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認識雲南保山滇灘邊境派出所的屈斌,是觀看了視頻《候鳥的孩子》,在滇灘鎮聯族社區,屈斌始終關注著、陪伴著轄區的留守兒童成長,給他們幫助,引導他們認識這個世界,守護著他們剛剛啟程的人生。
屈斌是地地道道的騰衝人,準確地講,他幾乎是在邊境線上伴著界碑長大的。小時候,屈斌看著父輩們隔三差五就會去界碑巡邏,便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跟著大家一起走在巡邏路上,時間久了,總會遇到威武的武警邊防戰士巡邊踏查。軍綠色的夢就這樣在屈斌的心中生根發芽,2009年,屈斌高中畢業後投身火熱的軍營,並成功考上了夢寐以求的軍校,在綠色的軍營裏淬火成鋼。
2014年,屈斌回到了家鄉騰衝,成為了原保山邊防支隊滇灘邊防派出所的一名武警幹事,主要負責開展聯族社區的群眾工作。
“讀書時大多以學習和訓練為主,現在突然變成了社區民警,身份多了,職責變了,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到社區後第一次召開村民大會,屈斌説出了心中感慨。
聯族社區面積87.9平方公里,有5040名居民,留守兒童17人,留守老人23人,為了儘快熟悉掌握聯族社區的基本情況,屈斌一頭扎進社區,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於摸排走訪、入戶登記、資訊採集、巡邏防控,一家一家走,一件一件做,每天的行走步數都以萬計。別看那時候的屈斌年齡不大,從警時間也不長,但他是同事們公認的有心人。
2015年3月,在一次偶然的社區走訪中,屈斌從當地村幹部的口中了解到:村裏有一對年齡相差幾歲的兄妹,姐姐叫清清(化名),弟弟叫小磊(化名),兄妹倆父母早逝,便和奶奶相依為命,平時村裏的幹部經常到他們家裏走訪。得知此情況後,屈斌輾轉跋涉走了好幾公里山路,才最終到達這對兄妹家。
“黑、瘦、小”是當時兄妹倆留給屈斌的第一印象,那時,他們每天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學校,回家後還需要和奶奶一起幹農活,小小年紀就扮演了生活裏的多種角色。可兄妹倆卻從不喊苦,也從未説累,從小的成長經歷讓他們彼此明白:“憑藉自己的雙手努力學習生活才是改變人生軌跡的出路。”從那時起,屈斌便和懂事的兄妹倆結下了不解之緣。
2021年,姐姐清清(化名)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學費及生活費的負擔壓在了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上。怎麼辦?看著書桌上的錄取通知書,清清(化名)撥通了屈斌的手機號碼。
“你只管努力,其他的我來解決!”電話那頭,已經轉變身份成為移民管理警察的屈斌一面拿出了自己的工資作為孩子的一部分生活費,一面發動所裏的其他民警和愛心人士加入到這個暖心的群體。在屈斌看來,讓孩子感受到愛,健康地成長,這就是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出發的前一天,清清(化名)撥通了屈斌的電話,説想帶著奶奶和弟弟來看望屈斌。在滇灘邊境派出所門口,奶奶手提著一大筐剛從地裏撿拾的雞樅,準備送給屈斌。“奶奶,這我不能要,您賣了換錢可以貼補家用,有什麼需要請您隨時撥打我的電話。”
字字鏗鏘的話語裏流露著萬般真情,這是一種為民服務的情懷,更是發自內心的感恩。
從警近10年,屈斌先後榮獲個人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4次,優秀民警4次......他堅持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希望社會穩定,社區安寧,群眾的生活平平安安的,這也是屈斌作為社區民警一直追求的目標。(保山市委政法委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