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美景
小官山古民景區位於豐都縣名山街道。建築群屬三峽庫區豐都縣六處地面文物搬遷復建工程,由王家大院、周家大院、盧聚和大院、秦家大院、天佛寺和會川門組成。
1980年豐都縣人民政府將整個名山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開始拆遷,2006年5月20日主體復建工程開工,2007年12月主體全面竣工,建築群總佔地面積20001平方米,建築面積8571.07平方米。
二橋景色
豐都美景 二橋
在“搬來”名山街道小官山前,這些建築原分別散落在豐都縣名山街道和高家鎮。三峽水庫蓄水後,豐都位於淹沒區的清代民居、明代古廟等一大批文物並沒有隨著江面上漲“沉沒”江中。這些極具峽江特色、各有風情的古建築,被列入《三峽工程淹沒區及遷建區文物保護規劃》,擇址小官山進行了復建。
小官山古民居景區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文物集中搬遷保護的代表性工程,見證了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設和三峽文物大搶救的全過程。
會川門
精美木雕
精美木雕櫃子
搬遷後的小官山古民居,再現了豐都當地古民居、寺廟、城門的歷史風貌,保留了地方歷史記憶,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2009年12月15日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刻在峭壁上的佛面、幽深的古寺、精雕細琢的院落、古韻古色的廂房,尤其是四座各具特色的清代宅院,王家大院、周家大院、盧聚和宅、秦家圃宅,每家大院都各具特色,如王家大院為一進三重四合院落,周家大院則為一樓一底宅院,盧聚和大院則由上、中、下三組院落構成。大古宅的雕花窗、條石墁地、撐拱上的仙鹿、傳承的故事,每處院落盡顯大家風範,歷史文化無處不在。
盧聚和中院
名山
南天湖美景
天佛寺和會川門年代更為久遠,也獨具特色。其中天佛寺古名“天福寺”,根據明人黃洵《改建天福寺》記載,該寺重修于明嘉靖二十年(西元1540年),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又經過一次重修。佔地面積602平方米,原址位於豐都縣名山鎮西門路。其抬梁與穿鬥相結合的結構形式,與北方寺廟相比有著獨特之處。該寺歷史悠久,保存較好,對於研究地方宗教相關歷史具有較高的價值。1984年3月21日被豐都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會川門又名“館驛門”。據《豐都縣誌》記載,會川門始建於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原址位於豐都縣老縣城名山路下河街,是豐都縣唯一的明代古城池遺物,該門自2004年開始拆遷至名山鎮名山路居委會雙桂組,2006年動工復建,到2008年竣工。復建後的該建築坐南向北,由城墻、城門、城垛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平方米。是了解三峽地區古城門建置、結構及歷史的實物資料。
秦家大院 內院景色
秦家大院
王家大院
小官山航拍
小官山于2022年成功創建3A景區。完善了景區相關設施及服務,多路公交線路可到達景區,景區沿線多處景點設有公交站點。沿途路況良好,其主幹道路面為二級公路係黑化路面、行車速度40-80km/hr、雙向四車道。景區配套1個主停車場,總面積約1800平方米,停車位共60個,分別位於景區遊客中心。同時景區配有專業導遊5名,可提供普通話、英語、日語、德語講解服務,根據不同年齡層遊客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能夠滿足特殊人群的特殊要求。重視旅遊安全,景區安全制度上墻、全面進行消防安全培訓、加強景區安全巡邏、完善監控設施、安裝安全警示醒目、配備應急醫療救助。保證環衛品質,垃圾進行嚴格統一管理,日産日清,規範操作;嚴格食品衛生管理;進行了旅遊廁所建設。景區設置了遊客喜愛的郵政紀念品,在遊客中心提供方便的通訊服務。同時開發開發特色飲食業、文化旅遊商品等特色文化産物。
中院內景
周家大院
近年來,為用好這個歷史文化瑰寶,相關部門在修繕、保護的基礎上,還適時對外開放,在古建築群內舉辦各類民俗文化活動。特別是在豐都廟會期間,這裡成為了眾多來豐遊客的必選“打卡”之地。
小官山古民居旅遊景區將保持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完善景區內配套設施,如:停車場擴建,遊客中心升級等。更加豐富景區內旅遊項目,增強遊客體驗感、互動感。繼續加強景區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全培訓、演練及巡查力度,力爭景區無安全事故發生。推進景區的後期建設,更大程度地滿足遊客遊覽需求。(圖文視頻供稿單位:豐都縣文旅委)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