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安徽合肥:創新高地的成功秘訣

時間:2024-06-19來源 : 人民日報作者 : 楊俊峰 徐靖

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加快建設,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加速向科創“高地”集結……最近,安徽省合肥市頻頻傳出創新捷報。2024年一季度,合肥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2.4%,同比提高7.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28.8%,積體電路出口增長31.4%,新質生産力加快成長。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是安徽打造“三地一區”(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擺在第一位的任務。在5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説:“我們有信心打造這樣一個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這個信心來自我們擁有的科技創新的實力和正在不斷深化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合肥在科創領域的成功“出圈”和“科裏科氣”形象的成功樹立,正是這個信心的具體體現。

合肥在科創領域成就突出的背後有何絕招?5月29日,記者來到合肥,實地探訪這塊創新高地的成功秘訣。

知己:

“高山流水”帶來“科裏科氣”

最近,“科裏科氣”成了合肥人的新口頭禪。

而“科裏科氣”最早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學生們寫的一首歌。

多年來,合肥與中國科大互為知己、高山流水的知音之誼,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合肥科技突飛猛進的背後,少不了中國科大支援。而中國量子電腦的首次大規模、長時間向全球開放,便是其中之一。

“同學們,我們面前的這個‘大傢夥’就是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電腦‘本源悟空’。它的名字來自於中國神話故事裏的孫悟空,傳説孫悟空有72變,而量子電腦‘本源悟空’有72量子計算比特,寓意中國自主量子電腦如孫悟空般強大。這臺量子電腦,是中國三代科學家奮鬥數十年的結果。”

6月1日,由安徽省少工委、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首次“中國自主量子電腦群開放授課活動”,在中國首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核心實驗室舉行。

在現場,本報記者看到,在“本源悟空”等5台中國自主超導量子電腦群前,“本源悟空”硬體研製團隊負責人孔偉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青少年“翻譯”高深的量子計算知識,講解了中國為什麼要有自己的量子電腦,為什麼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鼓勵小朋友們從小努力學習科技知識,樹立科技自立自強志向,將來用科技報效祖國。

今年1月,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電腦“本源悟空”上線運作,標誌著中國自主超導量子電腦製造鏈在合肥成鏈。截至6月17日,“本源悟空”已吸引全球範圍內124個國家逾1053萬人次訪問,成功完成超23.6萬個運算任務。“本源悟空”由本源量子公司研製,其國産化率超過80%。其搭載了中國首條量子晶片生産線上生産的72計算比特量子晶片、中國首套量子計算測控系統、中國首款量子電腦作業系統。

“‘本源悟空’的問世,離不開中國科大的支援,也離不開闔肥市政府的幫助。”本源量子副總裁、本源量子云平臺負責人趙雪嬌對本報記者説,“安徽是中國最先開始量子計算研究及産業化的省份,量子電腦能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強大算力支撐,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除了量子電腦,中國科大與安徽省和合肥市惺惺相惜、共同成長的情誼,也繞不開一座島——董鋪島。

董鋪島三面環湖,芳草鮮美,綠樹成蔭。它的另一個名字更為人所熟知——科學島。

以科學為名,立創新高地。不到3平方公里的科學島,卻是多個國際前沿科研領域的攻“尖”之地,分佈著中國科學院7個研究所,在核聚變能源、強磁場、大氣光學、抗癌藥等方面多次取得重要突破。

在合肥未來大科學城CRAFT“夸父”園區一處高達30余米的寬闊實驗車間裏,本報記者站在2樓的走廊上,看到一幅壯觀的“夸父逐日”巨畫,在巨畫的正下方,是一座超過4層樓高金屬構造的“橘子瓣”。

“我們正在繞制世界上最大的超導磁體系統,這個長19.5米、寬11.5米的‘橘子瓣’,是下一代‘人造太陽’——未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核心部件。”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對本報記者説。

“夸父”的學名叫“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是為下一代“人造太陽”研製“發動機”的大科學裝置。

這一裝置被命名為“夸父”,意為致敬中國神話中的人物夸父,胸懷大志、嚮往光明,不畏艱險追逐天上的太陽。

太陽,普照萬物,它的巨大能量來自於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而“人造太陽”是要在地球上實現可控的核聚變反應。有了“人造太陽”,人類就像擁有了一座原料不竭且無污染的發電廠,實現“能源自由”,讓地球水清天藍。

“人造太陽”的研製極其複雜,涵蓋“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多項尖端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歷經幾代中國科研工作者接力研發,到2006年,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自主設計、研製並擁有完全智慧財産權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全面建成。

EAST歷經十餘年、12萬多次實驗,于2023年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電漿體運作403秒,創造新世界紀錄,對探索前沿物理、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徐國盛對本報記者説,基於幾代人的持續學習、研究、創造,EAST的國産化率超95%,關鍵設備、材料實現自主研發,而“夸父”的國産化率將提升到100%。

在“夸父”寬闊的廠房裏,來自170余家國內外合作單位的1000多名建設者正奮力攻關一系列科研與工程技術難題,力爭實現這些目標——國際上時間最長的百秒量級強流負離子束引出;運作溫度最高、研究功能最完備的鋰鉛實驗平臺……

目前,“夸父”的建設進一步提速,科研人員凝心聚力,計劃于2025年底全面建成國際磁約束聚變領域參數最高、功能最完備的研究平臺。

“科研需要集中力量、集中建設、集中攻關。”蔡其敏對本報記者説,大科學裝置需要長時間積累,而合肥積累了幾代人,為了一個先進項目能持續投入數十年。

生態:

“科大矽谷”成為英才樂園

“厚植創新生態,感召五洲英才”,近年來,在合肥,掌握核心技術、創業于“科大矽谷”的科技人才正集聚成勢。

2022年6月13日,安徽印發《“科大矽谷”建設實施方案》,在合肥劃出一片“試驗田”,大刀闊斧進行科技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通過“精準滴灌”,“科大矽谷”為匯聚於此的人才團隊或企業提供創業、金融、管理等全生命週期“一站式”服務。

“科大矽谷”提出構建“團隊+基金+載體”的創新單元運營模式,將高品質的綜合性孵化載體,細分成一個個單元,引入細分行業領域專業孵化器,借助基金等資本運作,深入企業內部進行孵化。

進入大眾視野兩年間,“科大矽谷”集聚創新型企業1391家,成為科創人才的樂園。

5月30日,記者走進中科大先研院的合肥乘翎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乘翎微電子”),看到負責人許偉偉正帶著團隊進行高性能電源管理晶片的測試。電源管理晶片是電子設備的“心臟”,乘翎微電子抓住光伏、智算中心、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崛起的契機,針對中高端領域電源管理的需求,開發可靠、高效、節能的原創性電源管理晶片。“我們要打造出全球領先的晶片設計公司。”許偉偉説。

2022年,許偉偉帶上家人,踏上合肥的土地,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這一來,就是安家,他也成為在合肥創業的一員。

“中國科大的教授們向我推介安徽合肥,這裡多方位的海外引才支援政策、完備的産業配套環境也吸引著我舉家從美國矽谷來到‘科大矽谷’。”讓許偉偉下定決心來到這裡創業、定居的原因,是這裡為人才提供的創新氛圍。

聯手復旦大學、中國科大等教授,許偉偉創立了乘翎微電子,並擔任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我要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為中國晶片行業發展作出貢獻”。

成立於2022年的乘翎微電子,創業初期就得到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區三級政府基金。借助“科大矽谷”服務平臺公司的連結,乘翎微電子宣佈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乘翎微電子在獲得2023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第一名後,陸續獲得了包括安元基金、合肥市種子基金、訊飛創投等多方天使輪融資。充足的資金讓他們得以專心研發,在高性能電源管理晶片研發領域聲名鵲起,站上産業“風口”。

目前,乘翎微電子的科研團隊已完成創新性晶片設計20余顆,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2項,9篇技術成果入選ISSCC(國際固態電路年會),佔據中國大陸地區近4年電源晶片發文數量的半數以上。

“科大矽谷”不僅是創新資源的集聚地,更是創業者們的服務員。“科大矽谷”服務平臺公司董事長吳海龍笑稱自己就是“1號服務員”。

“科大矽谷”服務平臺公司團隊不僅幫創業者們辦過登記、註冊手續,甚至還對接過裝修公司。“‘科大矽谷’會給創新創業者一種歸屬感。”吳海龍表示,“這裡會有專人輔導每一位創業者、每一個科研團隊,輔助他們試做成果的轉化、成立企業。”

他表示,除了輔助初創團隊把技術導入已有的産業鏈裏面去,“科大矽谷”服務平臺公司還會提供一整套的服務,包括融資、找訂單、找合夥人、找技術市場等。

兩年間,“科大矽谷”在美國矽谷、日本東京、英國康橋、法國里昂等地設立了4家海外辦事處,聯絡全球重點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孵化器等各類機構100多家,儲備全球創新資源18331條,聯合85家高水準科技服務機構組建科創服務聯盟……

通過深度挖掘創新資源,全方位提供科創服務,“科大矽谷”片區已落地創新型企業1391家(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集聚各類基金200多只,總規模超過2300億元。

尊重:

厚植“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厚植“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合肥對創新和企業的態度,你認為是什麼?”

當記者問出這個問題時,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霆動力”)總裁王揚鄭重地回答道:“尊重。”

王揚認為,合肥對企業和創新的尊重是認真、實事求是、一以貫之的:“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同頻共振,為合肥的科創落地産生了奇效。”

合肥市的科創産業佈局,可以用“6+5+X”産業集群體系來總結,“6+5+X”産業集群體系指的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光伏及新型儲能、生物醫藥、智慧家電(居)、高端裝備及新材料6大主導産業集群,量子資訊、空天技術、聚變能源、下一代人工智慧、合成生物5大先導産業集群,持續跟蹤若干前沿技術方向、創建國家未來産業先導區。

華霆動力成立於2010年,專注于為新能源汽車研發及製造安全、可靠、耐久的動力電池系統。

電芯檢測、點膠、焊接、總成裝配、測試、封裝……走進華霆動力的生産車間,記者看到,乾淨整潔的車間內,動力電池的生産在半自動化生産線上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塊塊動力電池經過嚴格的性能和安全測試後下線,準備送往全球各地。王揚對本報記者介紹,公司目前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江淮汽車等多家知名新能源整車企業提供配套服務。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走高,2023年全年,全球累計銷量為1368.93萬輛,同比增長31%,這表明消費市場並不飽和。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和動力電池行業來説,優質産能不會過剩。”王揚説,“科技創新是公司發展的內生動力。自公司成立以來,我們一直把研發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從投入上來説,2023年集團研發投入佔收入的比例為8%。目前,公司在核心技術如機械結構、熱管理、軟硬體、熱安全、自動化生産等方面申請智慧財産權專利1319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30件。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發中心自主研發的全球汽車專利數據庫顯示,200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間,華霆動力電池熱管理技術中國專利主要申請人申請量排名國內領先。”

對合肥尊重企業、尊重創新的態度深有同感的,還有上海保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隆科技”)空氣懸架板塊總經理田仙林。

“這裡是我們的無塵車間,我們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乘用車智慧空氣懸架系統就在這裡生産。”5月31日,在合肥經開區保隆科技的生産車間內,田仙林對本報記者介紹。

作為一家生産高端乘用車智慧空氣懸架系統、智慧駕駛系統和內高壓成型輕量化結構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隆科技自2018年成立以來,在合肥落地生根,茁壯成長。2021年底正式投産,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7.3億多元,2024年計劃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從建成投産至今,短短幾年時間,保隆科技的發展勢如破竹,銷售收入連年攀升。

田仙林告訴記者,公司總部早在2006年就在安徽佈局,2018年持續加碼安徽,選擇在合肥市投資設立園區,並作為區域總部,生産集團最具發展潛力的産品。

談及選擇投資合肥的原因,田仙林坦言,離不開闔肥政策支援、産業優勢、人才優勢以及區位優勢等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家的感受最直接。”田仙林説,對於合肥市尊重民營企業的態度,感觸最深的就是政府高效規範辦實事、解難題的服務意識。保隆科技合肥園區從落戶、建設、投産到經營,合肥市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從調整公交站點,滿足員工通勤需求,到開展上下游産業鏈對接,助力企業穩健發展;從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現場辦公解決難題,到惠企政策主動到府,“零距離”服務企業等。

此外,將汽車産業作為“首位産業”的合肥正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迅猛發展、一路疾馳,田仙林説,這為公司積極搶抓市場機遇,打開成長空間,迎來新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民日報記者  楊俊峰  徐靖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