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首頁 往期回顧 視頻中國

論語:穿越2000年的中國智慧


《論語》是一部記錄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言行的著作,成書于2000多年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論語》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他所代表的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等。全書僅萬餘字,卻深刻地影響了後世2000多年間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仁”是《論語》傳遞的核心觀念。“仁”原指慈愛、愛人,在孔子眼中被昇華成一種崇高的道德境界,包含一切美德。內在而言,是人的終極道德追求;外在而言,也是治國平天下必須遵守的原則。

 

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強調約束自己來實踐“禮”的要求,進而達到“仁”的境界。而能夠達到這樣境界的人,稱為“仁人”,也就是“君子”。


 

“中庸”則是君子行事的最高標準,即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西漢時期,儒家思想被確立為官方的意識形態,其後《論語》也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考內容,深刻地塑造了古代中國的政治觀念。

 

2000多年的時光,雖然滄海桑田,時移世易,但《論語》中有許多超越時代的思想,至今仍有啟發意義。

 

如孔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教導人們對學到的知識要時常溫習、實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這些今天仍是我們極為推崇的治學精神。


 

《論語》還描繪了個性鮮明的孔門弟子群像,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也與現代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他也因此被尊為“萬世師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論語》非常強調個體的價值和人格的可貴。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殺身成仁”,將人格價值和道德價值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蘊含了非常強烈的人本主義思想。孔子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更是飄揚過海來到歐洲,在17、18世紀的歐洲思想界掀起一股“孔子旋風”。

 

2019年3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習近平贈送了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並表示《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給予啟發。


策劃:林凡凡 翻譯:閆健       後期:林凡凡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首頁新聞財經訪談體育娛樂旅遊文化專題原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liuy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