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浙江省桐廬縣:以 “支援起訴+”增強社會特殊群體法治獲得感

時間:2023-06-09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一、背景與起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弱有所扶”是新時代民生保障法治建構的重要原則,體現了法律保障人們生存生活的根本目的,彰顯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支援起訴條款,作為檢察機關踐行弱有所扶的重要抓手,長期被視為沉睡條款,加之資訊不對稱、介入方式限制、規範文本缺乏具體明確規定等因素,支援起訴工作質效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為適應新時代社會特殊群體權益保障新要求,增強社會特殊群體法治獲得感,桐廬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桐廬縣院”)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能動履行民事檢察職能,創新打造“支援起訴+”工作模式,以“如我在訴”的情懷和理念,探索構建社會特殊群體維權支援體系,穩步助力市域社會治理,努力以民事檢察工作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二、做法與經過

(一)注重品牌引領,優化“支援起訴+”工作模式。堅持“職能工作品牌化、品牌工作常態化”,掛牌成立全市首家“如我在訴”民事支援起訴工作室,緊扣工作職能設計品牌配套專屬logo和檢察官人物卡通形象,同步製作民事支援起訴工作指引,細化明確民事支援起訴的職責範圍、依據對象、申請情形等內容,確保民事支援起訴工作規範化推進。結合常見履職情形,探索組建以民事檢察部門與未成年人檢察部門業務骨幹為主體的專業化支援起訴辦案團隊,努力實現“1+1大於2”的成效。

(二)強化職能融合,提升“支援起訴+”工作質效。全面落實檢察一體化履職要求,打破部門職能壁壘,著力構建民事支援起訴檢察融合監督模式,出臺《關於民事支援起訴檢察融合監督意見》,以具體案件辦理為抓手,通過支援起訴、行政監督、公益訴訟、司法救助等方式綜合履職,實現案件的同步介入、同步移送、協同辦理,穩步提升辦案監督質效。如,民事檢察部門在行政檢察部門開展建設工程領域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監管的基礎上,跟進辦理農民工討薪支援起訴民事案件14件,助力討薪8萬餘元,有效推動全市檢察機關開展“護薪惠民”專項行動。

(三)加強外部協作,構築“支援起訴+”工作鏈條。牽頭縣法院、民政局、司法局、總工會、婦聯等八家單位會簽《關於民事支援起訴銜接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線索移送、研判會商、資訊共用、聯席會議、定期通報等工作制度,整合打造民事支援起訴工作矩陣,凝聚外部協作最大合力,以點及面促推社會特殊群體維權綜合治理。

三、成效與反響

2022年10月至今,桐廬縣院民事檢察部門共收到相關部門移送線索92條,目前已成功辦理被家暴婦女離婚、老年人贍養、女職工“三期”受到不公正待遇、銀發勞動者勞動權益保護等21件支援起訴案件。如,民事檢察部門通過縣司法局推送的線索,對被家暴、殘疾人婦女朱某訴訟離婚案支援起訴,經多方努力促成該案調解離婚,後進一步將該情況推送給縣婦聯、殘聯,由婦聯對朱某進行家訪和心理疏導,殘聯指導其加入“殘疾人之家”,通過勞動拓展日常生活經濟來源,最大化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合法權益。又如,民事檢察部門在辦理沈某贍養糾紛一案中,及時將線索移送控申部門,後依法對其發放了8000元司法救助金,並在縣“聯鄉走村”活動中聯合法院、村委共同探望了沈某,沈某贍養糾紛得到了妥善解決。“如我在訴”工作室相關經驗做法、現實案例多次被檢察日報、省市各級媒體報道。

四、經驗與啟示

桐廬縣院堅持系統觀念,聚焦“四大檢察”職能整合融合,著力打破部門間壁壘,出臺《關於民事支援起訴銜接工作的意見》《支援起訴檢察融合監督意見(試行)》,探索“橫向銜接、縱向貫通,內部融合、外部協作”的“支援起訴+”新路徑,以“組團式”“一體化”推進提升民事支援起訴工作質效,持續增強社會特殊群體的法治獲得感。

五、探討與評論

民事支援起訴是檢察機關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旨在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依據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職能,依法支援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前述履職過程中,桐廬縣院聚焦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最為樸素的願景,依法能動履職,以“支援起訴+”,為實質正義提供了可期路徑,有效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下一步,桐廬縣院還將以“如我在訴”工作室為鏈頭,打造全週期“弱有所扶”支援鏈條,探索搭建“支援起訴+”線上數據監督平臺,以數字賦能為支援起訴工作“加速”,為社會特殊群體維權“撐腰”。

(責任編輯:君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