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

時間:2022-10-17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太湖度假區地處蘇州古城西南,湖山毓秀,人文薈萃,物華天寶,土地膏腴,物産豐富,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蘇州最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育區。度假區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6個國家5A級景點(太湖湖濱濕地、陸巷古村、三山島、啟園、紫金庵、東山雕花樓)、2個國家4A級景區(西山、光福)、3個太湖風景名勝區(西山、東山、光福)、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2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東山、光福)、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2個中國傳統村落、6個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7個省級重點文保單位、80個市級重點文保單位及48處各類旅遊景點。太湖度假區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文化資源豐厚,坐擁兩大超級歷史IP“兵聖”孫武和香山幫鼻祖蒯祥,還有玉雕、核雕、紅木雕、佛雕、蘇繡、緙絲、吳羅等“蘇工”“蘇作”、非遺技藝。現有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各級非遺傳承人96名,地方手工藝從業者達1萬餘人,年産值超10億元。太湖煙波浩淼,水質清純。湖中有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島,諸稱“七十二峰”,構成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群山圍抱、山重水復,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天然山水畫卷。真山真水歷史悠久的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區域,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原生態發展。環太湖大道和太湖大橋連接香山街道、西山、光福、東山三大風景區。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擁有頗具規模的酒店集群,是蘇州各旅遊度假區中規模最大、品質最高的酒店聚集區域。當前,已建成蘇州太湖萬麗酒店、萬豪酒店、太湖高爾夫酒店、香山國際酒店、太美·香谷裏酒店、太美·逸郡酒店、太湖假日酒店、阿麗拉酒店、涵玉曉築酒店、寶島花園酒店、涵園度假酒店等高星級酒店16家,還有如安泊、米山米舍、香樟小院、粗衣食吾等精品民宿500多家,房間總數超10000間。

西山農業園區(金庭鎮)

西山農業園區(金庭鎮)世稱洞庭西山,太湖七十二峰,四十一峰在西山,西山島是中國最大的內湖島嶼,是春秋末期吳越爭霸夫椒之戰的古戰場,自古就有吳中桃園的美譽。金庭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西山島現存的歷史文化古跡共有100多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處,中國傳統村落7處,江蘇省傳統村落9處,蘇州市控制保護古村落7處,蘇州市控制保護古建築26處。縹緲峰景區、明月灣古村、石公山、林屋洞、羅漢寺、禹王廟、古樟園、西山島開心農場、牛仔鄉村俱樂部、西山雕花樓等是主要的開放式景區。西山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


西山主峰縹緲峰海拔336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宋代范成大有詩云:“莫愁懷抱無消豁,縹緲峰頭望太湖”,縹緲峰還被當代文學大師金庸寫進了他的名作《天龍八部》中。西山島湖山秀麗,林屋洞是島上的另一處名勝,被道教譽為“天下第九洞天”,經專家考證,林屋洞是徐霞客出遊首站。洞內立石成林,頂平如屋,遂得名林屋洞。林屋洞歷史悠久,相傳為大禹藏書處。《吳地記》載:“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遠世莫能測。吳王使靈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盡,因得禹書。”林屋洞旁有“太湖梅園”,千畝梅樹,連成一片,梅花盛開的季節,雪白如海,蔚為壯觀。石公山為石灰岩低丘,因山前原有巨型太湖石形狀如老公公而得名,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當代著名禪宗高僧海燈法師長途跋涉到達西山,在石公寺修行期間,習武弘法,為當地百姓治病問藥,成為佳話。

西山島是歷代江南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目前全島已有正式開放的佛教寺院9座,即古樟寺、包山寺、羅漢寺、石公寺、明月寺、水月寺、資慶寺、大觀音寺、實積寺,其中規模較大的是大觀音寺和包山寺。還有尚存部分原構建築的寺院3座,即法華寺、盤龍寺、長壽寺。





光福鎮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光福是一座鬥入太湖的美麗半島,南西北三面太湖銜含,境內群山環抱,綠水縈繞,塔幢綽約,精舍儼然,素有“洞天福地”的美譽。光福景區也是國家4A級景區。光福鄧尉山香雪海為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首,被明代嘉靖首輔顧鼎臣稱讚為“鄧尉梅花甲天下”。光福自然景觀秀美,境內有大小山峰28座,山峰聯綿,滿目蔥綠,每座山都有很深的文化積澱;茫茫太湖,煙波浩渺,湖上有漫山島、平臺山等島嶼,一條窄窄的“福溪”穿城而過,連接東崦湖、西崦湖。自古以來,光福就是著名的山水旅遊勝地,從帝王將相到文人墨客,無不鍾情於此。

明太祖、英宗、清聖主、高宗、宣宗、德宗等帝王,或巡遊賞勝,或賦詩題詞,特別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六次都到光福。沈周、文徵明、唐寅、王士禎等文人到此訪古尋勝,無不留下詩賦墨寶,曹雪芹還將光福寫進了《紅樓夢》。

光福山水鐘靈毓秀,《光福志》有雲:“光福為吳郡城西名勝之區,山環水抱,復絕塵寰。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古跡最多,身入其中,如遊仙界。”在古鎮東西兩翼有兩個美麗湖泊,分別為東崦湖、西崦湖,清初文學家徐枋雲:“鄧尉二崦,實不減西子湖,以其山水相得也,如仙勝境,不可方物。”玄墓山位於古鎮西南,因東晉青州刺史鬱泰玄隱居並葬在這裡而得名,玄墓山面臨太湖,前有漁洋山為屏,背靠鄧尉山,左邊是米堆山,右邊是長圻山,蜿蜒相連,形成一隻“U”形簸箕灣,風水秀絕,古人讚譽為“玄墓形勢,三龍三鳳,勝絕天下”。




西磧山、銅井山是光福境內海拔最高、山體面積最大的兩座山峰,西北是煙波太湖,山坡上種滿花木果樹,那裏薈萃了熨斗柄、黃石牌、驚魚澗、夾石泉、白魚泉等自然景觀,歷史上還有逸園以及狀元彭定求、石韞玉等名人墓葬,是光福山水人文精華處。古鎮西北部的龜山、虎山、光福寺、光福塔、虎山橋、擅勝閣、岱真道院等,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古人譽為“吳中山水佳處無逾此者”。光福的山水自然風光,有以雄壯瑰麗取勝,也有以幽雅寧靜見長者,如潭東太湖邊上的石嶁、石壁,前者藏身於竹林深處,後者棲身於梅林叢中,入其中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恍隔人世,恬靜幽美。光福境內分佈著石灰係、二疊係與三疊係碳酸鹽鹼地層,蘊含著豐富而優質的地下水資源,有許多名泉分佈其中,如天下第七泉——鄧尉山七寶泉,龜峰山墨泉、觀音泉,玄墓山八德泉、法乳泉、壽岩泉,蟠螭山白龍泉、憨山泉、梅村泉,石嶁龍泉、留余泉,玉遮山缽盂泉、洗硯池,銅井山銅泉、臥龍山臥龍泉,為光福增添了幾分神秘與靈氣。

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傳世作品《光福重建塔記》,就是為了紀念光福塔在元代至正元年重建而書。明代吳門四家中的沈周、文徵明、唐寅都有多幅畫作描繪光福,沈周曾繪有《光福圖卷》、《遊西山圖》、《耕學齋圖》以及《姑蘇十景冊》中的第五冊《盤螭山》、第八冊《光福》,尤以《光福圖卷》最佳並有題詩云:“群山西奔駐湖尾,通川夾山三十里。川窮水濼開鏡光,居民次屋比比。屋上有山屋下水,開門波光眼如洗。虎山橋畔晚市忙,打鼓漁郎賣鮮鰉。霜前橘柚萬色黃,雨後楊梅千數紫。山圍水抱開農桑,樂土風光真畫裏。”文徵明曾繪有《虎山橋圖》、唐寅代表作《黃茅渚熨斗柄圖》都是描繪的光福美景。

光福山水靈勝,歷代帝王文人題字刻匾甚多,如康熙皇帝御書“松風水月”碑,乾隆皇帝六次到光福咏詩十余首,御書“眾香國裏”、“千林煙月”匾額、“春入湖山韶且秀,雪凝樓觀凈無埃”楹聯,道光皇帝御書“慈雲護佑”匾額,光緒皇帝御書“慈流澤沛”匾額,林則徐書“惠庇民天”匾額及“大慈諸善”抱住對聯。




東山鎮

東山山清水秀,自然風光旖旎,被稱為“天堂中的天堂”,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名鎮,農業大鎮,文化強鎮。這裡有省級森林公園雨花勝境,有“太湖蓬萊仙島”三山島,有地處太湖深處,森林茂密、雞犬相聞、恍如世外桃源的余山島,有觀太湖落日絕佳勝地寒谷山,有太湖七十二峰之第二高峰莫厘峰。

東山古鎮更有太湖第一村陸巷古村,天下羅漢兩堂半之一堂的紫金庵,雕刻技藝巧奪天工的雕花樓,還有康熙親臨的蘇州著名園林啟園等。有陸巷、楊灣、三山三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翁巷中國傳統村落,外加眾多的古建築、古遺址。站在莫厘峰上遠眺,峰巒錦繡,太湖空蒙,點點漁鷗,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東山又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花果山,這裡“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魚蝦”,盛産綠茶碧螺春、白沙枇杷、烏紫楊梅、洞庭紅橘、白果、板栗,太湖莼菜、太湖銀魚、白魚、白蝦以及太湖大閘蟹,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天堂。東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旖旎迷人的自然風光,是一個可以讓人們的鄉情、鄉思、鄉愁充分棲息的地方。

東山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被譽為狀元之鄉、教授的搖籃。猛將會、莫厘峰廟會、葑山寺荷花節、碧螺春茶文化旅遊節、枇杷楊梅文化旅遊節、民俗風情旅遊節、太湖蟹文化旅遊節等民俗活動豐富多彩。東山碧螺春茶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東山臺閣、猛將會、東山白切羊肉烹飪技藝、東山婚俗、蘇式磚雕技藝等分別被列為省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東山鎮還是“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1934年至今的85年裏,先後有近200多部影視作品誕生。

隨著社會經濟和全域旅遊的發展,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同步發力,依託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建設思路,建成了一批融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文化創意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村,東山環島的賓館、優質農家樂和民宿大量興起,每年精心推出特色農旅精品線路,開展不同季節的農旅節慶活動,為東山名特優農産品資源、農副産品宣傳和銷售搭建了廣闊的平臺,提升了農副産品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帶動農副産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東山鎮深挖本地農耕文化、狀元文化、影視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極富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通過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文化旅遊節慶活動的舉辦,將文化資源不斷轉換成旅遊産品,形成特色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豐富東山文化旅遊內涵,彰顯東山文旅特色。

“山浪年味”系列活動是東山近年來推出的春節文化旅遊節慶品牌。自2014年成功舉辦了首屆,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整個活動涵蓋了“山浪年貨節”、“山浪猛將會”、“山浪迎財神”、“山浪美食節”、“山浪年味集市”等多個子活動,是集東山本地傳統年俗、民間手工藝術、特色美食、群眾文化等一體的視覺、聽覺盛宴。活動期間新春文藝匯演活動場場爆滿,數萬名百姓“抬猛將”場面壯觀,各種民俗文化活動陸續上演,吸引不少中外賓客參加。

如今“山浪年味”已成為蘇州地區更能體味到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的春節文化旅遊節慶品牌活動。



葑山芰荷民俗廟會是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東山葑山寺舉辦。每年活動現場出猛將、舞龍、扭秧歌等民俗表演輪番登場,賞荷花、趕廟會,水上、路上一時鑼鼓聲聲、鞭炮震天、人聲鼎沸。

香山街道

香山因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曾在此種香而得名,是中國傳統建築“香山幫”鼻祖蒯祥的家鄉,也是全國聞名的“舟山核雕”發源地。香山街道地處太湖度假區中心區,地域面積26平方公里。

據香山小志載:“教場山,即吳宮教美人戰處”。孫武曾奉命在此教戰美人,故名教場山。因妃們不遵守軍令,為嚴肅軍紀軍規,孫武當宰吳王寵妃夏姬、姜姬。吳王疼愛二妃,將二妃厚葬于東南方小橫山,立祠祀之,名“愛姬祠”(即二妃廟)。小橫山尚有二妃廟、二妃墓遺址。後人為紀念孫子山上拜將,改望雲山為將墩,將與蔣同音,世人稱為蔣墩山。山上尚有點將臺遺址,1997年立“孫武演兵場遺址”碑。

香山北接吳中名山穹窿,南臨浩淼太湖,據唐《吳地記》載:“香山,吳王遣美人採香於此山,以為名。”漁洋山地處香山西南,不僅擁有法華寺、四面觀音殿等歷史珍貴古跡,還擁有許多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傳説故事,更是太湖第一觀景點。清初文壇盟主王士禎在順治十八年遊覽漁洋山後,深愛漁洋山美景,遂取自號漁洋山人。王士禎《自撰年譜》雲:“漁洋,湖中小山也,一峰正當寺門,愛其秀峙,無所附麗,取以自號。”更具體道出自號“漁洋山人”的緣由。並賦五古28句長詩歌咏之:“逶迤到湖漘,浩渺嘆觀止。震澤控三江,波瀾此方始。法華表東陲,漁洋正相似。煙雨春空濛,峰巒暮俶詭……”

漁洋山上總高27.1米的漁洋閣是景區標誌性建築之一,整體建築外形類似龍鰲背著寶塔的形狀,正如漁洋山的地形一樣,取意“獨佔鰲頭”。漁洋閣共分五層,分別以鰲文化(狀元文化)、詩畫太湖、漁洋溯蹤、玉鐘祈福等為主題。其中更以金玉踏鰲觀音、堪稱漆雕之最的《洞庭兩山圖》以及景德鎮最大瓷板畫《漁洋詩韻》等為鎮“閣”之寶。山塢內古跡甚多,如曇花庵、法華寺、四面觀音殿、鄭旦墓、董其昌墓等,四面觀音殿中建於南梁的四面觀音像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數公里長的登山步道和棧道將這些景點相互串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漁洋山山形與中國最祥瑞的鰲神十分神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歷史人文,賦予了漁洋山靈性,使其成為太湖湖畔的一座寶山。漁洋山風景區,以優美的湖山生態為背景,將建成融匯佛文化、吳文化、漁俗文化、養生文化等多種文化,集山水生態、鄉土文化、佛文化教育、健康戶外運動、旅遊休閒觀光、健康養生及學術會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為一體的大規模、綜合型、生態資源型旅遊景區。

工藝之鄉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是聞名遐邇的工藝之鄉,明故宮的總設計師和建築師蒯祥就是現度假區香山人,“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也是發源於此,蘇式刺繡、緙絲、吳羅以及蘇作佛雕、玉雕、木雕、核雕“四大雕刻”在度假區下轄的光福鎮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並且在當代蘇作手工藝産業中佔有主導地位。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百姓聰明勤勞,心靈手巧,民間工藝特別發達,刺繡、緙絲、吳羅及佛雕、玉雕、木雕、核雕“四大雕刻”都被列入國家或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現有衝山佛雕一條街、光福蘇作工藝展示館、中國工藝文化城、中國舟山核雕村等大型工藝展銷載體,各類手工藝經營戶3500余家,年産值超10億元。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是“蘇繡”的發源地和主要産區。刺繡是當地農村一項家庭傳統副業,女孩子五六歲即穿針引線學刺繡,母親教女兒,媳婦超婆婆,世代相承,延綿不絕;建國後多名繡娘曾以刺繡藝術家的身份出國展示技藝,贏得西方藝術屆的讚美。目前,度假區刺繡從業人員仍居蘇州首位,是個名副其實的刺繡之鄉。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光福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

明代,緙絲工藝在度假區開始發展,清代與陸慕、蠡口並稱為吳中三大緙絲基地。緙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緙絲宋代傳入吳後,便在吳地生根、發展,成為絲綢藝術品中精華。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常用以織造帝後服飾、禦真(禦容像)和摹緙名人書畫。因織造過程極其細緻,摹緙常勝於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極為稀少,是當今織繡收藏、拍賣的亮點。其以“通經斷緯”、“戧色技法”被譽為“織中之聖”。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

吳地所産的羅源於戰國,相比綾、綢、緞來説,更為輕薄透氣,複雜,也更為歷史悠久的絲織物,由於紗羅技術織造的絲綢比較昂貴,它也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吳羅織造技藝”被列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光福的吳羅織造技藝大師李海龍,三十多年來在師徒世襲的傳承下,對“羅”的保護與傳承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絲綢博物館等修繕、複製文物,為國臺辦、中奧會、上海世博會定制禮品及收藏品。熱播劇《延禧攻略》人物服裝布料均出自其手。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四大雕刻”産業歷史悠久,衝山有佛像雕刻的傳統,清代後期起佛雕藝人在蘇州、上海等地開設佛像作坊,併為上海龍華寺、靜安寺等寺廟製作了大量佛像,有的遠赴重洋。被國人稱為“衝山一絕”的傳統佛雕技藝,選材講究,雕工精湛,遍受道、佛兩教推崇,衝山佛雕符合傳統的審美需求和吸納了宋元明清的各種造型風格,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光福自宋元時期就是蘇工玉雕的主要産地,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載:“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上世紀70年代起,迂裏、山墩、浩渡、舟山、塘村等地先後創辦玉器雕刻廠,加工各式各樣的玉器。光福玉雕因材施藝,講究琢工,瓶爐、人物、花卉、鳥獸,玲瓏剔透,飄逸俊俏。嘉靖、萬曆年間,蘇州琢玉名師陸子岡,技藝高超,被譽為“吳中絕技”。蘇作光福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舟山、光福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藝術精華,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以“精、細、奇、巧”取勝,呈現出獨特的地方特徵、線條清晰流暢、人物有神、風格細膩,整體精巧,集中反映了蘇州工藝雕刻“精、細、雅”的神奇魅力,是中國微雕傑出代表。

紅木雕刻是起源蘇州歷史久遠的傳統雕刻藝術,“蘇作”光福紅木雕刻,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簡練、線條挺括、做工精細、光亮清滑,淺刻、浮雕、鏤琢技法多變,題材繁眾,以“精、細、雅、麗”為人讚絕。加工“蘇式”紅木雕刻製品,木料先要經過乾燥工藝處理,並採用傳統的卯榫結構,以控制産品的收縮、變形豁裂。

(圖文視頻公告單位: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文體旅遊局)

(責任編輯:曹洋)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