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寨縣梅山鎮紅軍村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來此參觀的遊人都會被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一段段烽火歲月的紅色故事所深深吸引。來到這裡,我們仿佛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卓絕歲月,這裡就是大別山紅色沃土的歷史印記。
巍巍大別山,英雄鄂豫皖。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金寨10多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先後誕生12支主力紅軍隊伍,走出59位開國將軍和數百位高級將領,28年紅旗高高飄揚,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全國第二將軍縣。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外觀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坐落在金寨縣梅山鎮紅軍村,是金寨縣紅軍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980年經安徽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興建,于1983年紀念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勝利54週年之際建成,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主體建築5400平方米,展陳面積3750平方米,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館名。館內陳列分為序廳、革命史廳、將軍廳、金寨名人廳、烈士廳、洪學智將軍紀念館六個部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館長倪軍介紹説: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先後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團中央、民政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9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是集旅遊、休閒、教育于一體的公共文化場所。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視察。他飽含深情地説: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
△序廳
△革命史廳
△將軍廳
△名人廳
△烈士廳
△洪學智將軍紀念館
步入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駐足觀看,一塊塊展板,展示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一段段文字,記錄著南征北戰的光輝歷史;一件件文物,見證了戎馬倥傯的烽火歲月。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金寨是立夏節起義的爆發地和六霍起義的主要區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地和中心區域,是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主要發源地。抗日戰爭初期,金寨是安徽省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中心。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跡。在民主革命烽火連天,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裏,革命的紅旗在大別山始終不倒,高高飄揚。
△革命史廳
在革命戰爭年代,金寨十萬兒女為共和國的建立英勇捐軀。為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金寨境內修建了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10萬老區人民搬遷,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重大貢獻。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館長倪軍説:
金寨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走出了59位共和國的開國將軍,其中上將1位,中將8位,少將50位,將軍數位居全國第二,素有“將軍縣“美譽。
這裡有我軍歷史上的“五個唯一”: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洪學智將軍。他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也曾兩次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是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唯一一位由少將名單特批晉陞為中將的將軍皮定均,1955年授軍銜時,毛主席念及他中原突圍有功,在授銜名單上揮毫特批“皮有功,少晉中”。唯一一位被毛主席稱譽為“王”的將軍——中將陳先瑞。他先後四次進入陜南艱苦征戰,為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立下輝煌戰功。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拉著將軍的手説:“了不起!你是紅軍的陜南王啊!”。唯一一位被毛主席讚譽為“雙專家”的將軍——中將林維先。1955年,毛澤東主席到浙江省視察,聽到了時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的林維先彙報民兵工作後,笑著説:“呵,你不但是遊擊專家,還是民兵專家呢!”唯一一位自降軍銜獲得批准的將軍——中將徐立清。1955評定軍銜時,按中央軍委規定條件,他完全符合授予上將軍銜,可他主動要求低授,他是全軍唯一一名正兵團級幹部未授予上將軍銜的人,由於他曾讓級、讓銜、讓位,人們尊敬地稱他為“三讓將軍”。
△洪學智將軍紀念館
△洪學智將軍紀念館
作為紅色基因傳承的重要場所,金寨縣革命博物館致力於打造精品展陳,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致力於把博物館打造成文物資料陳列展覽的重要平臺、研究成果集中展示的重要載體、講述紅色故事的大舞臺、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館參觀,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和駐皖部隊、省內外幾十所大中專院校分別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掛牌設立教育基地。倪軍介紹説:
近年來,博物館年均接待社會各界參觀者100多萬人次,良好的參觀體驗和優質的接待服務,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稱讚。
△名人廳
博物館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傳承與創新並重,在開展社教活動的同時,實現了微信公眾號、語音導覽、VR全景場館、官方抖音、網上雲直播等多形式宣傳,傳播紅色文化,講述革命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充分發揮革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和傳承作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館長倪軍説: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寨時的諄諄教誨: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讓我們堅持不懈拼搏奮鬥,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一起向未來!(六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