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科技館新館
特斯拉“發電”、“地震”體驗、探知人體結構……8月3日,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內人潮涌動,大小朋友們前來探尋宇宙奧秘,了解人類文明發展,體驗有趣的物理知識,感受科學的獨特魅力。
新館從遠處看去,呈現不規則狀,緩緩升起的綠坡與穿插錯落的4塊“金屬盒子”構成了館體的整體結構,被市民親切稱之為“智慧盒子”。
據了解,新館是老館建築面積的4倍多,以“探索·體驗、理解·認知、改造·創新”為展覽線索,按照“自然、科學、技術”的邏輯順序,串聯整館展教內容,包括“好奇”“自然”“我們”“安·危”“能量”“度·量”“楊振寧陳列館”“工具”“連接”“智·造”“數學”等11個常設展廳,還建有飛翔球幕影院、4D動感影院、全息劇場等特種影院。
走進一樓的“好奇”展廳,全息投影為小朋友們帶來了沉浸式體驗,該展廳定位於3—8歲的兒童,包括8個主題區,童趣的設施和繽紛的色彩吸引著小朋友們,他們帶著好奇心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找到答案,從中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
新館的互動體驗設施更齊全
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內人潮涌動
大小朋友們前來探尋宇宙奧秘
新館的互動體驗設施更齊全
“自然”展廳通過1:1還原的動物模型,將自然場景與互動展品充分融合
大小朋友們前來探尋宇宙奧秘
“自然”展廳通過1:1還原的動物模型,將自然場景與互動展品充分融合,填補了合肥市此前沒有自然博物館的空白。“我一直很喜歡大自然,這裡還原了叢林、海洋等自然場景,能夠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動植物的知識,是一次很棒的參觀體驗。”來自高新創新實驗小學的同學表示下次要和好朋友一起再來打卡。
“我們”展廳以“認識你自己”為主題,復刻了老館的“人體WE”展廳並進行了拓展,由我的“運作系統”——身體與意識、我的“中央處理器”——神奇的大腦、環境造就了我們、社會造就了我們、我們造就了我們等5個分主題區組成。
進入科技館二樓的“安·危”展廳,市民們正在爭相體驗地震項目。“坐在裏面能夠明顯感覺到晃動,螢幕上還模擬了地震時發生的場景,如同身臨其境。”王女士帶著10歲的孩子一起感受了“一場地震”。
此外,該展廳圍繞“安全”與“危險”,還設置了颱風、雪崩、爆炸等多個模擬體驗項目,展現了人類在面對危險時,憑藉知識與技術進行有效應對、化險為夷的方法。
“度·量”和“能量”兩個展廳從不同維度向人們展示了物理學的各類知識。“一個是從7個基本物理量入手,展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鑰匙。一個則通過不同運動形式的變化發展體現能量的守恒法律。”展館的講解員介紹道。
三樓的“工具”展廳裏陳列了生産過程中各種常見的工具。“人類通過各種工具,有效地延伸了原本非常有限的肢體和器官能力,實現了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自由。”該展廳講解員解釋説,地面上的汽車,海洋中的潛水艇,空中的飛機都有效地延伸了人類的能力。
智慧快遞分揀系統、擊鼓傳話、立體式交通設施……“連接”展廳從人類聚居的本能需求出發,展現了人與物之間的物理交通、資源傳遞系統,還展現了人與人之間不斷深化的溝通交流和資訊傳遞系統。
“地震”體驗
大小朋友們前來探尋宇宙奧秘
大小朋友們前來探尋宇宙奧秘
大小朋友們前來探尋宇宙奧秘
大小朋友們前來探尋宇宙奧秘
新館的互動體驗設施更齊全
新館的互動體驗設施更齊全
新館的互動體驗設施更齊全
新館的互動體驗設施更齊全
“編木拱橋可以算是新館內的一大亮點。它採用了榫卯結構,可以承受大約30個人的重量。”在“智·造”展廳,講解員告訴記者,該展廳展示了從古至今人類運用巧妙智慧創造的精湛技術、生産工藝、精妙物品。
除了特色展廳,新館還利用館內的公共空間,打造了一批公共空間展項。負一層的科學劇場也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劇,讓市民們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
“新館真的特別有趣!簡直是老館的‘升級換代’,我要經常來體驗。”作為一名“科技迷”,李同學暑假期間每週都要去一次老館,“新館的互動體驗設施更齊全,種類更豐富,能夠從中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
自8月2日開始,新館正在開展壓力測試,重點檢測新館建築各個系統和展廳展陳內容的運轉情況,收集參觀者的參觀體驗,以及測試場館的接待能力等。“目前壓力測試正有序平穩地進行。我們每天都會對當日情況進行復盤,總結運營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提升服務體驗。”該館展覽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為了讓市民朋友有更多的選擇,黃山路上的合肥科技館老館也將繼續開放。(記者徐慧媛 符秀雲 實習生 周希祺)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