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灣村位於霍山縣衡山鎮縣城北部,全村面積8.63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組,520戶,1800余人。月牙形的東淠河熱情環抱著這片土地,川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也隔斷了這裡與縣城的陸路交通,造成了該村的發展長期嚴重滯後。近年來,霍山縣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全力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衡山大橋和雙灣大橋先後建成通車,高橋灣村也迎來了自己的華麗變身。
“大河西”變高橋灣,“光棍村”變先進村
上午8時許,高橋灣村56歲的俞秀祥大爺開著電動車送自己的雙胞胎孫子上學。轉過望月路口時,他忽然感覺這條路比往日一下子寬闊了許多,這些年一直排隊停靠在公路邊等待裝載的幾十上百輛大型半挂車和渣土車都不見了。他這才想起,今年8月份時,村裏已經將原來那一大片垃圾場改建成了一處大型停車場。看到原先擁擠又不安全的路段現在變得開闊又整潔,俞大爺心裏舒坦了許多:“愁了這些年,村裏又幹了一件暖人心的好事!”
為解決高橋灣村大黑路運輸車輛擁堵,緩解交通壓力,經多次實地勘測和謀劃,高橋灣村委會將望月路以北,已徵遷但目前閒置的24畝土地場平、修建成臨時停車場,設置有進出道口、公共衛生間,租賃給縣國投公司使用,可容納農用車、綠色環保車、半挂車約100輛。
自停車場建成後,所有運輸車有序進場等待裝運,消除了大型車輛路邊停靠的安全隱患,也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目前,縣國投公司每年向我們村委會支付10萬元場地使用費,這是咱村裏又一項新財源,還能幫我們安置一個停車場調度員的公益性崗位。”1994年出生的劉建,也是一名當過5年兵的退伍軍人,現在回鄉當了村支書,卻成了村民眼中天天想著給村裏找錢的“小財迷”。
2021年,高橋灣村以“兩委”班子換屆為契機,積極選拔學歷高、會經營、會管理的返鄉能人、致富帶頭人、年輕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這個年輕的村班子年齡降了、學歷升了、能力強了。新班子幹勁足,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千方百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以前這裡俗稱大河西,説我們這裡有三多:母豬多、桃園多、光棍多。那時候也沒別的收入門路,因為東淠河阻隔,村民們來往縣城都要坐竹筏,後來才有簡易的木橋,要是趕上汛期,只能步行2個多小時從小路繞過黑石渡鎮才能到縣城。村裏窮,家門口又掙不到錢,青壯年大都選擇出門打工。就是這條東淠河把我們村隔成了光棍村。”衡山鎮社會事業局局長、高橋灣村駐點點長何芬感慨地説。
為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2005年12月,眾望所歸的衡山大橋終於建成竣工,這座全長522.25米的公路橋將高橋灣村與縣城緊密相連,打開了高橋灣村內延外展的一大步。2021年1月,雙灣大橋合龍,將霍山東、北、西三片區域貫通,曾經困于交通窘于運輸的高橋灣村,如今成為該縣連接濟廣高速和105國道的重要樞紐。
“我們村級集體經濟也就是近三年才起步的。”據何芬介紹,2020年,高橋灣村委會利用眾多單位企業爭相入駐的契機,先後成立安徽高灣建設有限公司和安徽雙灣建設有限公司,組織全村閒散勞動力轉戰于各大建設工地,先後承接了霍山一中、霍山職高、國有資産投資有限公司等的物業、綠化及其他相關業務,長年帶動本村100余人就業,每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一百餘萬元。
破除交通瓶頸後的高橋灣村充分利用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吃透政策,招攬小微企業,盤活閒置資産,將原村委會、原管委會活動板房以及原高橋灣小學3處固定資産進行修繕改造,出租給小微企業,每年又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6萬元左右。
將原園藝場、果蔬園等閒置土地近1000平方場平出租,進行中藥材、蔬菜種植,以及挖機修理場和方磚加工廠建設,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左右,併為全村居民爭取了50余個工作崗位,讓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通過近些年接力發展,高橋灣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2018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僅6.3萬元,到2021年,該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已經達到123.6萬元,位居全縣前列。預計2022年該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可達200萬元。
取之於民用於民,老少皆享發展利
東淠河川流依舊,高橋灣已今非昔比。
隨著東淠河橡膠壩的建成,一片荒蕪的大河灘蓄水成碧波平湖,曾經視為窮鄉僻壤的“大河西”隨著雙橋溝通城鄉,如今也成了霍山開發的“新大陸”。高橋灣村現有景秀藍灣、千江月、濱河禦府三處樓盤小區,霍山一中、霍山職業學校、國投集團、中藥材檢查中心、悠南山康養服務中心、兩山學院、霍山黨校、交通客運站、人才公寓、中國中藥霍山石斛養殖加工基地等多家單位也紛紛遷建於此。高樓林立、霓虹閃爍,今日的高橋灣早已模糊了城鄉的差別。
因為高橋灣村涉及許多大型建設項目,村民拆遷後,村“兩委”組織以戶為單位,聯戶統建,每戶2間宅基地,建造2層半的規範化遷建房。考慮到有些人家三代、或四代同堂,遷建房面積不能滿足生産生活所需,2012年,該村又在桃園、雙灣小區另建4棟多層樓房,賣于本村三代及以上拆遷戶。因居住在這些套房裏的以老人居多,這幾棟樓又被村民稱為“老年房”,目前已入住160戶。因時間較長,沒有物業,部分基礎設施已經損壞。
2022年8月,高橋灣村斥資1.5萬元在4棟老年房17個單元樓都安裝了感應燈,照亮群眾回家路。另外,村裏又在老人常常聚集聊天的地方安裝了休閒長椅,方便群眾休憩。為解決老年人交通問題,村“兩委”還積極與公交公司對接,讓公交車開進小區,現在群眾出門便可坐公交到城關。
“現在好了,路通了,燈亮了,小區美了,大夥兒心裏也亮堂了!”正在小區廣場跳舞的張阿姨樂呵呵地説。
金自秀,65歲,高橋灣村桃園小區村民。今年2月,因為高血壓犯了,一頭摔倒在自家院子裏,去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的左上臂閉合性骨折。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又在醫院裏躺了11天,才總算把自己的胳膊保住。當她正為兩萬餘元的醫療費用發愁時,村裏的駐點幹部廣龍洋告訴她,村裏今年又給他們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都買了“銀齡安康”意外保險。除去居民醫保以及意外保險的賠付,金自秀自己只需要支付2000元左右就行了。而在高橋灣村,像金自秀這樣可以享受這一優待的還有400位老人。
2022年,高橋灣村花費24000元,又為全村60周歲以上的老人全都購買了“銀齡安康”意外保險。“老年人跌打損傷的機率大,而許多老年人又大都缺乏保險意識,所以我們就由村集體出資幫他們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到今年,我們已經給老人們連續購買三年的保險了。”廣龍洋説。
2001年出生的潘孝麗也是高橋灣村民,2歲喪母,2021年6月,父親也因病過世。剛上大學的她父母雙亡,又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高橋灣村及時申報,將潘孝麗納入低保,另外,還幫她申報臨時救助等。至今,村委會對她累計慰問金額已達1萬元。寒暑假期間,村勞務公司還邀請潘孝麗做臨時工,一方面可以幫助她掙取生活費用;另一方面,也在用集體的關愛引導她積極向上、樂觀生活。
“如果不是村裏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我家人般的溫暖,我可能連大學都讀不下來了。”潘孝麗對家鄉的感激一直銘記於心。
高橋灣村集體有錢了,村幹部的腰桿直了,幹事底氣也足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原先一直想給群眾解決卻無力解決的民生難題現在都陸續排上了議事日程:給小區群眾休息點安裝休閒座椅、給小區廣場安裝照明燈,給兩個小區安置房安裝感應燈、維修小區道路、更換窨井蓋、解決部分群眾自建房的下水道排水問題等等一系列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都得以妥善解決。
“現在我們高橋灣村也有三多:高樓多、學校多、工地多。桃李春風小鎮、宣商高速出入口即將落戶高橋灣,直通宣商高速的惠民大橋正待動工。等過兩年,村裏再多掙點錢,就能修建幼兒園和村級養老服務中心,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有村民都能享受到更多的發展紅利。”
劉建信心滿滿地説。(陳波、彭娟)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