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全省首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線項目在合肥市蜀山區建成投産

時間:2024-06-21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戴根 季雲岡 朱琛琛

6月21日,安徽省首個千噸級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線項目在合肥市蜀山區運河新城片區正式建成投産,標誌著合肥市新能源電池産業鏈邁出重要一步,新能源電池領域新質生産力加快起勢。

填補空白,提速新能源電池産業佈局

鈉離子電池是未來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在大規模應用領域被寄予厚望。

據悉,這條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線總投資約6000萬元,由合肥禾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2023年8月公司註冊,一期年産量達到千噸級,二期計劃建成年産量達到50000噸,可實現年銷售額15億元。

該生産線創新性採用液固複合工藝生産升級材料,通過柔性化設計,既能實現“人—機”便捷操作又可實現全自動化生産,同時具備兩倍以上産能提升空間,兼具生産高能量型和高倍率型等多款産品的能力;其電池性能和理化指標均位於行業領先水準,填補了合肥市鈉離子電池生産空白。

投産儀式現場  葛慶釗攝

據了解,禾電科技總部位於北京,公司成立於2022年8月,技術團隊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中科大博士組成,公司已有各類專利數十項,其中發明專利近20項,2024年獲得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目前在全國建有兩個技術研發中心。2023年8月,在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了合肥禾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目前公司已可生産HP100—H和HP100—R兩款型號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分別對應電動交通工具以及大功率放電等不同的場景。”

能源向“新”,鈉離子電池市場前景廣闊

鈉離子電池作為新型儲能電池,是鋰電池的重要補充。作為極具潛力的新一代電化學儲能技術,鈉離子電池具有長迴圈、寬工作溫度、安全穩定性強、高倍率、迴圈壽命長等性能優勢。“鈉離子電池在零下40攝氏度的寒冷天氣下,容量保持率也能達到80%以上。”北大黃士志博士介紹。

全省首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産線項目在合肥市蜀山區建成投産

同時,相比于鋰礦資源,我國地殼中鈉儲量達2.74%,約是鋰儲量的420倍,具有儲量豐富和成本低廉的特徵。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能源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鈉離子電池除了可在光伏發電儲能、綠電配儲、電網調峰等領域運用外,還可在二輪電動車、觀光車、清掃車、工商業儲能櫃、應急電源等諸多領域廣泛應用,鈉離子電池正逐步走進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形成了百億級的産業規模,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禾電科技在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江蘇基地設立有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北京設立有基礎研究實驗室,擁有一支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的強大技術團隊。“團隊在磷酸鹽研究方面深耕多年,採用液固複合工藝生産升級材料,材料的導電性、産品生産穩定性、一致性進一步提升,達到全國領先水準。”黃士志介紹,“未來發展方向是固態鈉離子電池,進一步提升安全性和高效性。”

技術人員進行産品測試   葛慶釗攝

“在‘雙碳’目標大背景下,將積極行動,持續深耕新能源建設領域,蜀山區將加快鈉離子電池的産業化進程和商業化應用貢獻,培育新能源領域發展新質生産力。”

“蜀山的産業生態、營商環境深深吸引我們”

近年來,鈉離子電池投資加速,市場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機會。深耕該領域13年的禾電科技團隊為何最終選擇在蜀山區進行技術轉化、落地量産?

“合肥市、蜀山區的産業生態、營商環境深深地吸引了我們!”黃士志説,“合肥具有完備的新能源産業鏈,專業技術人才集聚,政策優勢明顯,能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産業生態。蜀山區相關部門對産業發展目標清晰,了解深入,工作高效,非常‘專業’,可以説是專家級別!”黃士志説。

“從考察洽談到選定廠址,僅用了10天時間,這就是蜀山速度!在技術落地、廠房選址、公司註冊、融資服務、人才政策、各項生産配套等方面給予事無巨細的全程指導,項目僅花了10個月就實現投産。”該公司副總經理吳盛國介紹。

作為全市新能源産業佈局的重要板塊,運河新城已構建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基礎,與中貝儲能、盛位電子等形成一條涵蓋“原材料+元器件+關鍵系統”的産業鏈。

“運河新城片區圍繞動力系統、汽車電子、內飾件等方向,已繪製一張清晰的産業鏈招商圖譜,以精準招商促進片區在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與研究應用等領域高效發展。”蜀山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未來,蜀山區將進一步優化運河新城片區産業供需合作平臺,支援中小企業進行新能源領域技術改造、産業轉型,通過建設企業技術中心、校企技術合作等方式,推動培育一批引領行業標桿的品牌集群,有效構建龍頭企業拉動、配套企業跟進、集群創新發展的共生格局。(戴根、季雲岡、朱琛琛)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