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河湖泊帶來的豐沛水流,為農業的發展帶來希望,人類文明的曙光由此點亮。河流流經處,崛起了一座座繁榮的市鎮,從而衍生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因河流而興起,也因河流而繁榮。
在經歷過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污染的突出矛盾後,今天的中國,每一條江河、每一片湖泊都有屬於自己的“管理員”——河(湖)長。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轄區內河湖的第一責任人。中國的河湖環境保護治理由此翻開了新篇章。河長制下,各級河長巡河、管河、治河形成常態;多部門、多層級聯動,針對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序開展整治行動,短短三年,水環境顯著改善。
圖為長沙後湖。(長沙市水利局供圖)
湖南長沙,湘江穿流而過,河網密布。湖南全省近60%的人口居住在湘江流域,江河支撐起市鎮的繁華,卻也因人口的集聚帶來了嚴重的用水污染問題。對此,長沙市建立了“一河一策”治理體系,針對城市與農村的不同特質,採取相對應的治理措施。精心治水,巧手繪綠,通過綜合治理,眾多河流蝶變成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河、風景線。
圖為紹興迪蕩湖。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圖為紹興葉家堰村風光。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浙江紹興,坐落于杭州灣南岸的水上城市。水孕育了紹興燦爛的文化,造就了紹興的繁榮發展。為了守護好這一方碧水,紹興開展了多場“治水戰役”。如今,這裡的河湖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古橋下河水靜謐流淌,水面不時飄過一艘烏蓬船。山清水秀、白墻青瓦,好一派詩畫江南的景象。
福建莆田的木蘭陂是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保存完整併發揮其水利效用。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福建莆田,台灣海峽西岸的沿海城市。每年,來自太平洋的風都會暴虐地吹過這裡。曾經,莆田的“母親河”木蘭溪會在颱風季節“變臉”,湍急的河流衝過堤壩,淹沒家園。東圳水庫、陳橋涵壩等一系列工程,讓木蘭溪“變害為利,造福人民”。水質環境的改善讓河湖保持自然原生態,白鷺在此棲息,也讓人們日常休閒有了更好的去處。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國家的地理概念可以概稱為“山河”,在人們心中,河流與高山是家園最具像的形態。山河不僅是我們生存的依託,更連接著我們的文化血脈。這片山河是前人交接到我們手中的珍貴財富,還要經由我們再交接給後來人。面對環境和發展的矛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中國人給出的答案。只有讓這片山河更加美好,才能不負往者,也造福來者。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