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市容市貌
桐鄉市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舉辦地,更是基層社會治理“三治融合”的發源地。近年來,桐鄉市通過三治融合的創新方式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治理,全市共有118個嘉興市級三治融合示範村(社區)、50個村入選浙江省善治示範村,已獲評全國和諧示範社區1家、省農村引領型社區22家,完成省社區治理改革試點項目“美麗有約”,成為首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市,並獲評首屆北京大學城市治理創新優勝獎。桐鄉市正依託省級“三治融合標準化試點”,制訂並推廣“三治融合”各類地方規範,全市上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設的生動實踐和理論創新為改進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可循路徑。
桐鄉市容市貌
桐鄉市容市貌
桐鄉市容市貌
桐鄉市容市貌
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充分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現代城市治理理念,有效地將習近平新時代法治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積極將“三治融合”理念疊加“智慧賦能”運用於城市管理實踐中,構建了“一約一盟一責一碼”的共建共治共用城市治理體系,努力推動形成了“人人有責、你我參與、大家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體,積極有效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
“一約”指的是根據城市管理領域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序良俗,組織和指導城市個體經商戶、企業單位等協商制定各方認可並遵守的公約,作為日常自治行為的準則。
“一盟”指的是以街路或管理區域為單位,協助該單位內商戶、物業公司、市民、社區管理人員等組建社會性自治聯盟,作為日常相互監督、鄰里互助、溝通協助的組織。
“一責”指的是以“門責制”為抓手,拓展傳統的“門前三包”內涵,將市容、市政、綠化、環衛、生態環境等城市管理領域法律法規涉及的商戶責任義務進行梳理,由自治聯盟參與討論並形成了包含門前衛生保潔、店招規範設置、垃圾分類投放、油煙凈化處理等7大方面20項事項標準的自我管理責任清單。
“一碼”指的是通過以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為契機,結合桐鄉實際,建立“桐城e碼”大數據平臺,把轄區範圍內各管理和服務主體資訊進行數字化整合,構建數據化城市模組,為日常精細化管理、便民化服務和規範化執法提供智慧賦能。
“商家聯盟”商戶簽訂自治公約
“商家自治聯盟”代表與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開展工作例會
“商家自治聯盟”組織開展清潔家園活動
一、在系統謀劃上下功夫,凝聚最強合力
“三治融合”在城市管理中並非單獨自治、法治、德治效果的簡單相加,而具有“乘數效應”,即“3×3×3=27”(自治中有法治德治×法治中有自治德治×德治中有自治法治=有效治理),主要體現在“四個轉變”。一是創新公眾參與機制,推動市民從“管我啥事”向“我管啥事”轉變。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落實到城市管理領域,通過搭建“邀您來管理”“邀您來找茬”“邀您來商議”等平臺,暢通城事民議、城事民管、城事民商渠道,激發群眾參與城市公共事務熱情,樹立市民“城市主人翁”意識,引導市民有序參與城市公共事務管理,提高城市治理的公眾性、合理性和科學性。二是創新管理服務模式,推動政府從“窗口辦事”向“辦事窗口”轉變。通過“城市驛站”“進駐社區”等措施,政府部門重心下沉,管理前移,實現管理者向服務者轉變,積極為市民提供高效務實的服務,以前置服務解決可能發生的管理問題,解決問題于未發、化解矛盾于未然,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三是創新信用激勵機制,推動商戶從“要我做好”向“我要做好”轉變。創新商戶信用積分機制,商戶信用積分與其日常城市管理政策落實情況掛鉤,達到一定積分的可以申請“三治商戶貸”、兌換實物和公共服務,實現德者有得,推動從善如流。四是創新公共服務渠道,推動服務從“馬路辦事”向“碼上辦事”轉變。堅持智慧賦能,運用資訊化手段,建立城市管理大數據庫,建立商戶、企業單位等主體“一戶一碼”精細化資訊化管理機制,群眾掃碼即可辦事,實現城市管理領域一般性服務事項“一碼通辦”“不用跑腿”,極大方便群眾辦事。
隊伍形象
隊伍形象
巾幗隊員與志願者啟動開展市容管理活動
二、在科學規劃上下功夫,細化最強舉措
聚焦靶向發力,堅持需求導向,找準切口,以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智慧化手段賦能高品質治理,以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整體智治為前進方向,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政府“搭臺”,群眾“唱戲”,解決城市治理公眾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政府部門在城市治理政策制定、項目建設、日常管理等各環節各方面搭建公眾參與渠道,聽民意、聚民智,讓群眾意願、群眾建議、群眾監督等融入城市治理中。通過落實“門責制”,將城市個體經商戶、企事業單位的城市管理義務和責任都進行明確,日常城市“臟亂差”現象都能溯源和追責到責任人。通過組建自治聯盟,簽訂自治公約,組織文明經營戶、示範街等系列創建,激發市民的榮譽感責任感,主動抵制不文明現象,更加珍惜城市治理成果,實現城市問題群防群治,美好城市人人呵護的效果。二是管服並舉,德法共建,解決基層糾紛化解手段不足的問題。在日常城市管理中深入踐行“721”工作法,政府部門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務上,開展政策指導、法律宣傳、行業指導等工作,源頭上預防和化解城市問題發生。同時,開展組織民事民議、道德評議、和睦鄰里等,將法治、德治要求融入日常管理糾紛處置,實現“矛盾不出盟、糾紛不過夜”,全市城市管理問題和社會糾紛連年下降。三是智慧賦能,疊加效應,解決城市治理成果長效性不高的問題。全力推動“一個大屏治理城市”、“一部手機管理城市”。將“數字城管”“文明啄木鳥”“雲共治”等各城市管理系統融合運用,資源集中整合,提升城市管理系統共建共用共用水準。推進4G無人機平臺、對講集群平臺和專網通信基站等項目建設,構建高空違建巡查、人行道違停抓拍、空中鷹眼監控、路面AI監控等智慧視頻監控體系,實現城市管理全景式展示、全時段覆蓋、實時性指揮、可視化調度,有效提升城市管理領域問題發現和處置效率,以及應急處置能力。
開展“網際網路+非現場執法”
開展“網際網路+非現場執法”
全力推動“一個大屏治理城市”、 “一部手機管理城市”
三、在協調同步上下功夫,達到最佳效果
通過“三治融合”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凝聚社會力量全面參與社區治理,市民遵法守法意識增強,社區衛生乾淨整潔、環境優美舒適、鄰里互幫互助、和諧相處,“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氣正在形成,達到“1+3+N”的最佳效果。1是推動一種轉變。堅持法治、德治同頻同向發力,智慧手段高效賦能,促進公眾樹立“人人有責、你我參與、大家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體理念,構建公眾廣泛並有效參與管理自治的新格局,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3是實現了三方受益。對政府而言,打造了市面、街面、店面多層級聯動的高度自治機制,發揮群眾基層治理的最大能量,推動自治成為城市管理主旋律,最大程度解放政府治理成本。對公眾而言,通過引導基層組織和公民個人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服務,有效釋放了社會各方主體的活力,進一步增強社會協同能力,增強了群眾參與城市治理工作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意識。對社會而言,全市城市“十亂”現象同比減少70%以上,問題治理後反彈率降低到5%以下。如今,垃圾亂扔現象少了,分類投放的多了,流浪犬沒了,養犬辦證多了,油煙味沒了,城市“煙火味”濃了,城市品質持續向好。N是推動了N項工作。以三治為框架,完善自治機制,引導自治參與,加以智慧化手段,實現了城市管理多元化;發揮其在城市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善於運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去解決城市管理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打造了公平公正濃氛圍;建立完善執法信用制度,推行“善行善舉”之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領域道德評價、激勵、懲戒機制,引領了文明管理新風尚。(圖文供稿單位: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與“商家自治聯盟”小組代表開展文明示範街集中督查
在桐鄉市建立三個城市驛站,為群眾、環衛工人以及路面工作人員提供休憩場所
執法隊員與慈善義工一起開展日常街面巡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