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區厚植為民情懷,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全力繪就幸福城區的民生底色。10月22日,由區委宣傳部、新安晚報社聯合主辦的“潮涌長三角奮進看廬陽”長三角融媒體廬陽行採訪活動繼續進行,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的十多家媒體的30多名記者,來到合肥主城廬陽,感受我區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領域的創新舉措。
全面建設智慧社區 百姓辦事更方便
採訪團一行首站來到三孝口街道,了解智慧社區建設情況。“只要打開手機裏智慧廬陽app,就可以實時查看轄區範圍內的各種情況。”三孝口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負責人胡義宏介紹,網格員巡查資訊時看到有人在小區亂堆放垃圾,就會及時趕到處置。
據悉,三孝口街道搭建了智慧社區網格服務管理平臺,按照三級網格管理,分設6個大網格,21個中網格,75個小網格,將城市管理、綜合治理、文明創建、社會事務、群眾工作、安全生産、經濟工作、退役軍人服務等各項工作納入網格服務管理。記者看到,通過智慧平臺一次點擊進入各類系統平臺後,可以及時處理和下派各行業領域為民服務工作。網格員可以用智慧社區APP採集更新所有平臺內資訊,進行系統整合。
2019年起,我區在三孝口街道智慧社區建設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全區範圍內全面啟動“城市大腦”智慧廬陽建設,通過將各業務部門系統分層整合、集中管理,統一組織架構,實現電腦端一鍵登錄,手機端APP嵌入整合,打造全區統一的業務辦公入口、數據資源共用利用入口。
優質均衡 辦老百姓滿意教育
作為合肥義務教育的“壓艙石”、安徽基礎教育的高地和風向標,我區是全省唯一連續四次獲評“安徽省教育強區”,也是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數字化學習先行區、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當天,採訪團就來到合肥百年名校南門小學(森林城校區)採訪,了解南小在教育均衡、特色教育等方面的辦學成就。
據南門小學森林城校區執行校長何煒介紹,早在1995年開始,南門小學就一直堅持在週五下午放棄文化課程的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類課——“星期五課堂”。自主課堂培育了大批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與當下的“雙減”不謀而合。“全校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來參與。”何煒介紹,在“星期五課堂”的基礎上,學校又開始創設特色班級,形成“一班一品”。
南門小學是我區教育事業的一個縮影。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周宗華告訴記者,我區全力推進轄區適齡幼兒入“就近園”“放心園”“優質園”,在實現老城區公辦園全覆蓋、區域內普惠園全覆蓋的“三園兩覆蓋”目標的基礎上,持續優化學位設置,拓展辦園惠及面。目前,轄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已達87.23%,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54.17%。
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同時,我區全力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周宗華表示,“轄區18個教育集團持續發揮帶頭作用,南門小學、45中等名校不斷深化優質資源共用模式;實行‘5+2’模式,推進校園‘三點半’課後服務工作品質提升,每年安排專項預算保障轄區中小學校的課後服務個性課程或普惠託管;嚴格執行“十不得”要求,落實國家‘五項管理’‘雙減’政策。”
打造智慧社區醫院 為廬陽百姓健康護航
主治醫生點開智醫助理系統簡單輸入患者主訴和現病史,系統自動顯示推薦診斷、推薦檢查、推薦藥品……在我區雙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雙崗中心),智醫助理“曉醫”吸引了採訪團的駐足圍觀。
“這幾年,我們中心不斷完善資訊化建設,致力建設一個現代化網際網路+模式下的智慧社區醫院。”該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胡靜雲告訴記者,為加強智慧醫療建設,2018年,雙崗中心在安徽省率先試點使用科大訊飛智醫助理“曉醫”輔助診療,大大提高了醫療診斷的效率。
該智醫系統可以通過醫學知識檢索、智慧輔助診療和大數據推薦的核心功能,結合患者病情資訊實現智慧診斷和相似病歷的推薦,同時能給醫生提供最新的醫學資訊。為打造智慧社區醫院,該中心還在全省試點人工智慧可穿戴血壓計。自試點以來,轄區高血壓居民控制率已經從60%降到40%。”胡靜雲説道。
近年來,我區通過不斷推進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下沉直達基層的“最後一百米”,將智慧醫療服務送進百姓家中。創新搭建家庭醫生“粉絲簽約”“病種簽約”“健康銀行”服務等載體,實現首診在基層,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探索嵌入式養老機構 打通老人“養老圈”和“生活圈”
“我老伴走路不方便,在這能做一些健康理療,離家又近,我不放心她自己在這就過來陪著了。”在四里河街道四河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樂年長者之家,89歲的退伍老兵馬永祥正陪著82歲的老伴王秀英做遠紅外足膝養生倉理療。夫婦二人在這個開在家附近的養老服務中心已經居住半年有餘,在這既能安心養病,又能享受心理關愛、法律援助、安全防護等定制服務。嵌入式養老服務打通了老人“養老圈”和“生活圈”。
“我們探索實施的‘嵌入式’養老機構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街道提供場地、社區補充服務、機構專業功能相結合的方式,並且融合街道、社區、機構、社工、志願者等多方資源,滿足為社區及周邊老人。”四河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拿出近一半的辦公面積打造“機構+社區+居家”的養老服務綜合體,為社區老人提供托養、康復、助餐、助浴等養老服務。同時還將服務拓展延伸,以1500米為服務半徑,輻射周邊3-5個小區,通過一鍵呼叫設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等,為老年人提供居家到府服務,滿足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情感需求。
作為合肥市中心城區,我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7.5%,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並逐漸向深度老齡化發展。面對老年人口密集、養老用房緊缺的現狀,我區創新發展社區“嵌入式”、智慧化養老服務,有效彌補短板,精準對接需求,不斷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廬陽區黨群服務中心 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
當日下午,採訪團來到廬陽區黨群服務中心採訪,該服務中心總面積2000平方米,是全省首個區級黨史學習教育館、全省首個黨務實訓館和全省首個24小時黨群服務驛站,著力建設成為黨領導城市治理的堅強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
採訪團一行參觀了黨史學習教育館、黨務實訓館、黨建展示館、智慧黨建指導中心等處,了解了“溯黨史·述廬陽”、VR沉浸式體驗、“新時代·新榜樣”等主題板塊。據區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旭介紹,黨群服務中心自今年3月開館以來,圍繞服務民生、服務基層、服務大局,聚焦黨建引領、黨務實訓、黨性教育、黨群服務四大功能,常態化組織開展“開講啦”書記沙龍、“名師來了”公益講座、黨務工作者輪訓等活動。同時,通過智慧黨建指導中心,實現與全區所有黨群服務陣地的互聯互通、資源共用。
“中心在建設、運作、管理過程中,積極聯動民政以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合力打造社會治理學院、職工之家、巾幗驛站、科技創新實驗室等,開展公益紅娘、3D列印、法律援助、心理諮詢等服務。”該負責人表示,前不久“廬陽區黨群服務中心”小程式也正式上線,為向廣大黨員群眾和非公企業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務,實現全區各級黨群服務陣地的互聯互通、無縫對接。
淮河路步行街主街改造完工 打造成江淮國際名街
3D裸眼大屏效果逼真,呼之欲出引發陣陣驚嘆;撮造山巷的各類特色美食讓人流連忘返……10月22日下午,採訪團來到合肥的城市標誌——淮河路步行街。
步行街兩旁建築多是現代風格,新設的“廬陽之窗”裸眼3D屏炫酷無比。在時尚的背後,李鴻章故居、段家祠堂等老建築為街區增加了濃濃古韻。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勤勞巷的改造提升,賦予每棟建築獨特的個性和樣貌,成為市民“逛、吃、買”的又一新去處。
2020年7月,淮河路步行街作為安徽省唯一入選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在整體規劃上,對標南韓明洞大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夫子廟等知名商業街區,通過改造提升實現街區環境更優美、商業更繁華、業態更豐富、街區更智慧、管理更規範,將淮河路步行街打造為最人文、最人氣、最時尚、最智慧的江淮國際名街。
區老城保護更新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華舒介紹,整個街區分東、中、西三個片區推進項目建設,同步對街區範圍內38條巷道進行改造,目前已完成鼓樓巷、天街、壽春四至六巷16條巷道改造。同時,實施壽春路下穿工程,聯動逍遙津公園,全面改造提升公園設施、景觀,建立“園街相映,商旅融合”格局。
“東片區于2020年8月啟動改造,改造範圍11.7公頃,包含主街和背街區域的建築立面、地面鋪裝、景觀綠化、功能設施綜合改造,其中主街已經于9月底完工。”華舒表示,2021年3月啟動中片區改造,範圍為26.7公頃;正在謀劃西片區整體規劃,包含市政府原辦公區、綠都商城等改造,打造城市會客廳。
升級改造彰顯文化內涵 逍遙津公園煥新重啟
臨近淮河路步行街,有一座合肥市開園時間最長、歷史最悠久的景區——逍遙津公園,曾入選“合肥十景”“合肥新十景”和“合肥廬陽區十大網紅打卡地”,是合肥三大名勝古跡之一,也是合肥市最重要的文化和城市地標之一。當天下午,採訪團成員深入升級改造後的逍遙津公園,感受水清岸綠的生態美景下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瞻仰張遼塑像,參觀記憶長廊,欣賞古韻悠長的“逍遙八景”,煥然重啟後的逍遙津公園給長三角融媒體採訪團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味比較濃厚。“此次逍遙津升級改造,全力提升了公園的品質和品位,彰顯文化內涵,構建了三國文化串聯的黃金文脈遊覽軸,最大限度做好保護與傳承,強化三國文化內涵,傳承歷史文脈。”逍遙津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周健告訴記者,此次的逍遙津公園綜合提升不僅僅是一次整體的修繕,也是在原有的古典園林基礎上對公園整體景觀、功能、品味和人文內涵的再提升。
周健介紹,如公園的蘧莊曾是清朝文化名流雅聚場所,這次的提升改造邀請蘇州、安徽古建園林工匠共聚雕琢,打造了一方古色古香的露天戲園——“蘧莊聽音”。還定期舉辦戲曲演出將眾多戲劇愛好者吸引進蘧莊,京劇、廬劇、小武戲、黃梅戲輪番上演。後期,蘧莊將引進專業院團,持續上演“蘧莊聽音”。
從盛夏到金秋,升級改造後的逍遙津公園自重新開園三個月以來,已吸引數百萬市民及外地遊客前來“打卡”。(廬陽區人民政府)
供稿:劉旸 徐琪琪 余康生 顧亦飛
圖片:余康生 何曉珺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