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廬陽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持續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人才、科技、産業協同發展,精“心”做好人才文章,實現人才資源和創新要素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有效驅動。
構建人才集聚機制,傾“心”引才。健全人才政策。堅持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資源”,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把人才工作與經濟工作、人才項目與産業項目、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統籌起來,系統謀劃、協同推進。先後制定《創業廬陽行動方案》《廬陽區支援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形成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和服務所有政策。促進多鏈合一。圍繞廬陽“2+3+X”産業體系,統籌“産業鏈、人才鏈、創新鏈”,以未來大科學城建設為牽引,發揮中科大校友創新園、歐美同學會作用,對接頭部企業、高端新型研發機構,推動以産聚才、以才興産、産才融合。目前已聚集中科太赫茲、字節跳動、智慧星光等知名企業200余家,入選市級以上重點人才項目13人、省市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9個、市廬州産業創新團隊2個。廣納青年人才。完善青年人才發現、選拔機制,2023年11月以來,赴省內外高校開展“招才引智”系列招聘會20場,吸引企業1800余家,提供崗位6.7萬個,精準招引行業緊缺人才,達成就業意向6000余人;開展“千企萬崗請您來”“教育引才高校行”等活動,通過實地到高校宣講等方式新招引大學生來廬就業1.18萬餘人。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悉“心”育才。大力培育。開展“創業廬陽”行動,舉辦安徽省“週六創業課”,優選知名教授學者、企業高管、創業導師等師資力量,開展各類人才培訓、講座76期,惠及2400余人次。加大人才認定和重點人才項目申報力度,2023年11月以來,新認定高層次人才271人,16人申報市重點人才計劃,6人獲評市領軍人才稱號。建強載體。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新簽約中科院先進科學計算與工業軟體研究院等2個新型研發機構,促進教育、科技、人才雙向交流,與高校院所企業達成引智合作協議5個,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12個。啟用“紅專1號”科創驛站,成功認定“紅專1號”和廬陽星巢科技等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德必廬州WE702市級眾創空間。今年以來,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6家,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提供“用武之地”。豐富形式。積極落實“人才安徽行”,開展“科技人才服務直通車”“雙創英雄匯”“挑戰杯”創新創業項目徵集大賽等活動,先後組織50余名科技人才,深入企業了解研發進展,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將科技服務送到創新一線;採取“高校引領+異地交流+自主培養”模式,與中國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多地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20余名人才參加異地交流。
強化人才保障機制,真“心”愛才。築巢引鳳助才安身。構建區委人才工作局、區人才綜合服務中心、區人才發展公司“三位一體”組織架構,依託瀟然居、人才公寓等安居保障體系吸引各類人才前來廬陽創新創業,實現人才安居政策申報“一網通辦”,在全市率先發放人才安居補貼,今年以來兌現發放資金1096萬餘元。精細服務助才安心。以政務服務窗口為平臺,提供政策諮詢、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等線下服務,銜接“合肥人才碼”,實現景區綠色通道應用服務場景,構建“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體系。建立“局長服務員”“區長店小二”機制,設立廬陽經開區“人才驛站”,不斷優化服務功能,為人才提供更加精準化、便利化、優質化服務。排憂解難助才安業。健全區領導服務聯繫高層次人才機制,與專家人才“結對子”“交朋友”,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援保障機制,通過“點對點”到府指導,開展“一對一”重點服務,累計收集、辦理各類人才安居落戶、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訴求60余條。2023年以來,先後協調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等問題6人次,為20余名高層次人才定制體檢方案、開闢綠色就診通道等服務,切實解決人才就業後顧之憂,保障“第一資源”推動高品質發展“第一要務”。(文:彭森磊 來源:廬陽區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