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合肥市在全省率先探索科技懸賞,通過需求端、供給端、服務端“三端”發力,協同破解企業、産業發展難題。
安徽創新館。(合肥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12月17日,合肥市科創中心聚集了來自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評委,他們用“火眼金睛”“掃描”每一頁申報材料。這裡,正在進行2021年“智匯合肥·揭榜挂帥”重大創新需求項目評審。
在合肥市委組織部的精心策劃下,市科技局會同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經前期反覆徵求及審核去重,共徵集企業創新需求329項,覆蓋新型顯示、高端裝備、人工智慧等11個産業領域,合計研發總投入29.8億元。在這些通過初評的項目中,將再次精選出一批項目進入“揭榜挂帥”。
聚焦“需求端”
——推動企業由“求所有”走向“求所用”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科技領軍人才是手握科技成果的“良將”。
科技攻關“揭榜挂帥”,首先須聚焦企業“需求端”,以“需求”引導科研成果“供給”與“轉化”,對科技領軍人才及團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位於合肥高新區創新産業園的中科松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有機硅高分子材料研發生産的科技型企業。“公司正計劃研發生産氟硅烷類材料,但目前該項技術主要由掌握在美國、日本的廠商手中,十分容易被‘卡脖子’。”公司董事長鹿立松坦言,要想保障供貨穩定和公司發展,必須儘快解決企業自身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幸運的是,去年,合肥市“主動作為”,廣泛尋訪企業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探索實施“揭榜挂帥”,幫助中科松為公司通過“英雄帖”尋找“出征挂帥”的“揭榜者”。
出題求解、為我所用,對於企業來説針對性更強,效率也更高。通過“挂”出難題,“懸賞”解決,讓企業更快找到了攻克難題的“出口”。為使“揭榜挂帥”機制發揮攻克“卡脖子”難題的更大作用,合肥市人才辦會同相關部門為“需求端”待發榜的項目設定了一定條件:一是技術需求內容明確,符合合肥市重點産業發展方向;二是擬開展項目具有一定攻關難度,技術水準先進;三是發榜方研發和資金實力較強,能夠提供項目實施的配套條件;四是擬開展項目著力於解決制約合肥市産業發展的堵點、痛點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對産業提升發展的影響力大、帶動作用強、應用面廣。嚴格的篩選下,入選的“待解題”一旦破解,將為“需求端”帶來巨大收益。
聚焦“供給端”
——推動科研由“實驗室”走向“主戰場”
滿足企業“需求端”,須聚焦科研“供給端”,讓更多的“良將”來“挂帥”攻關。
作為合肥市第一批承接“揭榜挂帥”項目的科研院所,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合肥創新研究院去年加入到“揭榜者”行列。通過“揭榜”,研究院承接了“面向新型顯示應用的鈣鈦礦量子點列印技術開發”項目,攻關合肥市“新型顯示”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該項目研究成果可延長液晶顯示産業鏈10年壽命,應用意義非常廣。
“‘揭榜挂帥’這一創新機制,為我們青年人才提供了極大的展才空間。”承接項目的研究院量子點應用技術開發實驗室相關負責人李飛博士告訴記者,項目核心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但團隊在鈣鈦礦量子點領域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已打破了國外在量子點顯示材料方面的專利壟斷。
為讓“供給端”更多的科研成果由“實驗室”走向“主戰場”,合肥市在科技成果轉化三年攻堅行動基礎上,還加碼出臺了《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政策(試行)》,明確實施重大專項協同攻關,即通過“定向委託”“揭榜挂帥”等方式,支援領軍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聚焦重點領域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科研成果“供給端”的量和質。
“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的互通,常常需要院所與企業之間的無縫對接。”李飛坦言,通過“揭榜挂帥”使過去企業與院所間的“資訊壁壘”被打破,不僅為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節省了很多時間,也一定程度激活了院所的科技創新潛力。
聞鼙鼓而思良將。為強化科技成果源頭供給,在“城市孕育大學,大學滋養城市”中,合肥已擁有高校61所,在校學生70萬人;擁有中央駐肥科研機構8家,各類新型研發機構29家;建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15個,省“一室一中心”21個,院士工作站68個、博士後工作站135個。“這些科研機構聚集和關聯的人才,既是龐大的‘揭榜者’,更是科研成果的‘供給者’。”合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説。
聚焦“服務端”
——推動政府由“搭橋人”走向“貼心人”
實現“需求端”與“供給端”和諧互動,離不開政府這位特殊的“搭橋人”和“貼心人”。
不同於以往政府直接資助的科技項目,合肥市正在開展的‘揭榜挂帥’,通過搭建平臺,連結需求方與供給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2021年10月啟動以來,合肥市主動走出去做好服務,開展了徵集建庫、評審定榜,通過政府把關、專家評估,企業需求更清晰,技術方向更聚焦,發榜題目更凝練。據了解,合肥市還將從全國範圍內邀請知名專家對榜單進行第二輪“精煉”。形成最終榜單後,通過H5電子邀請函“點對點”推送給專業對口的“教授們”,繼而組織發榜、路演、評榜、揭榜、挂帥、推廣等一系列“貼心”服務。
參與“發榜”的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企業生産中所需的一根重要導線一直受國外“卡脖子”,早在2017年團隊就曾四處奔波尋找合作方研發,卻因産量小投入大而連連遭遇“碰壁”。“由於政府主動服務,‘揭榜挂帥’産生了‘一呼百應’的效果,今後我們尋找科研單位最佳合作夥伴更加方便了。”企業總經理張輝感慨地説。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不是給錢、給項目了事。在深入走訪中,合肥市人才辦發現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經常互相“找不著”。基於這樣的考慮,由政府出面為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搭起一個互通的橋梁,打通資訊的“腸梗阻”顯得尤為重要。據合肥市委組織部人才服務處處長周燕介紹,“揭榜挂帥”,就是要搭建企業與科研機構快捷便利接觸的常態化平臺,通過“廣發英雄帖”和“貨比三家”幫助企業儘速找到擁有“金鑰匙”的最佳合作夥伴。
“做‘搭橋人’,更要做‘貼心人’”,周燕進一步解釋説,“下一步合肥即將出臺人才支援專項政策,做好醫療服務、子女就學保障等精細化服務,積極構建集研發、孵化、融資、服務和園區承接、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於一體的創新生態,為‘揭榜挂帥’保駕護航。”
為用好人才第一資源,激發創新第一動力,推動發展第一要務,努力讓人才‘搶著來’而不是‘搶過來’,合肥市正在加快開展人才政策整合優化,全面梳理現有人才政策,科學歸類,及時更新,讓普惠政策更實用,讓特殊政策更精準,確保各類人才政策好用管用。據介紹,合肥還將成立市人才集團,更好運用市場化手段引進、服務人才,為企業引才用才減輕負擔、保駕護航。
去年以來,合肥市問計于企,對標先發,即將研究出臺《關於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推動新階段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力求在科學、規範、精準中“雪中送炭”。
做好“貼心人”,離不開“真金白銀”。自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以來,合肥市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從2017年的69.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63.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從7.2%增長到14%。目前,合肥市是全國主要城市中唯一財政科技投入佔比超10%的城市。
隨著“揭榜挂帥”不斷探索,合肥正加速邁向“科創名城”。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