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面向2035年 合肥繪就發展新藍圖

時間:2024-12-20來源 : 合肥日報作者 : 吳奇 周文麗

時代的如椽巨筆,描繪波瀾壯闊的新藍圖;奮進向上的合肥,迎來奔騰激蕩的新機遇。

12月19日上午,合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近日國務院批復的《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背景、意義及主要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3個城市性質

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3個核心功能定位

中部先進製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

2035年目標願景

基本建成創新引領、城湖共生的示範城市和宜居韌性智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新增城鎮空間

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289.29平方公里,其中新增規模556.2平方公里。

使命不凡全新城市性質: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據介紹,《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作為合肥市首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既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多規合一”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

《規劃》明確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可以概括為兩個“3”,即3個城市性質和3個核心功能定位。

3個城市性質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3個核心功能定位包括中部先進製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

面向未來,《規劃》展望了合肥市2035年目標願景,即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基本建成創新引領、城湖共生的示範城市和宜居韌性智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在《規劃》中,合肥支撐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以科技創新築牢強國之基。全力支撐濱湖科學城、未來大科學城等科創片區規劃建設,保障量子資訊國家實驗室、合肥光源等重要科創平臺建設,助推城市科技創新能力躍升,服務保障“國之重器”。

以保障産業高品質發展為導向,《規劃》還對工業用地特別是産業基礎較好、空間集中成片的工業用地進行統籌管控,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用地空間,穩定産業用地“基本盤”。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規劃》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擦亮“最好名片”。《規劃》聚焦“近湖、濕地、城鎮、農業”四大空間,推動實現城湖共生和城鄉融合發展,讓良好的生態産品真正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方面,《規劃》支援重大交通設施協同建設,支撐全面打造連結全球、暢通全國、輻射全省更具競爭力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陸路上,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航運上,推進港口與內河航道協調發展,支援江河聯運、干支聯運,建設一體化港口群。

格局大開

培育“長三角科創圈”,支撐合肥-南京都市圈雙圈協同聯動

《規劃》承接《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一圈兩屏三帶五區”的省域空間格局,深入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

《規劃》支撐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融入G60科創走廊建設,充分發揮合肥科技創新策源地、産業發展龍頭作用,助力合肥、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合力培育“長三角科創圈”。

在支撐合肥都市圈高品質協同發展方面,《規劃》加強合肥都市圈區域協同,推進合肥長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副中心建設,提升合肥國際服務功能。保障科技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空間,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加快基礎設施向周邊延伸,推進合六、合淮(南)同城化和1小時通勤圈建設,引導都市圈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都市圈協作格局。

《規劃》支撐合肥-南京都市圈雙圈協同聯動,共建滬寧合産業創新帶,強化生態廊道與綠心協同保護,共同開展淮河、洪澤湖、女山湖等跨界生態空間協同治理,強化綜合交通互聯、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共用、城鄉融合共進,推進區域空間協同目標共達。

重任在肩

創新擺首位,保障“一城兩廊”空間格局

《規劃》堅持底線思維,落實國家重大任務。站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高度,明確705.17萬畝的全市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618.52萬畝,用“長牙齒的硬措施”抓好耕地保護。

在新增城鎮空間方面,按照“保主保重,全市統籌”原則,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289.29平方公里,其中新增規模556.2平方公里。規劃期內,充分支撐了包括科創空間、産業新城、基礎設施在內的,準備開展城鎮集中建設開發的空間,為合肥邁入超大城市行列,實現千萬人口、萬億GDP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創新,是合肥最突出、最鮮明的城市氣質。《規劃》堅持綠色發展,把創新擺在首要位置,凸顯合肥城市特質。

用舍得的氣魄、精細的謀劃,精美的設計,把最優的空間、最美的區域留給創新發展。《規劃》將全市近一半的新增空間資源,佈局在濱湖科學城、G60科創走廊和江淮運河(引江濟淮工程)生態創新走廊,保障“一城兩廊”科技創新空間格局,引導創新空間與生態空間有機融合。同時,高起點規劃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科大矽谷,勇當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産業發展方面,《規劃》按照立足創新基礎、夯實産業根基的目標,優化傳統優勢産業空間佈局,有序引導合肥高新區、合肥經開區等園區內的傳統優勢産業向週邊産業新城轉移。圍繞新興産業發展需求,強化戰略性新興産業用地保障,預留合肥培育未來産業的發展空間。推動生産性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合肥高品質發展。

幸福可期

新“翡翠項鍊”、“1412”新名詞連結美好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規劃》為市民準備了諸多“民生好禮”,推動美好願景成為來日“盛景”。

本次《規劃》解鎖了一串“幸福密碼”。傳承合肥環城公園“翡翠項鍊”經典,依託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河流和城市廊道,重點打造一條新“翡翠項鍊”。串聯起城市的主要中心,並融入科技創新、文化旅遊、公共服務等複合功能,沿途串起科技場所中閃耀的智慧之光、文化古跡裏沉澱的歲月故事,以及公共服務場所中洋溢的生活熱情,成為未來靚麗的風景線。

《規劃》將為市民定制一顆“璀璨鑽石”。以“群湖為核”,統籌構建由駱崗核心區、4個一級中心、12個二級中心和多個三級、四級中心組成的“1412”公共活動中心體系。其中的駱崗核心區與老城、天鵝湖、東部新中心以及濱湖4個一級中心構成了一個“鑽石型”的城市主中心結構,這裡將成為合肥城市形象的主要窗口與重要舞臺。

《規劃》為市民分享了一捧“山水詩意”。依託“湖、嶺、河、山、林、圩、田”等自然要素,打造“背嶺面湖、眾水匯巢、親山親水”的山水格局特色,展現大湖風光,傳承本土風情;依託十五里河、南淝河、江淮運河、店埠河等主要河流,突出“四水”北連江淮分水嶺、南入巢湖、串聯城市特色空間的骨架作用;依託濱湖濕地、董鋪-大房郢水庫和紫蓬山三大綠楔嵌綠入城,傳承“風扇佈局、田園楔入”的城市經典。

合肥還將編織詩意棲息的休閒空間,沿著城市重要水系,串聯大型公園綠地、通風廊道、防護綠帶,織就一處處親近市民生活的休閒憩息地。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和街頭綠地,構建起市民周邊綠道網路的細小脈絡,讓更多的人能在300米沐浴綠意,500米擁抱園林。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