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合肥科學島”)獲悉,該院研究團隊在電漿體腫瘤治療機制方面再次取得突破,發現低劑量(大氣壓低溫)電漿體仍可有效抑制腫瘤。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相關成果已發表于《Advanced Science》期刊。
大氣壓低溫電漿體可快速有效殺死腫瘤細胞,並具有顯著的腫瘤細胞“選擇”性作用(對正常組織和細胞損傷較輕),被認為是極具潛質的新型腫瘤治療技術,目前已獲FDA批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合肥科學島健康所韓偉團隊長期研究大氣壓低溫電漿體治療腫瘤方面的技術。早前,韓偉團隊先後發現低溫電漿體抑制癌細胞侵襲的分子機制、電漿體殺傷癌細胞的機制等。
但電漿體治療的缺陷在於其生物組織穿透性差,有效成分和劑量隨作用深度快速下降。現有研究集中于電漿體在中高劑量區間的腫瘤治療效果和機理研究。現實場景下,當電漿體在腫瘤內衰減至低劑量區間時,是否仍具有腫瘤抑製作用,仍屬認知“盲區”。
對此,韓偉團隊再次取得研究突破,發現低劑量的(大氣壓低溫)電漿體仍可有效抑制腫瘤,其機制是通過損傷腫瘤細胞的線粒體結構與功能,繼而誘導發生有絲分裂災難實現抑癌。他們通過檢測腫瘤中連續深度層的氧化損傷和細胞死亡水準,發展了電漿體有效作用的評價方法,解決了現實場景下有效作用深度未知的問題困擾。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漿體誘導腫瘤細胞死亡方式的探索中,細胞有絲分裂災難也是繼細胞焦亡之後,由該團隊首次報道。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