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9月20日—23日,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一起見證創新開放的安徽。從2018年起,安徽省已連續成功舉辦四屆世界製造業大會,合計簽約合作項目2454個,合同引資額19682億元,共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125位相關負責人、543名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出席大會,10203名嘉賓客商參會。
從“農業大省”邁向“製造強省”
過去十年間,安徽實現了“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産業聚集地”的跨越發展,全球10%的筆記型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在安徽生産,全國每3台冰箱、4台洗衣機、5台空調就有1台是安徽製造。
2012年到2022年,安徽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位居全國第3;全部工業、製造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先後突破1萬億元,製造業總量和品質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合肥京東方10.5代線廠房 供圖 合肥新站區
産業鏈是支撐經濟迴圈的主心骨,針對産業鏈進行強鏈、補鏈和延鏈的“鏈長制”作用日益凸顯。安徽在全國率先建立由省級領導擔任“鏈長”的産業鏈鏈長制,圍繞一個産業鏈建立一個工作專班,十大新興産業分別由省“四套班子”領導牽頭一個産業,省領導成為“鏈長”頂格推進,統籌固鏈、強鏈、延鏈、補鏈的各項工作。
從“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跨越發展
近年來,安徽充分發揮大科學裝置和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未來産業創新主體,積極搶佔未來産業發展先機。
2021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由十年前的全國第15位上升至第8位,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安徽省不斷構建強鏈補鏈延鏈重大科技攻關體系,突破了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2021年,全省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9.9件、居全國第7位,較2012年增長14.4倍。
今年8月,全國規模最大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在安徽合肥建成啟用,將推動共建長三角量子通信城際幹線網。同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在安徽實現重大突破,創造場強“相當於地球磁場90多萬倍”的新世界紀錄。
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半導體量子晶片 供圖 合肥高新區
在科技創新賦能下,安徽從“傳統製造”轉型“先進製造”,世界最薄0.12毫米電子觸控玻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首臺光量子電腦……這些製造業的碩果離不開科技發展。據統計,過去十年,安徽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7%,增加值佔比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1年的45.7%。
中國聲谷 供圖 合肥高新區
十年來,安徽已逐步構建起産學研深度融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安徽創建了智慧語音、玻璃新材料兩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總量居全國第3位;創建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48家。上線羚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科創板塊”,入駐服務商2.7萬餘家,服務企業5.8萬餘家,發佈科技成果和需求5.2萬餘條。
從“內陸腹地”向“改革開放新高地”跨越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安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主動靠上去,更積極融進去,安徽聚焦省際合作園區、蘇皖合作示範區等重點區域,寧馬城際等重大項目,量子資訊産業合作、産業鏈備份基地等重要事項,與滬蘇浙構建緊密型、互補型合作關係,讓“高品質”越來越高、“一體化”越來越強、“一盤棋”越下越活。
安徽省與滬蘇浙共同推動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推進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與滬蘇浙相關單位加強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大科學裝置關鍵零部件聯合研製;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積極組建安徽中心;支援淮北陶鋁新材料研究院、合肥智慧農業谷、荃銀高科、海螺集團等,與滬蘇浙創新主體共建3家省技術創新中心和3家省創新聯合體。
十年來,安徽外商直接投資(FDI)由2012年的13.6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億美元,年均增幅6.1%。十年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40.5億美元,目前已有89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安徽省設立了170家企業。
十年來,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在安徽新設外資企業3000多家,其中,投資總額過億美元外資企業139家,包括富士電機、康寧、大眾安徽等知名企業;德國大眾與江淮汽車合資設立江淮大眾汽車純電動車項目,是安徽省初始投資額最大的外資項目。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已經覆蓋145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新增1億美元以上對外投資合作項目82個。
安徽省利用外資領域由傳統製造業逐步覆蓋到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現代農業等領域,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由2.6億美元提高到4.8億美元,佔安徽省比重由19.4%提高到26.1%,製造業利用外資佔比穩定在70%左右。
“製造世界·創造美好”,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順應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趨勢,將推動製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深化全球倡議重點領域合作,共同促進全球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現共創共用共贏。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