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合肥:一河清水入巢湖 科技支撐建智庫

時間:2022-09-16來源 : 合肥晚報作者 : 張夢怡

靜謐的三河濕地

半島濕地的骨頂雞

國控斷面考核全面達標、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濕地面積恢復較快、藍藻水華總體呈下降趨勢……大湖治理一直都是世界難題,十年之間能夠讓八百里巢湖重新煥發盎然生機,並非易事。為了治理巢湖,合肥確定了“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水方略,投資400多億元,讓全湖水質從Ⅴ類改善至Ⅳ類,提出“碧水、安瀾、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富民共用”五大工程,聚力打造生態、人文、創新、發展、民生五大名片。

新征程,新挑戰,到2035年,力爭巢湖全湖水質達到Ⅲ類,爭當城湖共生的養人福地,擦亮最好名片,打造巢湖名城。

一河清水入巢湖

入湖出湖水質持續提升

這十年,巢湖水質改善明顯。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副局長蔣大彬介紹道,巢湖全湖平均水質由2015年劣Ⅴ類轉為Ⅳ類,2020年一度好轉為Ⅲ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

這十年,總結出的“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水辦法,收效顯著,入湖和出湖的水質逐年提升。

日前,記者來到十五里河。站在十五里河濕地入口處遠眺,只見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見底,一河碧水緩緩流入巢湖。看著這幅清水綠岸的美景圖,人們很難將它和幾年前的黑臭河、劣Ⅴ類水等聯繫在一起。十五里河是巢湖一級支流,發源於大蜀山東南麓,它曾是一條水質常年劣Ⅴ類的河流,流域內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足,雨污混流情況點多面廣,管網老化破損問題嚴重,河道生態功能喪失,部分河段甚至出現黑臭現象,成為民心之痛。聚焦水質改善,合肥市全面加快工程實施,將十五里河水質改善作為一場攻堅戰役,如今成效初顯,十五里河入湖水質能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標準。同時,濕地恢復挺水植物面積54畝、沉水植物面積197畝、鳥類棲息地10.7畝,構建一個名副其實的水下森林,這裡也成為鳥兒棲息覓食的好去處。

除十五里河外,豐樂河、杭埠河、柘皋河、兆河清水河流的入湖水質均保持優良。全面消除劣Ⅴ類,南淝河水質由劣Ⅴ類好轉為Ⅳ類;十五里河、派河水質好轉為Ⅲ類,均優於國家考核要求。

出湖水質保持優良,巢湖湖水準均每年通過裕溪河流入長江約40億立方米,其入長江前的國控斷面裕溪口,近年來一直穩定保持Ⅱ類,對長江的環境效益産生正貢獻,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大治理理念轉變

從“治理好”到“最好名片”

十年來,巢湖綜合治理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12年至2016年,這個階段巢湖綜合治理主要從防洪保安、污染治理入手,減少巢湖周邊洪澇災害,控制和減少入湖污染負荷;第二個階段自2017年至2020年,這個階段巢湖綜合治理開始按照“流域規劃、系統思考”的小流域治理理念,將治理內容由線擴展到面,由河道擴展到流域,探索流域治理的試點示範;第三個階段自2021年起,巢湖綜合治理以實施國家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為契機,開始向系統治理推進,努力探索城湖共生的巢湖模式。

隨著治理實踐的深入推進,巢湖綜合治理的定位、格局、需求變化逐漸清晰,巢湖綜合治理理念面臨著三大轉變。一是從“治理好”到“最好名片”的定位轉變。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巢湖之濱,叮囑“八百里巢湖要用好,更要保護好、治理好,使之成為合肥這個城市最好的名片”。二是從“九龍治水”到“合力治水”的格局轉變。巢湖位於皖中江淮之間,既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安徽省境內最大湖泊。2011年安徽省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後,巢湖成為合肥市的內湖,改變了以往“九龍治水”的格局,開啟了綜合治理征程。三是從“望湖興嘆”到“近湖親湖”的需求轉變。巢湖是合肥最好名片,也是“家門口最好的生態産品”。

通過綜合治理,變美了的巢湖為合肥釋放了一片新天地,給合肥帶來了靈氣和希望。

科技支撐建智庫

成立巢湖研究院

在巢湖治理的過程中,科技力量是助力湖泊治理的一項重要支撐。

為了搭建好政産學研用技術整合平臺,由巢湖管理局與合肥學院共同組建成立了巢湖研究院。同時,與中國環科院合作,依託巢湖研究院共同建立“湖泊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合肥分中心”。建立“數字巢湖”平臺,以地理空間資訊、流域水情雨情、點源面源污染監控系統等為基礎,建設資訊共用數據庫,構建巢湖流域綜合資訊平臺,紮實推進數字巢湖建設。

此外,打造“巢湖治理智庫”,在全國相關科學院所和高等院校範圍內遴選專家學者,組建了“巢湖綜合治理專家諮詢委員會”,為巢湖綜合治理出謀劃策。舉辦了三屆“巢湖綜合治理專家諮詢峰會”活動,專家學者在峰會上分享湖泊治理和生態修復經驗,為巢湖綜合治理建言獻策。探索應用新技術,創新構建污染源空間數據庫,創新試點初期雨水調蓄原位處理技術,獲得了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落地高邊坡山體生態修復、多水塘活水鏈濕地、藍藻磁捕船等一批先進技術。

近日,針對巢湖治理的下一步該如何走,巢湖管理局、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還共同組織了一場“走近巢湖”企業家沙龍,邀請了合肥市22家企業的負責人來到現場共同為巢湖治理出謀劃策,並且提出了巢湖治理應該從政府主導向政府、企業等多元主導轉變。

生物多樣性恢復

環湖十大濕地建成

巢湖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2年開展巢湖綜合治理以來,完成投資400多億元,取得明顯成效。“巢湖水質得到改善明顯,出湖的水質保持優良。其次,藍藻發生總體呈下降趨勢,巢湖及周邊的生物多樣性穩步恢復。”

2021年,巢湖湖區首次監測到藍藻水華時間為5月30日,與2020年同期相比,首次監測到藍藻水華時間推遲56天,水華發生次數、累計面積、藻密度分別下降42%、20%、32%。2022年,水華發生累計面積為543.76平方千米,同比下降53.4%,藻密度下降14.2%,基本做到沿湖藍藻不聚集、無異味。此外,首次出現藍藻打撈能力遠大於藍藻繁殖速度。這一成效都源於藍藻水華的應急防控體系初步建成。

2022年7月,環巢湖十大濕地正式全面建成,100平方公里的濕地像一串串美麗的翡翠項鍊,環湖的生態功能得到大幅提升,巢湖濕地資源記錄的植物數量由2013年的211種升至562種,2021年沿岸有記錄的鳥類總數已達303種,2022年有記錄的達到359種。今年新發現環巢湖歷史上無記錄的鳥類13種,有西方秧雞、棕頭鷗、亞洲短趾百靈、長嘴鷸、白鵜鶘、白頰噪鹛、紅尾水鴝、鱗頭樹鶯、小蝗鶯、巨嘴柳鶯、鴛鴦、仙八色鶇和白喉林鹟。其中西方秧雞、棕頭鷗、亞洲短趾百靈、長嘴鷸四種為安徽省新記錄鳥種,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鵜鶘為合肥市新記錄鳥種;黃胸鹀由稀客變為常客。

154公里的環巢湖觀光大道建成,水清岸綠景美的巢湖新畫卷正徐徐展開,最好名片正在精彩呈現。

大湖治理,久久為功,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合肥將建立完善治湖“六大體系”,流域統一監測體系、跨區域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工程項目建設體系、水環境治理項目評估體系、水環境保護法規體系以及考核體系,確保生態環境問題按期整改,工程設施建設能快儘快,治理機制運作持續優化,群眾親湖近湖更加方便。到2025年,確保流域國考斷面穩定達標,巢湖全湖水質穩定達到Ⅳ類;到2035年,力爭巢湖全湖水質達到Ⅲ類,爭當城湖共生的養人福地。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