、經濟困頓一躍成為“凱爾特猛虎”。在歐洲一片消沉的大環境裏,愛爾蘭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成為一個流傳全球的成功範例。“愛爾蘭模式”的核心秘訣在於通過低稅率吸引海外直接投資,使愛爾蘭成為全球資本投資歐洲的橋頭堡,進而帶動房地産等産業的迅猛發展。
但金融危機終結了這一神話,2008年愛爾蘭房地産泡沫破滅,整個國家五分之一的GDP遁于無形。隨之而來的便是政府稅源枯竭,但多年積累的公共開支卻居高不下,財政危機顯現。更加令人擔憂的是,該國銀行業信貸高度集中在房地産及公共部門,任何一家銀行的困境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財政危機和銀行危機,成為市場對愛爾蘭的兩大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