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星期一,早上6點30分,氣溫6度,寒風凜冽、細雨連綿,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之中,垃圾分類督導員王阿姨姨已經在崗位上忙碌起來。
“您好,您這盒廢棄藥品屬於有害垃圾,不能和餐廚垃圾混在一起,下次請記得要分開放。”王阿姨一邊快手分揀垃圾,一邊提醒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按照要求做好分類。在王阿姨的耐心指導下,許多居民學會垃圾分類後,都自覺進行分類,並將塑膠袋分類投放至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垃圾箱中。
今天是垃圾分類督導員王阿姨和同事們的第一天上崗。在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除了桌椅、口罩,84消毒液等常規必需品,引人注意的是,他們身上穿著嶄新的特別定制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藍馬甲,與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和綠色垃圾桶相應成趣。藍馬甲貼上反光條,方便他們夜間工作。
“每個垃圾分類督導員上崗前,我們都會開展幾輪培訓,確保他們熟練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幫助小區居民正確開展垃圾分類。”嘉山路街道城管中隊負責人介紹道:“我們一般把培訓會放在空曠的室外進行,並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參會人員佩戴口罩,有序排隊掃碼測溫。通過深入淺出講解垃圾分類的背景、意義、分類標識和分類專業知識等,並經過現場互動的方式,讓參訓人員更深層次的掌握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區別。同時我們採用講解、演練、答疑相結合的方式,讓培訓更具實操性。”
“我住在藍光時代紅街,我們小區搞垃圾分類比較早,經常舉辦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我參加的比較多,對垃圾分類也有一定了解。所以這次垃圾分類督導員培訓,我上手算快的”。王阿姨笑著説,“城管中隊還貼心的為我們準備了小喇叭、膠鞋、手套、抹布、檀香等東西,一天工作下來,心情還蠻愉悅,得到了不少居民的肯定和認可。”
為全面推進垃圾分類的實施,嘉山路街道城管中隊採取一系列措施,通過精準選址、試點運作、招募宣傳等,為垃圾分類工作“固根基”;通過中隊、物業、社區等多方協調、實時溝通、學習推廣,為垃圾分類工作“提效能”;通過定制物資、配齊設備、優化工作環境等暖心舉措,讓垃圾分類工作“得民心”。同時,努力提高垃圾分類督導員業務水準,幫助他們提升垃圾分類的準確率,築牢垃圾分類“群眾基礎”。(陳震 蔣芬芬)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