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安徽製造”進階之路

時間:2021-11-19來源 : 安徽日報作者 : 汪國梁

合肥美的洗衣機有限公司的數字車間。(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李博 攝

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觀眾體驗科大訊飛的聲音實驗室。(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李然 攝

位於合肥新站區的合肥京東方10.5代線正在緊張生産中。(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李博 攝

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版圖上,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安徽的爭先進位。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省級行政區生産總值排行榜上,安徽以31874.8億元躋身十強之列。這是歷史性的突破。安徽在全國經濟格局中曾長期處於“總量居中、每人平均靠後”的狀態,如今邁向“總量靠前、每人平均居中”,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臺階。

在輿論場中,安徽的熱度近年來也持續上升,一改存在感不強的“小透明”形象,開始頻繁“破圈”。從蔚來汽車到長鑫存儲,從柔性顯示到可穿戴設備,安徽企業、安徽産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和流量。

是什麼支撐了安徽經濟的崛起?答案可能有很多: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賦能,承東啟西、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對科技創新長期堅定不懈地投入……這些利好因素發揮作用、落地開花、由因結果,最集中地體現在製造業這個根基上。

製造業興則經濟興,製造業強則經濟強。

今年前三季度,在全省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0.2%的背景下,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製造業增長14%。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之下,製造業在抗禦風險、應對變局中的基石之重,得到事實與數據的有力驗證。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將視野拉向中長期,自2016年至2020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居全國第三位,製造業增加值邁上萬億元臺階,首次入圍全國製造業十強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七位、中部第一位。

毫無疑問,安徽經濟總量入圍全國十強,首先是製造業入圍全國十強。安徽經濟的進位,根基是製造業的進階。

擁抱藍海 開疆拓土

如果評選近年來安徽製造業在産業界、投資界影響最大的事件,合肥引進蔚來必定入圍。

這已是廣為傳揚、為人熟知的故事:2020年上半年,合肥在蔚來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果斷出手,通過戰略投資的方式引進蔚來中國總部。獲得“輸血”的蔚來迅速脫困,市場表現、股價均一路上揚,今年4月跨過第10萬輛量産車下線的里程碑,9月單月交付量突破1萬輛。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龍頭,蔚來落戶對合肥乃至安徽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兼具直接拉動效應和品牌宣傳效應。合肥市政府與蔚來共建的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産業園規劃整車年産能100萬輛、電池年産能100GWh,將引入大量關鍵配套企業,形成高度聚集的産業鏈。

作為新能源汽車産業最重要的配套,動力電池行業頭部企業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大舉“進軍”安徽。比亞迪、中航鋰電、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企業已陸續在合肥、蕪湖、蚌埠、馬鞍山等地投資建設生産基地。隨著産業鏈優勢企業的集聚,在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格局中,安徽的分量越來越重,雄心勃勃地提出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目標。

其實,在傳統汽車製造業中,安徽雖然有著鮮明特色,但無論體量還是競爭力都沒有明顯優勢。發力新能源汽車産業並迅速佔據有利身位,代表了安徽發展製造業的一條典型路徑:聚焦新興産業,通過高端引領、龍頭帶動做強做優做大,搶佔行業發展制高點。

對於曾受困于“大而不強”的安徽製造業來説,這無疑是正確的打法。“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新興産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藍海”,根據自身稟賦和基礎選準賽道,就可能借“風口”之利快速壯大。當然,這需要操作層面的精準、專業,極為考驗地方政府的膽識和智慧。

近年來,安徽培育壯大新興産業的努力已在多個領域結出纍纍碩果。

新型顯示産業,安徽已形成以顯示面板為核心,“從砂子到整機”的全産業鏈佈局,成為國內面板産能最大、産業鏈最完善、技術水準最先進的産業集群,面板産能約佔全球10%,産品供應基本覆蓋國內外主流終端廠商。

積體電路産業,安徽已形成從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到材料、裝備、創新研發平臺和人才培養等較完整産業鏈條,産業鏈企業超過300家,初步構建起以合肥為核心、沿長江相關市協力發展的“一核一帶”産業格局。

光伏産業,安徽匯聚上下游企業超過150家,形成從光伏玻璃、電池片、組件及配套,到逆變器、儲能電池、發電工程等較完整的産業鏈。2020年全省光伏電池及組件産量居全國第三位,光伏逆變器産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

工業機器人産業,安徽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35%,2020年營業收入達380億元、居全國第六位。

“中國聲谷”成為全國第一個以“中國”冠名、第一個部省合作共建、第一個配套專項支援政策的人工智慧産業基地,2020年營收1060億元、入園企業1024家,成功實現“雙千”目標。合肥積體電路、新型螢幕件、人工智慧和銅陵先進結構材料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合肥智慧語音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

……

搶佔制高點,壯大新動能。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2020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由22.4%提高到40.3%。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28.9%,比全部工業高9個百分點。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安徽製造”在新賽道、新領域不斷開疆拓土,版圖在深刻重塑,能級在穩步提升。

苦練“內功” 脫胎換骨

下單一台洗衣機,買家可以觀看生産的全過程,追蹤從零件到整機的各個環節——在合肥美的洗衣機工廠,可視化生産填補了客戶與廠家之間的資訊鴻溝,也改變著消費者與生産商之間的關係。

5G、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快速演進,正在使全球製造業發生大規模的産業生態和製造模式變革,傳統製造業的數字化、智慧化和綠色化改造是大勢所趨。

以合肥美的洗衣機工廠為例,這家國家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工廠,通過“5G+智慧製造”新模式,實現從訂單開始,供應鏈管理、智慧化排産、柔性化生産、品質控制,再到物流管理、售後服務等全價值鏈的數智化管理,生産效率大幅提升。在生産線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年産能由過去的不足800萬台增加到2020年的1300萬台,産值翻番,近3年累計降低人員成本6743萬元、降低能耗50%。

家電是安徽製造業的傳統強項,以合肥、滁州、蕪湖為中心形成了中國乃至全球重要的家電製造基地,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等“四大件”年産量近億台,約佔全國1/4。當下,建材家電化、家電智慧化、家居智慧化推動家電業的升級。行業格局的重構中,安徽家電業加快生産改造和産品迭代,邁向高端化、智慧化、數字化、網路化,從而鞏固領先地位、重塑競爭優勢。

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已成為安徽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過去5年,安徽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每年滾動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9.4%,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20.1%。

無人駕駛礦車“聽令而行”、智慧“專家”24小時線上“緊盯”設備運作狀況……走進位於蕪湖的海螺集團智慧工廠,隨處可見工業網際網路給傳統製造業帶來的“科幻感”及智慧化帶來的效能提升。

在奇瑞汽車股份公司第三總裝廠生産車間,超高清工業錄影機以每分鐘200張的速度,對準流水線上的涂膠機器人不間斷地進行全方位拍攝。圖片數據和其他生産經營、研發數據在雲端快速匯聚,源源不斷傳送到“數字化管理決策駕駛艙”,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撐。

作為馬鋼“最強大腦”,“馬鋼智園”運營管控中心96塊螢幕組成的巨型顯示屏上,眾多跳動的數據反映著實時生産資訊。從“經驗生産”到“數字工廠”,新型智慧管控模式,使馬鋼在多個生産環節實現線上、遠端、無人操作。

從全省範圍看,技術改造步伐加快,智慧製造工程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深入實施,使傳統産業煥發出更大生機和活力。與中國寶武戰略重組後,新馬鋼走向“大而強”。海螺集團、銅陵有色已連續3年上榜世界500強,今年排名分別較前1年上升52位、49位。

一場脫胎換骨式的改造,提升著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苦練“內功”強筋骨,“安徽製造”正在告別“大而不強”,呈現出規模總量與品質效益同步躍升的良好態勢。

矢志創新  佈局未來

創新能力是製造業能否保持強大競爭力的生命線。

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已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讓安徽創新力量如虎添翼,量子通信、動態存儲晶片、陶鋁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墨子號、九章、祖衝之號、人造太陽等重大科技成果令世界矚目,有著支撐製造業創新的顯著優勢。

工信部近日批復組建4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這是製造業創新力量的“國家隊”,其中2家花落安徽。依託合肥智慧語音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組建的國家智慧語音創新中心,集合了科大訊飛、寒武紀、優刻得、中科類腦等行業骨幹力量。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牽頭建設的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曾取得一系列“中國首創、世界第一”的創新成果並成功實現産業化,將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玻璃新材料協同創新平臺。

2支“國家隊”的身後,是安徽為製造業創新所培育的深厚土壤。近年來,安徽實施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創建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38家,培育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537家,技術中心所在企業數量佔規上企業的8.4%,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佔規上企業的六成以上。

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産業發展領跑一路。讓世界聆聽中國聲音的科大訊飛,自主高端汽車品牌“出海”先鋒蔚來,撬動全球記憶體市場格局的長鑫,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第一的華米科技……在智慧語音、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智慧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創新讓“安徽製造”的行業話語權、標準制定權和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影響全球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創新森林的茁壯成長,需要優良的生態。安徽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推進創新鏈、産業鏈、資本鏈、人才鏈等多鏈協同,持續優化創新生態。以安徽創新館為龍頭、連結16個市的科技大市場,為科創成果與市場需求的對接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渠道。培育科技經理人隊伍,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面向“十四五”,安徽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上拿出了更多舉措。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安徽超前佈局量子科技等未來産業並已經獲批建設國家實驗室,産出了量子計算原型機、量子作業系統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相關産品市場佔有率國內領先,取得了先發優勢。國盾量子登陸科創板時,以近10倍的漲幅刷新科創板新股首日漲幅紀錄,即是資本市場對安徽“科創+産業”發展路徑的熱烈迴響。

誰贏得了創新,誰就贏得了未來。安徽科創的優勢,必將更好地轉化為發展勝勢,為“安徽製造”持續進階提供澎湃動力。(記者汪國梁)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