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合肥蜀山:讓每一粒“創新種子”都有機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時間:2024-06-27來源 : 中國網美麗合肥作者 : 周瑩瑩、朱靜、詹偉偉

6月19日,細密的小雨給初夏帶來一絲清涼。走進“科大矽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學島站(以下簡稱科學島站)卻是一派火熱景象,科研人員埋首于實驗室專注技術創新。

一顆“創新種子”從萌芽、生長到果熟落地,孵化器是不可或缺的“培育箱”和“催化劑”。

2022年,隨著安徽科大矽谷的“構想”落地,作為其重要承載區的“科大矽谷”蜀山園,加快建設高品質創新載體引鳳棲巢。

“科大矽谷”蜀山園矽谷大廈。

兩年藍圖變實景,一個個品質載體如同一個個“創新苗圃”,蜀山區科創集團用心、用情、用力地陪伴一顆顆“種子企業”茁壯成長。這裡已然成為眾多企業和創客找準賽道、跨越趕超的創新創業平臺。據統計,“科大矽谷”蜀山園科創載體近兩年已投入使用面積為18.35萬平方米,在建載體面積40.55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投入運營的“科大矽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學島站、科大站及矽谷大廈吸引了人工智慧、高端智慧設備等領域的132家企業(團隊)入駐。

全週期培育,做強轉化鏈條

走進科學島站四樓,安徽省模式識別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模式識別)技術人員正在調試“AI實踐試驗箱”,這上下兩排20多個白色箱體,經過測試後將發往福建某所高校。“剛入駐驛站時,我們還是個寥寥10人的小團隊,現在員工擴大到了近70人。”模式識別創始人王願回憶起兩年前剛入駐時的景象還感慨萬分。該公司深耕“人工智慧+教育”領域,研發的智慧遠端實境實驗系統,可以模擬電子電路實驗室、數字電子電路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人工智慧實驗室、物聯網實驗室等。“目前全國已有40多所高校使用我們的遠端實境實驗系統,有效滿足了師生隨時隨地進行數字電路實驗的需求。”王願介紹,公司還借助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開發了“智慧校園”系統,幫助學校智慧化管理,實現課程安排、考試管理等教務工作的自動化與規範化。

王願(右一)與技術人員查看“AI實踐試驗箱”安裝情況。

“來到科創驛站後,一切都順了。”王願告訴記者,通過兩年孵化,公司已成功“畢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我們是行家,但創業我們是‘小白’。”回想起創業之初,王願坦言,作為首批孵化團隊入駐驛站,“搬家”第一天就讓他很驚訝,“驛站連辦公桌椅都為我們準備好了,我們真的是直接‘拎包入住’,日常提供的項目路演、政策輔導、法務諮詢等都是我們初創企業亟需的服務。”今年他還在蜀山區的推介下,參加了一場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專場對接會,成功地與中國移動展開闔作。

最近,王願一直為搬“新家”忙碌著,因公司規模擴大,在蜀山區科創集團的幫助下,公司將搬入原合肥技師學院,有2000平方米的空間助力他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快發展。這處科創“加速器”是蜀山區採用“城市更新+科創”方式改造而成,主要聚焦醫療器械、資訊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成果轉化。

模式識別從孵化器走向加速器,正是蜀山區全力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區”多層級、多類型、多主體創業孵化鏈條的成果。今年,蜀山區還將預計改建、新建34.85萬平方面積載體,逐漸實現孵化面積、載體、效益、能力、貢獻提升,用平臺與環境的魅力,吸引科創人才紛至遝來,推動産業創新掀起新高潮。

創新生態滋養企業生長

無獨有偶,和模式識別同批入駐的合肥貴專電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專電磁),也同樣在短短兩年時間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始人陳松年最近格外忙,一方面在積極拓展基於磁通漏磁法非接觸式感測器的鋼絲繩線上監測系統市場,一方面與中國科學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的季振山博士生導師團隊進行鋼絲繩線上監測的其他領域新技術研發。

陳松年(左一)與電氣工程師交流設備測試。

在陳松年看來,“科大矽谷”對他有著極強的吸引力,他概括為兩個字——生態。“在科大矽谷這片‘雨林’中,我們這顆‘種子’紮下根來,一定能茁壯成長!”

貴專電磁是一家在細分領域有著過硬技術實力的科技公司,其技術基於中國科學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的技術升級迭代,依託研究院科研團隊研發,再由企業生産,向應用場景推廣。不久前,貴專電磁參加了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召開的“提升鋼絲繩線上無損監測關鍵技術和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其“提升鋼絲繩線上無損監測關鍵技術和應用”項目成果被專家一致認為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準,其中,感測器、飽和磁化勵磁方式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科大矽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學島站。

“我們80%的上游企業是來自合肥本土企業,業務對接非常方便,而且科學島站距離科學島很近,科學家們來回很方便,通過平臺也可以連結到更多客戶。”陳松年坦言,公司能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從“0”到“1”的突破,得益於“科大矽谷”的品牌賦能和蜀山區提供的政策及資金上支援,讓企業心無旁騖地開拓市場、研發新技術。

讓每一粒種子都有機會長成大樹

創新創業生態就像一個無形的臂膀,托舉起企業發展的根基。“初創的科技企業,既需要優質的創業載體,更需要打開市場的‘敲門磚’,這就看我們能否送上雪中送炭式的幫助。”蜀山區科創集團副總經理王良才直言。“我們整合各類要素,並依託‘全球合夥人’的優質資源,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品牌服務,比如,新能源汽車專場項目資本對接活動、‘蜀山科創行’走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等等,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連結更多交流機會,賦能企業發展。”王良才介紹,集團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服務,發揮資源要素優勢,創新科技管理體制,優化科技創新服務,讓每一粒創新“種子”都有機會長成“大樹”。

科創“金種子”長成産業“參天樹”離不開金融雨露滋養。2023年蜀山區建立4億元規模的金創引導基金、總規模5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其中一期5億元)以及總規模20億元的科創直投基金(其中一期2億元)。為智地感知、九韶科技、極目行遠智慧等重點項目投資5400萬元,呵護企業成長壯大。

創新環境向好,創業氛圍漸濃。當前的“科大矽谷”蜀山園,看得見的是一批批企業創立、孵化和再出發,看不見的是創新資源扎堆産生的鏈式反應,讓一粒粒創新“種子”育成一片“森林”。

下一步,蜀山區科創集團將進一步發揮創新資源集聚效應,依託全球合夥人開展資源連結、科創服務、投資孵化等,全力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蜀山區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支撐。

文:周瑩瑩、朱靜、詹偉偉

圖: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