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山西省臨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創造性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城莊鎮五和居、白文鎮永興苑社區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成功培育並逐步形成了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為手段,以人和、家和、事和、村和、社會和“五和”共生為目標,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共用的“三治五和”縣域治理新路徑,通過“三治五和”縣域治理的全面推廣和有效實施,山西省臨縣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準有了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2021年,省臨縣被省委平安山西建設領導組命名為“2017—2020年平安山西建設示範縣”榮譽稱號。
一、黨建引領,配強縣域治理“火車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建就是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引領縣域治理的“火車頭”。近年來,山西省臨縣通過縣、鄉、村黨組織換屆,選上了擔當作為的好班子,換出了安定團結的好局面,形成了幹事創業的好氛圍,為山西省臨縣縣域治理築牢了戰鬥堡壘。特別是在縣域治理的主戰場農村“兩委”換屆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主任“一肩挑”人數達到417人,佔比88.35%;對41個相對軟弱的黨組織,進行“四包一”集中整治,實打實加強了黨對鄉村治理的領導。通過對黨的政治制度、組織制度、領導制度、工作制度、紀律規範、生活制度的建設,健全和完善了黨組織領導“三治五和”縣域治理的體系和機制,形成了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的四個主體聯動共進的治理格局,確保了山西省臨縣“三治五和”縣域治理行穩致遠,走深走實。
二、多元共治,打好縣域治理“組合拳”
縣域治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實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主體合作共治是必由之路。黨委領導是根本。山西省臨縣通過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和23個鄉鎮全部成立全面依法治鄉(鎮)委員會,從制度上保障和加強了黨委對縣域治理工作統籌謀劃和統一領導。政府負責是前提。嚴格落實政府在縣域治理中的主體責任,將縣域治理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和歷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嚴格考核,實行政府及其部門的權責清單制度,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一枚印章管審批”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動政府高效履職盡責。社會協同是依託。山西省臨縣依託孝心基金,為10萬餘人次提供養老服務。依託132支志願服務隊多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為全縣人民提供社會服務。依託524個人民調解組織、1722名人民調解員,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837件,有效參與了縣域治理。充分發揮1025名網格員的作用,打通縣域治理“最後一公里”。公眾參與是基礎。通過建立人民群眾有效參與基層治理的制度,引導群眾從線下到線上廣泛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公益事業,不斷夯實基層治理的基礎,提高縣域治理的效能和品質。
三、“三治”融合,鑄造縣域治理“金鑰匙”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德治為引領、以自治為核心、以法治為保障,“三治”融合,差異化治理,繪出縣域治理“多彩畫卷”。
一是突出德治引領,確保縣域治理有魂。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23個、實踐站504個,覆蓋全縣鄉鎮農村。全面推進移風易俗,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修訂了村規民約,真善美成為人民群眾的普遍價值追求。
二是突出村民自治,確保鄉村治理有力。504個村(社區)全部建立健全了村民議事制度,對村級事務實行“四議兩公開”。23個鄉鎮504村(社區)全部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1722名人民調解員經培訓合格,已持證上崗。形成了“有事能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的工作機制,提升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能力水準。
三是突出法治保障,確保縣域治理有序。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個,服務站23個,服務室631個,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1722個,覆蓋所有村(社區),全社會基本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四、“五和”同創,構建縣域治理“共同體”
萬事和為貴。“和”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之一。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能夠進一步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準,使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有效、更加精細、更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山西省臨縣在縣域治理中:
一是強化教育引導,培育和善居民。通過深入廣泛的形勢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著力引導群眾養成平易近人、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行。
二是弘揚優良家風,培植和睦家庭,通過深入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曬家風”活動,引導家家戶戶建設以愛築家、以業興家、以勤持家的和睦家庭。
三是推動“三調聯動”,護航和順事業。通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效開展,及時解決了群眾生産、生活中的矛盾糾紛,並通過以案説理、以案釋法教育引導人民群眾在生産經營中做到知節守禮、誠實守信、遵德守法。
四是堅持“三治融合”,建設和美鄉村。通過不斷提升基層自治能力,提高基層法治水準,發揮基層德治功能,逐步提高“三治”融合基層治理質效,把村村寨寨建成互幫互助、共建共治、安居樂業的和美村莊。
五是一體推進,共建和諧社會。通過“多元主體、多元平臺、多元服務”共同治理,和善居民、和睦家庭、和順事業、和美村居、和諧社會一體建設,著力構建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縣域治理共同體,共同把我們的家園建設成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國泰民安的幸福樂園。
五、靶向發力,跑出縣域治理“加速度”
經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和縣委常委會研究審定,由縣委、縣政府印發《關於開展“三治五和”縣域治理實施方案》後,全縣上下按照方案要求,主動認領任務,積極開展工作,針對短板弱項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全力推動山西省臨縣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聚焦村集體資産承包經營不規範問題,紮實推進“清化收”工作,清理規範合同13824份,化解債務11.34萬元,收回資金2789.04萬元。
二是聚焦鄉鎮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不到位問題,臨縣正在按照市局印發的《鄉鎮綜合執法規範化建設指引》,指導基層逐項落實,並在全市率先編印了《臨縣鄉鎮綜合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指引(制度篇)》,指導鄉鎮完善了制度體系。
三是聚焦營商環境不優問題,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適時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和專項巡察。四是聚焦人民調解員能力不足問題,大規模高品質組織了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活動,並通過考核合格,頒發了人民調解員《等級證書》;總結提煉了“五字”調解法,在全縣普遍推廣應用。五是聚焦法治宣傳教育不充分問題,高品質拍攝了《甘泉》微視頻,向全國人民講述了我與憲法的臨縣故事;嚴格落實了“四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持續性。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