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西80公里的深山腹地,藏著一個石頭堆砌的百年古村──水峪村。這裡曾是古時由山西通往京城的重要商道,如今繁華不再,卻是古韻悠悠。遠山犬吠,靜謐人家,突然,一聲聲嘹亮的“號子”劃破了初冬的寧靜,在山谷中回蕩──原是村子裏的中幡隊正在訓練呢。
中幡,原本是皇室儀仗隊的旗桿,在行軍或是打獵休息期間,旗手們揮舞耍動大旗,給皇上解悶,博得帝王歡心,而後逐步演變成民間廟會中的表演節目,是中國的傳統雜技項目。
歷經數百年,中幡依然在空中飛舞。在水峪村這個古老村落裏,始終留有中幡的一方天地,代代相傳。如今,村中幡隊的隊員們多數由女性組成,這成為十里八鄉的一大特色。每天,在完成繁重的家庭勞作之後,稍做休息,他們便要開始這一天的訓練。十幾米高、四十幾斤重的中幡在他們手中、肩上、腦門、下巴等處上下飛舞,但始終“幡不離身,桿不落地”。舞中幡有幾十個動作,件件有名堂,一隻手舉過頭頂叫“霸王舉鼎”, 一根大拇指舉起中幡名為“金雞獨立”,把幡在自己身體周圍轉一圈叫“烏龍絞柱”,更驚險的是牙齒做架支撐起整個中幡……練就一身絕活,背後付出的辛苦難以想像,除了依靠力氣與技巧,更要有堅定的信念、勤奮的訓練,“剛開始練,兩手都是血泡”,“胳膊都被砸青”。正因如此,耍幡者多為男性,但水峪村的女人們卻靠著自己的力量舞出了一番新天地。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女子隊員們舉著中幡走出深山,與國同慶,大放異彩。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山村,在外工作求學,留守的中幡隊員越來越少。但是手藝的傳承卻沒有就此中斷,當地中小學開設了中幡課堂,年輕力量的加入,為這項傳統的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每逢重大慶典,離開村子的隊員們也會趕回來,重新扛起中幡,向世人展示它的風采。
“古老”,是水峪村的代名詞,這裡的一磚一石都有時光雕刻的印跡。而中幡始終像一面揚起的旗幟,村民們代代相傳,讓百年古村的精氣神得以留存。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