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生態環境監測 合肥有了“低空哨兵”

時間:2024-08-22來源 : 合肥日報作者 : 張夢怡

創新大道上,工作人員正在利用無人機搭載感測器對鐳射雷達掃描高值區域開展溯源排查。

過去一年,低空經濟在合肥快速發展,催生了多種多樣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近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部門獲悉,低空經濟正在賦能環保産業,在中高考禁噪、秸稈禁燒、重點企業氣體排放監測等方面開展場景應用。作為空中的“火眼金睛”,它可以緊盯環境違法行為,精準溯源,給合肥生態環境監測增添新動能。

無人機搭載感測器  上天監測異常污染源

8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創新大道,來自合肥禦悟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運維人員丁偉與王勝群正在操作一台無人機。丁偉為無人機裝上他們企業自主研發的機載感測器,準備對這一重點區域的大氣環境品質進行實時監測。在他們旁邊,合肥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楊錦輝也在開展排查。“我們正在利用無人機搭載感測器對鐳射雷達掃描高值區域開展溯源排查。”

無人機緩緩飛上天空,王勝群的操作控制臺上有一個螢幕,可以看到實時的監測數據。“這是一種無人機搭載氣體感測器在高空中作業的技術,通過氣體感測器對異常區域開展走航後進行分析。在螢幕上很清晰地觀察到,目前這個區域的數值是很平均的,因此沒有什麼色差,如果一個點的數值較其他地區過高,就會呈現深紅色。”丁偉解釋道,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們會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生態環境部門,為他們做相應處置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楊錦輝告訴記者,“一旦在監測中發現有類似的異常情況,我們會第一時間抵達現場作進一步排查。如果是環境違法行為,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置。”記者注意到,在操作臺的螢幕上,還可以清晰地記錄監測區域的空氣品質數據。例如最常見的顆粒物PM2.5、PM10、O3,揮發性有機物VOCs。同時每一次飛行,丁偉等人都會以全市的空氣監測國控站點數值為基準,不斷調整無人機作業的數據,幫助其更好地進行空氣品質監測。

助力中高考禁噪

低空飛行精準溯源

除了這種日常的空氣品質監測,低空無人機還可以在多個場景下進行應用,如夜間違規施工、大氣揚塵污染、高污染企業排煙、中高考禁噪等,幫助執法人員精準溯源違法行為。

“例如夜間工地違規施工,我們可以通過無人機搭載的感測器熱成像技術,通過夜間的溫差反映,清晰地顯示某個工地是否存在違規施工情況,精準溯源。”丁偉表示,在工地上他們還可以通過無人機搜尋是否有裸土未覆蓋的情況。“這就涉及到大氣揚塵污染,感測器會實時監測一個區域內的揚塵高值點,如果工地的防塵降塵措施沒有落實到位,我們就可以用無人機遙感監測。”提到此項功能,楊錦輝補充道,“這一技術甚至能精準地捕捉到裸土面積的大小。”

此外,這一技術也運用到中高考期間,對禁噪進行無人機監測。

合肥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介紹,去年的中高考禁噪期間,他們接到一起家長投訴附近有噪聲的情況。“我們人工巡查也只能聽到噪聲,不知道具體的源頭在哪。”隨後,在無人機的幫助下,通過熱成像技術快速地找到了噪聲源。“在一棟居民樓的樓頂,有幾個工人正在搬運物品發出了噪聲。隨後我們及時趕到制止了這一行為。”

浮空器可實現

長時間不間斷監測

在中科衛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一塊衛星遙感監測的大螢幕,可以清晰地顯示附近水域的水質變化情況。

“這個是我們旁邊的蜀西湖的水質遙感監測專題圖,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它的顏色分佈非常均勻,也就表示水質很穩定。”該企業副總經理楊志高告訴記者。

對於低空經濟賦能環境保護,該企業自主研發了一種浮空器,與無人機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可以長時間對特定區域進行不間斷地監測。

“比如需要對巢湖區域的水質進行長時間不間斷的監測對比,我們這一技術便可以實際運用。”楊志高表示。此外,這一設備還可以同時搭載雷達、鐳射、多光譜、高光譜等多種載荷儀器,對水質、生物多樣性、大氣、土壤等生態環境方面進行多源數據的全天時全天候實時監測。

在該企業的展廳裏,記者見到了不同型號、外觀各異的衛星模型。它們在更高的空域為合肥的生態環境保護做出貢獻。例如,利用遙感衛星對南崗區域的飲用水源保護地的生態環境進行本底調查,並且為合肥的生態環境部門提供了一份14年來翔實的生態環境本底報告,包含了水源地內養殖場、大棚等的變化情況。同時還對現有水體和入河排口分佈進行精準識別和分析檢測……這些都為生態環境保護與執法提供了依據。

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低空經濟+環保”的全新模式,正在合肥擦出別樣“綠色火花”,在人工巡查到達不了的地方,有一雙飛行的“眼睛”賦能環境保護,更好地守護合肥的藍天碧水。

·記者張夢怡 文/攝·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