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旻灝和他發明的“智慧護眼裝置”
合肥市六安路小學六年級學生盧旻灝發明瞭一款“智慧護眼裝置”,既可以實時監測用眼狀態,還可以變身按摩儀,放鬆眼部。
為了方便使用者了解自己的用眼資訊,他還發明瞭配套的APP,後臺記錄用戶的用眼數據和醫生建議。日前,這一裝置獲得今年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總決賽一等獎。
測距、感光、提示功能一應俱全
記者近日見到盧旻灝時,他的額頭上正戴著一個白色的裝置——一種類似白色的眼罩式頭箍。
“別看這個裝置簡單,但該有的功能都有。”盧旻灝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自己的發明。打開智慧護眼儀上的電源,他分別開始不同距離地看書並調節室內的燈光。只見當他距離書本過近時,智慧護眼儀就會開始振動提醒。
“這裡面安裝了光照感測器、鐳射測距儀等,你在使用前可以設置距離、光照亮度和時間的數值。當你在使用時,其中一個數據沒有滿足,護眼裝置內的振動馬達就會振動提醒。”盧旻灝介紹説。
當長時間用眼,感到視覺疲勞怎麼辦?盧旻灝的智慧護眼裝置也給出了解決方案。只見他又掏出了黑色的眼罩,通過磁吸,連結在了眼罩式頭箍上。“我在眼罩裏安裝了冷、熱敷片,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偏好,進行冷熱交替或者單一選項的眼部放鬆。”
自學編程開發護眼小程式
在發明過程中,盧旻灝走訪調研了不同年齡層的用戶訴求,了解到現在很多終端設備都開發了APP,比如運動手錶有配套的APP,用戶能夠清楚看到步數、運動時間、心率等數據。這啟發了盧旻灝為自己的智慧護眼裝置開發一款配套的應用軟體。
雖然不會開發APP,但他自學編程,四處求教,在老師的幫助下,最終開發出了一款小程式,他給它取名為“視界衛士系統”。通過這個小程式,當孩子在使用裝置時,家長遠端就能看到孩子的用眼時長、休息時間等數據。醫生也能看到用戶的用眼情況,並及時給予建議。
記者搜索打開小程式,點進頁面登錄賬號,看到登錄以後有兩個選項,“醫生”和“家長”。盧旻灝解釋,點擊“醫生”身份,界面上就會顯示使用者的用眼數據,如設備使用時間、平均用眼休息時間等。點擊“家長”身份,界面上方就會顯示來自醫生的建議。
從壞習慣中獲得靈感
雖然發明瞭智慧護眼裝置,但盧旻灝自己卻戴上了眼鏡。他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正是自己沒有正確用眼導致了近視,才想出要發明一款保護視力的智慧裝置。
“我前期也進行了市場調研,現有的護眼工具往往功能單一,大部分都是通過矯正坐姿來保護視力,所以我決定開發一款集監測、提醒、按摩于一體的智慧護眼裝置。”
最初,盧旻灝發明出來的裝置又大又笨,雖然能夠實現功能,但戴在額頭上過於笨重,反而增加使用者負擔。對此,他經過了多次材料升級,最終選擇用3D列印材料來解決裝置的重量問題。並且,按摩儀也是在聽取試用者意見後,採取了可拆卸的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整套裝置開發下來,購買各種感測器和電線才花費了100元左右。通過Linkboy軟體進行的編程,讓這套智慧用眼裝置實時連接不同的感測器並且及時反應。
盧旻灝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的裝置具備基本的功能,但他將進一步完善産品功能。“近視後我才意識到視力的重要性,希望這款護眼裝置能夠變成成熟的産品,給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記者 劉小容 文 張正朋 圖·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