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陰沙綜治辦以“農文旅”發展為契機,積極開展志願普法行動,用心詮釋那抹最美的“志願紅”,打造了“R.D.E”普法項目,讓“志願紅”與“農業綠”交會融合,描繪了“紅”裝“律”裹總相宜的圖景,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精彩篇章。
一是立足“R”(reliance-信任),常陰沙綜治辦立足所需所能,秉著“農人有需求,政府有回應”的原則,緊扣群眾關注的領域,找準需求、找對主體、選對內容,真正做到“找對門、找對人”,從“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向“精準滴灌”向“針對性”方式轉變,從“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式,向“你需我講”的雙向互動式普法模式轉變,真正實現點對點靶向精準普法,形成交流互動,相互響應的良性效果,與此同時在本土的農業龍頭企業打造了“禾苗築夢”鄉村振興普法服務陣地,開設了“新律學堂”,定期邀請律師授課,為農人搭建一個學法的平臺。主要做法:一方面做到普法隊伍精準,以村(社區)“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顧問(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主體的基層普法主力軍;以是以鄉鎮綜治幹部、社區幹部為主體的基層普法帶頭人;以網格員、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等為主體的基層普法志願者隊伍。另一方面做到普法內容精準,包括“共性普法”與“個性普法”。“共性普法”是根據農戶基本情況,針對農戶普遍共同關注的問題形成普法內容;“個性普法”是確定普法對象的基礎上,根據農戶的年齡、教育水準,確定普法對象的個性化法律服務需求。今年,常陰沙已經圍繞農人關心的農業貸款、農業保險等問題開展了4次專題授課,得到了新農人的一致好評。
二是圍繞“E”(environment-環境),常陰沙將美麗鄉村與法治鄉村一體設計、一併推進,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先行”系列活動,將法律宣傳進基地、進産業鏈、進合作社,今年,為了加大長江保護法的學習宣傳力度,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讓保護成為沿江人民的共同遵循。主要做法:面向群眾,確保“全”。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結合當地老百姓的實際,通過法治講座、法治遊戲等全面推開長江保護法的宣傳,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識,規範自己的言行。“長江保護法是我國首次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 3月1日,綜治辦工作人員來到集貿市場為周邊群眾進行普法,普法志願者為來往群眾發放普法宣傳單。今年,共開展長江保護法宣傳活動4場次,受眾1000余人。面向青少年,確保“趣”。“你知道長江裏有什麼瀕危動物嗎?”“你知道我們能為保護長江做些什麼嗎?”……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走進常陰沙學校、青少年基地分別開展了《長江保護法》小課堂,邀請法律顧問從“流域法”“水生生物”“禁漁”“控制採砂”“防洪”“污染防治”“提升水質”“修復”八個關鍵詞入手,引導大家從小掌握《長江保護法》知識,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加強執法,確保“效”。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開闢了24小時舉報熱線,並不斷完善處置措施,對於群眾反映比較強烈或者危害後果比較嚴重的案件,與派出所及時通報雙方獲得的重要線索,共同研究制定處置辦法,加強工作對接,回應社會關切,協同發力,提高執法辦案的品質、效率。
三是實現“D”(development-可持續發展),常陰沙綜治辦從人才、品牌兩個維度入手,促進法律宣傳可持續發展,注重本土人才的培養,開展“法律直通車”活動,將“法律知識的扶持”送進田間地頭,截止日前,累計培育“土專家”14名,他們已經熟練掌握了與農業相關的法律問題,也能妥善處理協調各類矛盾糾紛,今年,這14名“土專家”共協助處理農業矛盾糾紛29起,涉及金額100多萬元;與此同時,不斷擴大“田園政法”的品牌示範效應,讓“田園政法”驛站成為政策宣傳點、矛盾處理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當前正處於龍蝦銷售的旺季,而位於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龍蝦養殖大戶卻一臉愁容,“法律明白人”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大戶在給某飯店銷售了一批龍蝦,確因某飯店自身銷售問題導致龍蝦庫存而死亡率較高,雙方因品質問題産生糾紛,某飯店不願意足額支付貨款,“法律明白人”將種田大戶的問題反映至田園普法驛站,田園普法驛站工作人員主動對接了律師,前前後後經過4次調解、到府服務,妥善解決了貨款問題,最終幫助大戶挽回損失3萬餘元,獲得了大戶的一直好評。
當下的常陰沙,天空是蔚藍的、空氣是清新的、巷道街道是凈美的、河水是清澈的、河岸是碧綠的、老百姓的生活是幸福的,處處呈現出一幅魚躍蟲鳴、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居住在此的老百姓感慨“作為生活在長江邊的居民,看著母親河一天比一天清澈,我們心裏比誰都開心!”一位居民笑著對法律明白人説道。去年,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獲評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吸引大量遊客前來休閒度假。站在常陰沙長江沿岸,極目遠眺,江對岸就是南通市狼山風景區濱江片區。這裡昔日臟亂的集裝箱碼頭、散貨碼頭早已變成“濱江花海”,成為市民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