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財經資訊

全球各方激辯匯率之爭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0-10-11

視頻播放位置

 

 

10月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左)、世行發展委員會主席哈利法(中)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施特勞斯-卡恩共同舉行新聞發佈會。世行和IMF聯合發展委員會當日發表公報説,振興全球貿易和投資對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至關重要。新華社記者張軍攝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2010年會在華盛頓落幕,為期三天的會議中,來自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的187個成員國對完善國際貨幣體系、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IMF改革等問題上進行了激烈討論。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會上表示,全球經濟復蘇形勢仍不容樂觀,呼籲IMF和世界銀行應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保持主要儲備貨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更要加快金融體系改革步伐。

全球貨幣“被戰爭”

世界金融危機的硝煙還未散去,貨幣戰爭的疑雲已經飄來,匯率問題成為本次年會的焦點。在本屆年會上,眾多成員國比較認同的一個觀點是,如果IMF和世界銀行不採取措施阻止日本、巴西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經開始的貶值本國貨幣的措施,世界範圍內發生貨幣戰爭的可能性很大。

日元升值影響本國製造業,日本在10月5日被迫再降息,央行將基準利率從現行的0.1%降至零。這被普遍認為是貨幣戰爭爆發的前兆。

同時,美國加速美元貶值,並逐步威脅著持有美國資産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安全,如今日元和歐元也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貶值,當然會有更多國家加入這場貶值遊戲中,而這種“車輪大戰”正在威脅全球經濟復蘇。

在本屆年會上,世界銀行和IMF應該呼籲各國不要把操縱本國貨幣當成促進經濟復蘇的新武器,兩大金融機構尚未拿出具體措施,預計這一遺留問題將在G20峰會上進行進一步商議。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本次貨幣戰爭是被迫爆發的,是製造業國家主動尋求避險的結果。老的製造業國家把新的經濟增長點放在擴大外需上,原先以消費為主的一些發達經濟體把解決就業、拉動經濟復蘇的著眼點也放在如何擴大出口上。美元為首的世界主要儲備貨幣輪番貶值,導致大部分熱錢流入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加大,所以這些國家必須主動出擊保經濟安全。

“保中國”才能穩全球

在年會上,IMF總裁卡恩説,系統穩定性至關重要,具有系統穩定重要性的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英國、歐元區、中國和日本。

目前,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調整,需要一個過渡時間,這時必須保障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眾多學者認為,如果很多國傢夥同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必然損害全球經濟復蘇,因為美國經濟復蘇緩慢正在拖累全球,如果引領復蘇的中國經濟出現“意外”,那麼世界經濟復蘇將蒙上新的陰影。這也是IMF在年會上比較認同的一種觀點。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強調,人民幣升值不是解決全球不平衡的“靈丹妙藥”。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的貨幣改革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而不會採取所謂的“休克療法”,未來幾個月內,中國將謹慎評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確定經濟的未來走向。

孫立堅認為,把人民幣大幅升值看作是拉動全球經濟復蘇救命稻草的想法是錯誤的。中國絕不能跟美國一起犯“低級錯誤”。當世界各國都爭相將本幣貶值時,中國能做到“不貶值”已經是對全球經濟負責任的一種做法,所以保持不升值很重要。




責任編輯: 張然視頻來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