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中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全線貫通。大橋全長55公里,東接香港、西連珠海和澳門,造價超過720億元,預計2017年底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建設史上歷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跨海大橋:跨越天塹的水上蛟龍
橋梁是交通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中國古代輝煌的造橋技術,特別是石拱橋的建造技術,為現代橋梁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許多工藝、經驗和理論仍在現代橋梁建設中得以運用。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在世界橋梁發展史中,留下了燦爛的一筆。
從1934年由茅以升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的“錢塘江大橋”,到如今,中國的橋梁建設無論從數量還是技術水準上均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杭州灣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的相繼建成使用,更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建造特大跨海橋梁的實力。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在珠海正式開工建設。大橋採用最高建設標準,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它採用雙向6車道的橋—島—隧結合方案,其中主體工程包括22.9公里橋梁、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連接隧道和橋梁的東、西人工島。主體橋梁由九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航道橋、青州航道橋三座通航斜拉橋和20公里的非通航孔橋組成。用於建造大橋主體工程的鋼結構用量達42萬噸,足以建造60座埃菲爾鐵塔。
港珠澳大橋好似一條出海蛟龍騰飛在茫茫伶仃洋上,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大橋建成通車後,將大大縮短港珠澳三地交通時間,實現港珠澳30分鍾經濟圈,連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促進港珠澳三地經濟共同發展和國際競爭力。
每一座大橋的設計建設,都是一次科技資源的深度整合;每一座大橋的建成通車,都擦亮著“中國製造”的光芒。在博采眾家和自主創新中,展現著“中國製造”的魅力,折射著中國技術的跨越。如今,“中國造”橋梁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 ,“中國造”橋梁跨越天塹,連通世界,正在成為一張響亮的“中國名片”。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吳婧 白玥 孫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