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與白是雲南大理的顏色,也是白族人最喜愛的顏色,以藍白為永恒色的扎染在這裡代代傳承。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術。從東漢時期的染織之法到盛唐的宮中貢品,發展至今,扎染已成為頗具白族風情的手工印染藝術。
扎染,是一種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染色方法。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因為人們在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增添了其中的藝術意味。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2006年,雲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扎染的製作方法別具一格,先設計出圖案,用刺了洞的蠟紙在白布上刷印,再按圖案用針線扎花,送到扎染坊。
其中,技術的關鍵是扎花手法和浸染技藝。扎花,即在布料選好後,按花紋圖案要求,用針線縫合或纏扎,將其紮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浸染,則是先將紮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裏。浸染時的主要染料是板藍根,先將其泡出水,注到木製的大染缸裏,加入石灰,就可以用來染布。浸泡一定時間後撈出晾幹,然後再將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覆,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於藍”。浸染到一定程度後,撈出放入清水將多餘的染料漂除。
等晾幹後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餘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就會出現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染出的布不僅色彩鮮艷、永不褪色,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白族扎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1000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白族歷史文化的縮影。近年來,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古代結紮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還發展了彩色扎染等新的手工印染技術。
如今,扎染不僅代表著一種傳統,而且已成為一種時尚。扎染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雲南大理最特殊的文化象徵之一和民族傳統藝術的標徽。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