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暖,才有幸福感。當前,霍山縣單龍寺鎮圍繞安徽省“十大暖民心行動”抓好落實,在老年助餐、徽菜徽廚、快樂健身、就業促進等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回應群眾新期盼,滿足群眾新需求,實現群眾新嚮往,把“暖民心行動”這項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讓民生工程溫暖的陽光灑向千家萬戶。
讓老年人端起“穩穩的幸福”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一些老年人因為子女們不在身邊,一日三餐往往隨意應付一下、吃得比較簡單。為給老年群體幸福生活加碼,提高飲食品質,單龍寺鎮結合實際實化舉措,及時落地“暖民心”老年助餐服務。
該鎮根據鎮內人口分佈和現實需要,率先在掃帚河村和單龍寺村布設兩個老年助餐點,滿足周邊百餘名老人的日常用餐需求。寬敞的飯廳、乾淨的菜品、實惠的價格、熱心的服務,讓老年人吃得安心、舒心、放心。每天上午9時許,掃帚河村老年助餐點的工作人員就開始精心備菜。萵筍炒肉、蒸蛋、小白菜、紫菜蛋花湯......經過2個多小時的精心烹飪,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擺放完畢,菜品搭配適宜,十分豐盛。臨近中午,陸續有老人進店就餐。“我們村的這個老年助餐點辦得好,一個人在家覺得麻煩,有時不想燒飯,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吃到健康美味的飯菜,營養均衡,不用刷碗,還能和幾個老夥伴拉家常,真是太方便了。”家住該村五家行組的劉大爺高興地説。
讓老人吃上“舌尖上的實惠”,著力的是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菜品價格、服務標準等“六公示”規章制度上墻,保證的是老年助餐點的規範。消毒櫃、冷藏櫃、留樣櫃乾淨整潔,保證的是老年人一日三餐的“煙火氣”。60歲及以上老年人每頓餐飲補助2元,保證的是老年人腰包裏的“殷實”。
讓遊客感受到“土菜的鄉愁”
“團團圓圓、金玉滿堂。”當一道道美食盛在“海碗”裏、擺在餐桌上,不少美食達人、遊客慕名前來,品嘗正宗徽菜的那一口“純”與“鮮”。
“十大暖民心”行動推行以來,“新徽菜、名徽廚”便是其中一環。在該鎮屋脊山攝影家村,當地“十大海”民俗土菜同“新徽菜、名徽廚”的時代內涵十分契合。通過多次走訪當地“鄉賢”,就“十大海”風俗文化、菜名寓意進行請教,逐漸摸索出一套規範化流程。在此基礎上,以香爐畈組為中心,依託百年古民居“劉家花屋”,打造“有名氣、接地氣、能圈粉”的徽菜“打卡地”,邀請縣融媒體拍攝“十大海”宣傳視頻,打出品牌效應,客流量成為延續民俗美食文化的“保鮮劑”;同時,縣美食協會健全“十大海”培訓機制,先後有15戶民宿參與培訓,“規範化”和“規模化”使得十大海“被需要”,生命力得到延續和發展,現如今,“十大海”已成為單龍寺響亮的美食招牌。
讓居民快樂健身“有所行”
該鎮以居民群眾需要為導向,科學制定健身設施配建“功能表”,將健身設施送到群眾身邊,對已建成的老舊設備進行“提檔升級”,同時利用集鎮“邊角料”“閒置地”“亂堆區”等空間資源,建設一批“口袋健身公園”,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滿足周邊群眾生活需求,結合“三個一”項目,在鎮實踐所建成面積70㎡標準化健身活動室,配備健身器材29套,建成佔地420㎡戶外籃球場1處,建成“口袋健身公園”4處,讓群眾健身“有所去”。
結合“兩山學院課堂”,青年幹部定期開展戶外拓展、健身運動、體育競賽,身體力行引導群眾在“家門口”健身;組織多樣化比賽,結合全民健身日、婦女節等時間節點,開展乒乓球、羽毛球、登山、籃球等相關比賽,依託“百姓大講堂”,開展廣場舞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群眾健身“有所樂”。
辦一件實事,暖一方民心。老年食堂裏,老人們按時吃上“暖心飯”;幼兒園開展延時服務,家長不再為“接娃難”犯愁;健身廣場,處處可見群眾的運動身影;茭白田裏,勞動者在家門口就近就業……人民群眾在一件件民生實事中看到了變化、見到了成效、得到了實惠、感到了溫暖。(萬智奎、霍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