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首頁 往期回顧 視頻中國

七夕:“愛情節”的乞巧文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織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位女神,職責是編織雲彩,是紡織業者、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傳説天上織女星和牽牛星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後來在凡間相遇結為夫婦。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王母娘娘將他們以銀河相隔,後來看到了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中國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被稱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起源於中國漢朝,是一個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唯一一個以女性為主角的傳統節日。

由於中國古代女子的命運只能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説,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夕,趁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時候,年輕女子們都會向織女獻祭,向織女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求她傳授給自己紡紗、織布、縫衣的手藝,並獲得美滿姻緣。

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故而人們又稱這天 “少女節”。因此,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繡、針線等手藝絕活,並以油麵糖蜜為材料製作乞巧當天應節食品“乞巧果子”。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到了現代,七夕被許多商家和民眾稱為“中國情人節”。然而,七夕節與西方的情人節有很大的不同。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説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而且“情人”一詞可能産生歧義,以及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為將其稱為“情人節”不適當,而應該稱為“愛情節”。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牛郎織女的傳説,“七夕乞巧”的存在,使得中國豐厚的傳統文化和獨到的手工技藝得以傳承,更傳遞出了現代人們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嚮往。

策劃:吳婧       後期:林凡凡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首頁新聞財經訪談體育娛樂旅遊文化專題原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liuy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