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初夏的傍晚,高橋灣村依舊熱鬧非凡,大橋上車水馬龍,汽車一輛接著一輛,橋下散步遊玩的人群絡繹不絕。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下,在河風的溫柔吹拂中,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山城的人民盡情地享受著這美麗鄉村帶來的詩意與浪漫。
憶往昔,困于河,興于橋
高橋灣村位於霍山縣衡山鎮縣城北部,東淠河的核心地帶,距縣城3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全村面積8.63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組,520戶,1800余人。
“玉帶環腰”説的便是該村,東淠河曲曲彎彎地環抱著這片土地,呈現“兩灣一畈”的丘陵地貌特徵。早些年因河流阻隔,群眾日常出行和生産生活極不方便,這也造成了該村的發展滯後。
“橋沒修好之前,村民們來往縣城買賣交易,都會用竹筏過河,後來又有村民搭建簡易的木橋,要是趕上汛期,河水猛漲,過河就非常危險,只能從小路繞過黑石渡鎮步行2個多小時才能到縣城。”提到過去,在村裏生活半輩子的張軍最有發言權。54歲的張軍是高橋灣村高橋灣組的村民,據他介紹,原來家裏種的西瓜想要拉去縣城賣,天一亮就得出發,夜晚才能到家,路上耽誤的時間太久。“那個時候,村裏窮,生産的糧食蔬菜因為交通不便很難對外銷售,掙不到錢,青壯年都選擇出門打工。”
困于河,興于橋。2005年12月,衡山大橋建設竣工,建於東淠河之上,全長522.25米,將高橋灣村與縣城緊密相連,打開了高橋灣村向外發展的第一大步。2021年1月19日,雙灣大橋上塔柱完成合龍,“紅色雙翼”正式亮相,成為該縣著名的“網紅打卡地”。完工後的雙灣大橋將霍山東、北、西三片區域貫通,也是連接濟廣高速道口和105國道的重要通道。
交通本是制約高橋灣村發展的關鍵因素,但這兩座現代化橋梁猶如兩條飛虹,橫跨淠河兩岸,直通高橋灣腹地,開發了高橋灣村的巨大潛力,驅動高橋灣村經濟發展新格局,成為該村華麗變身的重要條件。
“衡山大橋通車的那天,村裏的男女老少都圍在橋頭,開心地合影拍照。也是從那天起,我們高橋灣村真正開始了‘敞開胸懷,對外開放’的發展之路。”高橋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夏學志説。
看今朝,鼓錢包,美村莊
“我們飯店原先是一所廢棄的小學,位置好,現在這路修的漂亮,來來回回的車輛多了,客人也多了,飯店每個月的營業額能保證在20萬左右。”在高橋灣村三橋莊園,負責人李俊正和員工們一起做好飯店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
近年來,高橋灣村為了充分利用閒置資産,將其進行修繕改造,出租給小微企業,成立勞務公司,利用區位優勢,承接各類項目,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為當地的村民提供就業機會。通過與招商的小微企業協商,為全村居民爭取了100余個工作崗位,讓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盤活資産,變廢為寶,讓閒置資産變為“黃金屋”,産生出最大的效益,提升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在這上班,離家近,方便照顧家裏,工資也比我以前打零工掙得多,飯店裏工作的員工一大半都咱們本村的。”馬義瓊是三橋莊園的服務員,對於現在的工作她很滿意也很珍惜。
隨著交通環境的不斷改善,高橋灣村近郊的地理位置優勢越發突出,霍山應流縵森接待中心、霍山仙斛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霍山米斛研發中心等企業相繼入駐,霍山一中,霍山職高兩所示範中學也匯聚於此,霍山縣委黨校新址已開始建設,藍城桃李春風國際康養小鎮即將入駐開工,昔日的窮山村現如今已是企業、學府的青睞之地。
腰包鼓起來的同時,村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告別水井用上了自來水,告別柴木土灶用上了燃氣整合灶,告別旱廁用上了乾淨整潔的水廁,村民們住上了三層小洋樓、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出門就是公交車,小區化管理井然有序……
據悉,如今高橋灣的村民主要集中居住在雙山小區和桃園小區。為改善人居環境、建設整潔優美、便捷宜居的美麗鄉村,村內道路硬化22公里,安裝路燈路面達15公里,綜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村兩委還貼心打造適合老年人的活動的生態公園,在東淠河沿河建設了3公里的綠化觀景帶以及一個活動廣場,為老年人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大幅提高了群眾的生活品質。
面未來,聚人氣,抖精神
“吃過了嗎?走,散步去!”每到傍晚,在高橋灣村,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在東淠河河畔的觀景帶,村民們三五成群,有的散步聊天,有的跑步健身,有的騎單車、跳廣場舞,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原來住在山衝裏,家家戶戶離得遠,很分散。大家忙了一天的農活都很晚才吃飯,人與人打交道少,都很疏遠。”褚詩群是高橋灣村雙山廟組的村民,如今一家三口住在雙山小區。褚詩群表示,現在大家住在一個小區裏,家家戶戶相比以前更加熟悉,領裏關係也非常和睦。“大橋修好了後,村裏人出行方便,有在城關廠裏務工的,有在本村企業務工的,我自己在小區也開了一間小賣部,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思想也發生了變化,開始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家人飯後散步的場景在村裏越來越常見。“不止我們村的,每天晚上城關方向來這邊散步玩耍的人可多呢。”褚詩群自豪地説。高橋灣村的變化,聚攏來了人間煙火氣,也讓村民們有著更加健康的“夜”生活。
近年來,該村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村民精神風貌。充分尋求群眾意見建議,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規範全村群眾的行為舉止。發揮黨員以及村民組長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引導廣大村民向善向美,對於敬老愛幼、鄰里互助等文明行為實行獎勵機制,成立村級文明超市,對文明行為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在村裏紅黑榜中給予表彰,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質。
“接下來,村裏在開展人居環境建設的過程中計劃修建幼兒園和村級養老服務中心。在雙山灣外灘打造沙灘文化,修建游泳池,加入沙灘排球,旋轉木馬等遊玩項目,吸引外來人員,帶動當地發展,增加村民收入。”碧水藍天,大河高樓,望著欣欣向榮的高橋灣村,夏學志信心滿滿地説。(文:王倩倩 圖:潘先波)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