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破解“訴訟爆炸”、人案矛盾突出等難題,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近年來通遼法院堅持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無訟”“和合”等治理智慧與訴源治理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實踐,推動形成“黨委領導、府院聯動、社會協同、分層過濾、訴訟兜底”的“和合無訟”訴源治理模式,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市法院新收訴訟案件43320件,同比下降22.45%。2023年第一季度,新收訴訟案件10739件,同比下降13.6%。
一、以黨委領導為核心,建立訴源治理新格局
堅持把訴源治理作為促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置於社會治理全局中落實。一是堅持理念先行,借助“政法講壇”平臺,向全市政法系統和蘇木鎮街領導幹部宣講“和合共生”文化理念和“調處息訴”法律觀念,努力使社會各界理解、支援、參與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二是健全工作機制,改變法院“單打獨鬥”的工作局面,爭取黨委統籌推進,2022年7月,市委政法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訴源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重點和職責分工,推動構建權責明晰、運作規範、高效聯動的訴源治理工作格局。三是強化多元聯動,每年召開訴源治理工作推進會和聯席會議,市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六心合一”矛盾糾紛化解服務中心,全面落實人員機構和制度保障,調動各方力量開展矛盾糾紛的前端化解。四是狠抓督導考核,八個旗縣市區全部將訴源治理成果指標納入平安建設考核體系,法院定期推送萬人成訟率變化情況,黨委政法委實行季度通報、年終考核,有效壓實基層訴源治理工作責任,督促落實矛盾糾紛化解職責。
二、以府院聯動為抓手,搭建糾紛解決新平臺
堅持政府主導,積極健全完善府院聯動機制,變“零和博弈”為“互利共贏”,努力畫好訴源治理最大同心圓。一是深化多元共治。通遼中院與市司法局印發《關於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的意見》《訴調對接操作規程》,聯合成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律師調解等非訴解紛力量,逐步搭建起糾紛化解“府院聯動”工作平臺。2022年,全市法院共向人民調解員推送案件3.62萬件,調解成功2.95萬件。二是推動行政爭議源頭治理。通遼中院與市政府共同制定《關於建立健全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府院聯動機制的意見》,由政府職能部門搭建涉訴行政機關與法院溝通平臺,牽頭引導行政機關參加調解。積極總結審判經驗,制發《行政非訴執行案件辦案手冊》,通過“政府主導、綜合協調、多元共治”,推動行政爭議實質化解和源頭治理,推行以來行政案件數量同比減少17.42%。三是夯實經費保障。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將兩級法院特邀調解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完善調解補貼發放標準,對促成當事人自動履行的案件追加補貼金額,發揮案件補貼對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的保障和促進作用。2022年,共發放特邀調解經費430.5萬元,調解成功案件數量同比上升37.9%。
三、以社會協同為依託,促進解紛力量新發展
主動與重點行業主管部門和調解組織對接,不斷擴大多元解紛力量,提升訴源治理實效。一是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兩級法院全部成立金融審判庭,市中院會同市金融辦、人民銀行、銀保監局建立金融監管與金融司法協作機制,部分基層法院選派巡迴法庭入駐“三位一體”金融糾紛調解中心,聯合調解糾紛1079件1.64億元。二是助推勞動爭議調、裁、審一站式服務,與市人社局、總工會聯合出臺《關於勞動爭議訴裁調對接工作規定》,最大限度發揮仲裁機構的分流和化解作用,2022年,全市法院一審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96件,同比減少24.62%。三是全面推廣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引入工會、婦聯等各類調解組織86個,將廣大特邀調解員匯聚線上,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線上解紛服務。2022年,全市法院向各類調解組織訴前委派案件2.52萬件,調解成功1.63萬件。
四、以分層過濾為重點,拓展糾紛解決新途徑
注重加強矛盾糾紛前端治理、有效分流,推動形成“社會化解在前,法院訴訟斷後”的遞進式分層過濾格局。一是堅持“三創共建”,以中國傳統“和合文化”的無訟價值追求為導向,將創建無訟嘎查村(社區)、創建金牌調解組織(調解員)、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統籌謀劃、一體推進。通遼中院與市委政法委、市委組織部聯合製定《通遼市創建“無訟”嘎查村(社區)的實施意見》,將基層組織調解介入率、調解成功率作為重要創建標準,實行四級化訴,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治理水準明顯提升。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萬人成訟率同比減少6.04件/萬人。二是探索調解前置,科左後旗、科左中旗等地黨委政法委出臺文件,對婚姻家庭、醫療事故、勞動爭議等七類糾紛實行調解前置,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越來越多的糾紛化于萌芽、止于未訴。三是參與基層治理,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的前沿陣地作用,主動加強與派出所、司法所、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對接,推動工作聯動、糾紛聯處、問題聯治,全市37個人民法庭掛牌成立“鄉賢五老”調解室,促進“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縣”。
五、以訴訟兜底為保障,延伸司法服務新職能
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訴源治理、多元解紛中的引導、指導和保障作用,找準職能定位,使審判回歸到解決糾紛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是注重訴非銜接,加強與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對接,對調解成功的案件及時予以司法確認,賦予人民調解強制執行力。推進人民法院速裁團隊進駐矛調中心,基層法院速裁案件佔結案總數53.93%,平均審理天數13.4天。二是加強調解指導,多次對人民調解員法律政策、專業知識和調解技能等方面開展培訓,有效提升調解員能力水準。庫倫旗法院將1060名村幹部、網格員吸納為特邀調解員,通過邀請參與訴前調解、旁聽案件庭審,由速裁法官對調解員“一對一”指導,促進提升業務水準和實務技能,讓調解員從“不會調”“不敢調”到“主動調”“成功調”,2022年庫倫法院調解成功率85.61%。三是制發司法建議,圍繞民間借貸、婚姻家庭、買賣合同、金融借款等易發多發糾紛,有針對性地提出司法建議,促進相關主體堵塞漏洞、改進工作,實現“審理一案、治理一片”。2022年,全市法院民間借貸案件同比下降35.78%、離婚糾紛案件同比下降15.54%,類型化糾紛源頭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和合無訟”是中華“和合”文化思想的傳承發展,主張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過程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以和為貴、和美與共、和合共贏等價值理念,力爭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訴前,推動實現當事人息訴、少訟,努力接近“無訟”的目標,構建更高品質的和諧社會。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