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水稻育秧中心正在育秧
廬江縣是合肥早稻主産區,早稻種植面積約佔全省1/5。連日來,廬江各地搶抓農時,依託智慧化育秧中心開展早稻集中育秧,為春耕生産“加速”。
3月19日,在廬江縣余小俊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智慧水稻育秧流水線“火力全開”,鋪盤、撒土、澆水、撒種、蓋土等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隨後,一盤盤播好種的秧盤被機械臂自動碼放,由工人運輸至恒溫暗室進行催芽。
“完成催芽後,秧盤將轉入溫室大棚進行25天培育。”該合作社負責人余小俊介紹,1條生産線每小時能製作1000~1200個秧盤,合作社配備了2條智慧水稻育秧線,滿負荷運作,每天能製作2萬多個秧盤,可滿足1000畝水田用秧需求。
“3月中旬啟動早稻育秧,預計3月下旬結束。5月還將迎來中稻育秧高峰,那時候會比現在更繁忙。”余小俊表示,集中育秧已經成為種植大戶共識。
對比傳統育秧方式,智慧化育秧優勢明顯。過去早稻育秧需要見天搶農時,人不離田,耗時費力。現在,依託智慧化育秧流水線育秧,不僅提高了育秧效率,大幅縮短育秧時間,節省勞動力,還能讓種子均勻消毒、發芽、保水保肥,有效防止病蟲害侵襲,培育出來的秧苗密度和品質更高,種植也更加高效簡單。
廬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廬江縣早稻種植面積為52.5萬畝,主要品種為中早39、中早59、中組143等,種植主要模式有直播、機插、拋栽和人工移栽。今年,廬江縣早謀劃、多宣傳,千方百計穩定早稻種植面積,及時發佈早稻主推品種,通過培訓早稻機插秧綠色高産高效技術,引導規模種植主體與糧企簽訂訂單協議等,提高早稻種植積極性。
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春播作物以水稻為主,包括早稻和一季中稻。今年全市早稻計劃播種53萬畝,截至3月18日已播10萬畝。
·合肥日報-合新聞記者衛曉敏 文 高勇 攝 實習生 汪咏琴·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