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首頁 往期回顧 視頻中國

科爾沁:風從草原來

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有一片遼闊的草原。草原上水草豐美,天地蒼茫,牛羊信步,馬兒嘶鳴。草原兒女世代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這裡被稱作科爾沁大草原。


蒙古語中“科爾沁”意為“帶弓箭者”。這裡的先民是成吉思汗征服歐亞大陸的重要力量,悠久的歷史賦予科爾沁草原深厚的文化傳統和人文底蘊。遼闊的天空和草原也孕育出科爾沁兒女熱情好客、樂觀豁達的性格。



這首創作于上世紀50年代的歌曲《敖包相會》是幾代中國人記憶中永恒的經典,“敖包”也因而成了最為知名的草原文化符號。蒙古語中“敖包”意為“堆子”,是草原民族敬畏自然、熱愛草原、感恩蒼天的産物。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成果和象徵!


今天,每逢盛大節日,草原兒女仍然會穿上華服,來到草原上祭祀敖包。人們圍繞著敖包祈福,口中吟唱頌詞,心中充滿虔誠。頭頂的天空和腳下的草原是他們的家園,敖包則是天地間最重要的坐標,也是他們精神世界最重要的坐標。人們通過祭祀敖包,將心中最純粹、最美好的期盼向天地訴説。



安代舞是這片草原上世代傳承的舞蹈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被稱為“蒙古族第一舞”。在科爾沁地區,在喜慶豐收的日子裏、在婚嫁和迎賓的宴會上,人們都要跳安代舞。甩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衝跑等瀟灑健美的動作,將人們心中的熱情盡情釋放,也將幸福和喜悅生動地傳達。



每年8月,“一帶一路•敖包相會”主題活動會在草原上如期上演,在8月18日當天,科爾沁草原上都要舉行賽馬節,人們在這裡娛樂休息,享受賽馬帶來的快樂,慶祝豐收的喜悅。


對優秀騎手和健壯馬兒的喜愛,體現的是草原兒女對於勇士和力量的推崇。歷史上,當封建勢力與軍閥勾結妄圖侵害草原時,草原英雄嘎達梅林揭竿而起,帶領草原兒女英勇抗擊,保衛家園。他的悲情故事被寫成英雄史詩被世代傳頌,而他的家園情懷則成為草原兒女的共同情懷。



馬頭琴是草原上最常見的樂器,以馬為原型製作琴身的頭部,兩根琴弦懸浮于共鳴箱之上。琴聲圓潤飽滿、低回宛轉。每當琴聲響起,草原上都好像會有風泛起,吹過牛羊也吹過牧馬,吹過聳立於天地間的敖包,也吹過草原兒女舞動的衣袖。沉浸在琴聲中,思緒早已飛上天際,在蒼茫的草原上無盡地延展,也在亙古的歷史長河中無盡地延展。那來自歷史的蒼涼與凜冽,和那來自天地陽光和雨露,交織在每一個跳動的音節和每一聲婉轉的迴響之中。



策劃:林凡凡 翻譯:閆健 攝像:林凡凡 李凱馨       後期:林凡凡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首頁新聞財經訪談體育娛樂旅遊文化專題原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liuy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