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佳節,俗稱“過大年”。春節前大約一週左右,稱之為“小年”。小年開始,年味漸濃,家家戶戶都在為春節做著準備。“忙”,是精髓,用老百姓的話説,“年就是要忙活,越忙越紅火”。那咱們就來看看,春節前的“忙年”,到底在忙些什麼呢?
祭灶神。小年沒有特定的某一天,北方為農曆年的臘月二十三,南方為二十四。在過去的時光裏,人人家中有灶臺,不管南方北方,都要在小年當天祭灶神。傳説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要製作糖瓜等甜黏的食物做供品,讓灶神嘴甜一些上天多説好話。如今,祭灶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過小年吃糖瓜的習俗一直流傳下來。
辦年貨。要説最有年味的,辦年貨當屬第一,這可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幹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每到這時,各地的超市、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如今,辦年貨也正在成為一種儀式,讓人在忙碌的喜悅中感到年的到來,在瑣碎卻溫暖的儀式裏,傳遞脈脈溫情。
掃塵。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清除所有污濁,將不順、不快一併清掃乾淨,掃地出門,以一番新的氣象迎接新年的到來。
貼年紅。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內容十分講究,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在鄉村人家,大都會貼門神等年畫,寓意吉祥。而窗花則是花樣最多的剪紙藝術,各式圖案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裏,更添喜氣。
備吃食。北方人民蒸饅頭、烙燒餅、包餃子,南方人民打年糕、做湯圓,忙的不亦可乎。更少不了殺豬宰羊,雞鴨魚肉,備好過年的肉食。做傳統的地方美食,炸肉、臘腸、火腿……讓人垂涎欲滴,吃貨們必定“每逢春節胖三斤”。
這些風俗背後,都有著一個個動人的傳説,一段段妙趣橫生的歷史故事。希望這片中國紅能將中國的吉祥如意傳遞到更遠的地方,感染到更多的人。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