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通州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堅持法治引領,以制度創新與數字賦能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與天津、河北政務服務深層次合作,不斷深化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簡稱“副中心”)與天津、河北政務服務“區域通辦”線上互動和聯動辦理機制,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政策、統一管控的“四統一”標準和要求,通過有效的配套服務,持續提升京津冀跨省服務協同能力。
一、背景與起因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5號)文件提出,“2020年底前實現第一批事項‘跨省通辦’,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202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範圍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的意見》(國辦發〔2022〕34號)文件要求,“圍繞實施區域重大戰略,聚焦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主要勞務輸入輸出地協作、毗鄰地區交流合作等需求,進一步拓展‘跨省通辦’範圍和深度”。
2021年,副中心先後與天津濱海新區、寶坻區、河北廊坊及北三縣簽訂“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建立起“異地受理、無差別辦理、免費送達”服務機制,同時通過異地布設便民自助終端,實現與河北雄安新區、天津武清、曹妃甸自貿區等地便民服務事項“跨省通辦”。2022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政務服務京津冀“區域通辦”聯動機制,依託副中心“區域通辦”平臺,將“雲窗口”系統部署到河北、天津9個屬地大廳“區域通辦”窗口,開展“區域通辦”2.0版試運作,推動“跨省通辦”從1.0向2.0快速邁進。
可通過副中心大廳二層綜合窗口辦理跨省業務
二、做法與經過
以企業、群眾異地辦事需求為導向,以辦事指南清晰、辦理情形唯一、材料要求明確為標準,在2021年推出的108項(副中心32項、天津濱海新區27項、寶坻區21項、河北廊坊及北三縣38項)可異地窗口辦理事項清單的基礎上,三地政務服務部門依託副中心“區域通辦”平臺,進一步擴大事項範圍,副中心政務大廳3548個進廳事項全部延伸至天津、河北政務大廳,天津211個事項、河北317個事項可在副中心辦理。
可通過副中心大廳一層智慧終端辦理跨省業務
(一)共用服務平臺,通辦標準統一化
各地政務服務中心分別設立可辦理“區域通辦”業務的專窗或綜窗,統一使用副中心“區域通辦”平臺,進一步強化區域通辦聯動機制。
一是異地審理協同聯動,三地的審批人員在“區域通辦”平臺上,按業務屬地要求上傳材料,業務屬地審批人員即可開展受理工作,減少中間環節,縮短審批時限。
二是異地認證“同事同標”,以副中心平臺為依託,規範事項名稱、辦理要素、辦事流程等標準,做到異地受理“同事同標”。
三是落實“五個一”機制,在通辦事項、受理系統、辦理標準、工作機制、服務標準五個方面實現統一,提升“區域通辦”標準化、規範化水準。
(二)打破區域界限,通辦模式多樣化
採用“雲窗口”遠端視頻辦理為主,全程網辦、自助終端和移動端辦理為輔的方式,為企業群眾提供線上線下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務。
一是“雲窗口”辦理,依託副中心“區域通辦”平臺,打造區域通辦“雲窗口”,通過事項錄入、遠端互動、收受分離、材料寄遞等方式,實現企業群眾異地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
二是線上全程網辦,對於全程網辦的政務服務事項,各地“區域通辦”窗口人員指導辦事人通過網辦平臺以“不見面”方式提出申請,業務屬地部門遠端受理、審批、辦結後將辦理結果通過郵遞或網路送達申請人。
三是自助終端辦理,對於通過自助終端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採用自助終端互設、系統平臺對接的方式,分階段推進跨區域自助辦理。
四是移動端辦理,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向移動端延伸,探索各地移動端融合,開設“區域通辦”專欄,加強移動端應用宣傳,提升移動端辦事體驗。
(三)完善服務機制,通辦服務規範化
一是建立溝通機制,各方定期開展交流、會商,並指定專人負責“區域通辦”日常聯繫、協調和推動工作。
二是明確審批標準,規範通辦事項指南,逐步推動統一審批標準。
三是健全業務交流,定期舉辦政務服務業務培訓,開展業務互學、跟班促學,提升通辦熟練度。
四是打通物流渠道,申請人提交的紙質申報材料、業務屬地部門發放的許可證照,由各地政務大廳統一負責郵寄接收。
跨省通辦遠端視頻辦理
三、成效與反響
(一)提升辦事效率,優化服務體驗
“區域通辦”實施以來,本著能減則減、能並則並的原則,形成標準化辦事指南,企業群眾在當地即可實現政務服務業務雙向辦理,極大降低了辦事人的時間成本,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有效解決了異地辦事難題,受到企業群眾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的好評。據統計,2021年以來,通州區通過國家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共完成25.8萬件國家級“跨省通辦”事項線上辦理;政務服務便民自助終端共完成便民業務9859件,查詢業務27632件,其中,單機辦理查詢量已超全市平均值,按照每次往返路途2小時計算,便民業務可為企業群眾節約辦理時間約20000小時,滿足了企業群眾“就近辦、一次辦”的現實需求,避免“異地跑”“兩頭跑”“折返跑”,有效服務京津冀人口流動、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和産業鏈高效協同。
(二)打破數據壁壘,實現資訊互通
打通三地網路限制,實現“當場辦”和“一件事一次辦”。依託副中心“區域通辦”平臺,輔以5G客戶終端設備,在天津、河北9個政務服務大廳設立“區域通辦”窗口,以“雲窗口”遠端視頻模式,破解了異地“代收代辦標準不統一、事項調整頻繁、區域網路限制”等問題,打通了副中心與天津、河北政務服務數據壁壘,加快事項資訊互聯共用,促進企業群眾異地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提升了大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深化對接共建,積累發展經驗
副中心通過開通“區域通辦”窗口及互設自助終端,積極推行政務互通互辦、深化對接共建,切實提高了政務服務區域協同水準,把不同地域、不同管理體制的地區有機連接起來,為區域互聯互動提供了新路徑,不僅充分滿足了人民群眾的跨省辦事需求,也為跨區域企業提供了更優化便捷的營商環境,更為推進京津冀政務服務體系一體化注入了新動能。通過“區域通辦”聯動機制探索、建立了一套跨區域、跨省份通辦標準,在推進通辦事項統一、辦理標準統一、工作機制統一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數據共用、結果互認等方面做出了超前探索,有力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