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合肥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

時間:2022-11-21來源 : 合肥日報作者 : 潘子璇

970821c9-a8ac-417e-a12d-47904b90c507

近日,合肥市愛鳥人士在合肥市蜀峰灣公園拍攝到珍稀鳥類鶚。鶚體長51~64釐米,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夏家振 記者 趙瑞瑞 攝

日前,《合肥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提出了“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的兩個目標:到2025年,“美麗合肥”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巢湖成為“最好名片”,城湖共生、宜居宜業的生態名城精彩呈現;到2035年,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常態,綠色發展達到國內先進水準,“美麗合肥”基本建成。

重現土著魚類及水生植物

坐擁八百里巢湖,合肥水網密集,濕地星羅棋佈,憑藉優勢自然資源稟賦,將巢湖打造成“最好名片”是建設“美麗合肥”的重要一環。

《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將系統修復和保護巢湖流域自然環境,到2025年,巢湖流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明顯恢復。

合肥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統領,協同實施碧水工程、安瀾工程、生態修復工程、綠色發展工程、富民共用工程,深化巢湖流域水污染“四源”同治,進一步提升巢湖生態環境品質。到2025年,巢湖全湖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水生態環境整體趨好,水華發生頻率和面積得到有效控制。

加強巢湖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實巢湖“十年禁漁”政策,修復魚類洄遊繁殖通道,科學選點設置人工魚巢,逐步改善魚類繁衍生境。科學制定巢湖生態水位調控方案,為全湖水生植物萌發、魚類洄遊産卵等提供水文條件。到2025年,魚類結構優化且生物量增加大於10%,巢湖重現土著魚類銀鲴及水生植物輪葉黑藻。

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許雷説:“我們將開展生態系統、物種、遺傳資源的調查,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重點調查分析魚類、底棲生物、藻類現狀。加大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原生境的保護力度,修復巢湖閘、裕溪閘過魚設施,保護魚類産卵場、索餌場、越冬場,設立濕地觀鳥區域和鳥類保護區。依法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偷獵偷捕等違法行為。”

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呼吸新鮮的空氣,感受四季之冷暖,是大自然予以人們的饋贈,也是“美麗合肥”的一個縮影。

《規劃》提出,將實施氮氧化物(NOx)和VOCs協同減排,推進多污染物和關聯區域聯防聯控,鞏固提升環境空氣品質。到2025年,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達到34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以上。2025年年底前,全市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許雷介紹,在污染防治方面,合肥將嚴格執行車輛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強化柴油貨車精細化監督管理。到2025年,在用柴油車監督抽測排放合格率達到99%以上。同時,推動實施“陽光施工”、“陽光運輸”,減少夜間施工。加強堆場、碼頭、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揚塵污染控制,推進抑塵設施建設和物料輸送系統封閉改造。

為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合肥將推進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建設,開展氣候變化風險評估,識別氣候變化對水資源保障、糧食生産、城鄉環境、人體健康、生態安全及重大工程的影響。加強監測預警,減少氣候變化引起的各類損失。到2025年,普遍實現將適應氣候變化相關指標納入城鄉規劃體系,城市應對內澇、乾旱缺水、高溫熱浪、強風雨雪、冰凍災害等問題能力明顯增強,適應氣候變化技術創新能力和産業化水準位居全國前列,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全面提升。

打造兩千億級節能環保産業集群

節能環保産業不僅對於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經濟綠色高品質發展的重大助力。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力爭培育産值100億元以上的企業2~4戶,50億元到100億元的企業6~8戶,10億元到50億元的企業20~30戶,形成國內領先的兩千億級節能環保産業集群。

如何打造節能環保産業集群?《規劃》明確,在支援節能環保産業集聚發展方面,將研究制定蜀山區、合肥高新區節能環保專項規劃,加快打造中國環境谷、合肥高新國際環保科技園等節能環保産業園區,形成若干特色鮮明、相對集中的産業基地,積極引導節能環保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向優勢區域集聚,促進節能環保産業規模化、集群化、專業化發展。

同時,依託合肥豐富的科教資源,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完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支援節能環保領域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産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節能環保領域産學研轉化,激發企業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加快形成具有影響力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品牌産品。

此外,建設漁光互補光伏項目、推廣農林沼氣發電等,到2025年,合肥市新增光伏發電186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36.12萬千瓦。

2025年綠色交通體系基本建成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強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打造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幹、以常規公交為支撐、計程車和電動租賃汽車為補充、自行車專用道和行人步道等慢行交通為延伸的綜合公共交通體系。創造條件引導公眾低碳出行。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多種手段,加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力度。

到2025年,綠色交通體系基本建成,低碳出行成為首選,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取得突破,公路貨運比例降低到82%以下。

同時,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大交通行業節能低碳技術開發與推廣,鼓勵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換電設施建設,公交站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實現全覆蓋。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持續降低營運車輛和船舶單位運輸週轉二氧化碳排放量。開展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物流園區等重點場所非道路移動機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示範應用。(記者 潘子璇)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