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詩畫山水,溫潤之州”溫州市推動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

時間:2021-11-03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兆旭

2021年以來,全市以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為切入點,以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等為平臺,推動文化和旅遊在“理念、業態、市場”等方面的全領域、全方位、全鏈條融合,呈現出了文旅高品質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溫州市文化和旅遊基本情況

(一)溫州是一本“經世致用”的歷史書。溫州古稱“甌”,是一座文脈深遠、文氣充沛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210多年建城史,是東甌王國的故地、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中國重商經濟學派的發源地、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歷史上,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在溫州交匯交融,形成了獨特的甌越文化,孕育了“戲曲故里、歌舞之都、書畫名城、百工之鄉”四張“文化金名片”。

從城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看,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2個(全部為部頒一級館),文化館12個(其中部頒一級館11個);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築面積 2315.1平方米,鄉鎮文化站184個(上等級比例達到89.23%),鄉鎮文化站平均面積達到4865平方米,已基本形成“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30分鐘文化圈”,基本實現鄉鎮(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文化禮堂的全覆蓋。2020年創成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全市現有3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市),1個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20個省級文化強鎮, 101個省級文化示範村(社區);共擁有5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3個。全市現有城市書房 102家、文化驛站210家、百姓書屋 73家,鄉村藝術團2678支。

從文化遺址和博物館方面看,全市共有史前文化遺址171處,三普登錄點9362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78處(其中國家級33個,省級111個,市、縣級747個),館藏文物5萬餘件。此外,已登記報備的博物館56家,其中國有綜合博物館9家(國家一級博物館1家、二級博物館2家、三級博物館2家),專題博物館19家,非國有博物館28家。

從非遺傳承方面看,全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35項、省級145項、市級77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7位、省級206位、市級930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教學基地、宣傳展示基地、生産性保護基地、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基地等共72個;非遺展示展演場所面積3.2萬多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永嘉崑曲、樂清細紋刻紙和活字印刷術(瑞安木活字印刷)、傳統木拱橋營造技藝(泰順編梁木拱橋)4個項目,分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數量居全省第一;人類非遺與國家級非遺項目數均居全國設區市前五。2017年以來,溫州市級非遺保護髮展指數連續4年在全省名列第一。

(二)溫州是一幅“東南殊勝”的山水畫。溫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通江達海、山城相擁、陸海交融,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這裡集山、江、海、湖、島、瀑之大成,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雁蕩山、“悠悠三百里詩情畫意”楠溪江、中華第一高瀑百丈漈、“中國詩之島、世界古航標”江心嶼、“世上最美、氣勢如虹”泰順廊橋、“中國最美十大海島、貝藻王國”南麂島、“海上花園”百島洞頭等等,描繪了溫州秀美的山水畫卷。這裡旅遊景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約四分之一,擁有1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世界遺産候選單位、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83家國家A級以上旅遊景區(其中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19家),是一個宜業宜居宜遊的山水之城,在這裡可以充分領略山之奇秀、水之秀美、海之神韻。

(三)溫州是一首“詩和遠方”的協奏曲。近年來,溫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旅融合發展,錨定“國際化休閒度假旅遊城市”目標定位,成功拿下“東亞文化之都”世界級文化金名片以及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張“國字號”金名片,榮膺“國際山水詩自駕地”“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最具魅力旅遊度假名城、最具網紅特質旅遊城市”等稱號,並加入亞太城市旅遊振興機構(TPO)、長三角紅色文化旅遊區域聯盟,進一步擦亮了“城市書房”“文化驛站”“全域夜遊”“僑家樂”“青燈市集”等特色文旅品牌。全市旅遊發展指標持續兩位數增長,成功邁上旅遊人口過億、産值過千億新臺階,著力把旅遊業培育成為了溫州戰略性支柱産業和富民強市的“幸福産業”。

二、文旅深度融合改革情況

(一)突出文旅理念融合

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專門成立市旅遊工作專班,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專班工作、部門協同、政策引導、考核督查”五大機制,舉全市之力加強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編制《溫州市旅遊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改革專題調研。

(二)突出文旅業態融合

一是深入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精心遴選260項重點文化元素,著力通過“查、解、評、用”等環節,積極探索轉化融入城市建設、旅遊開發和産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解碼成果轉化利用示範項目,同步啟動溫州文化標識建設。二是以“微改造、精提升”行動、“千村百鎮十城景區化”工程為抓手,堅持“三改三不改”,從挖掘文化內涵和提升遊客感受入手,深入實施“藝術點亮鄉村”旅遊計劃和“文化潤景工程”,以文賦能打造旅遊新高地,成功入選省級“微改造、精提升”試點縣(區)6個,入選省級試點單位13個。如在鹿城公園路、永嘉麗水街等景區景點融入文化藝術、推齣戲曲展演,積極謀劃戲曲文化園建設並初步確定選址,著力打響“戲曲故里”文化金名片;指導甌海“山根小村”創新探索實施整村微改模式,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改造經營,融入文化藝術相關産業,組織街頭音樂會、流行藝術等活動,成功變成網紅打卡地;指導文成讓川村結合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優勢,積極建設畬族風情街,包裝推出本地特色文旅産品,有效推動農民變旅遊從業者,全村2020年遊客量達20多萬,村民每人平均收入從2016年的5000多元增長到30000多元。三是積極推進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建設,精心培育“江心詩島、雁蕩詩山、楠溪詩村、五馬詩街、溫瑞詩河、池上詩樓”等詩路主題系列文旅品牌,推動雁蕩山入選全省首批大花園耀眼明珠名單,全力支援和指導楠溪江創5A景區、泰順廊氡創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全域旅遊品牌創建,並精心創排《甌江山水詩組歌》大型原創音樂會,持續提升甌江山水詩路十大線路體驗內容,著力打造中國山水詩朝聖地。四是聚焦守護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推出13條紅色主題旅遊線路和100個黨史勝跡推薦打卡點,文旅部全國紅色旅遊創意産品和紅色旅遊演藝創新成果徵集展示活動在溫舉行,現場展出平陽“浙江省一大紀念罐”及溫州紅色文化旅遊系列伴手禮,開展紅色歌曲賞析,考察永嘉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等紅色旅遊線路,面向全國多維度展示浙南紅色文化和旅遊資源。五是依託“劉伯溫傳説”和“太公祭”兩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支援文成舉辦紀念劉伯溫誕辰710週年系列活動,不斷賦予劉伯溫文化新的內涵和時代特徵,進一步放大名人效應,提升劉伯溫故里國家5A級景區影響力。六是統籌加快山區縣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積極打造未來鄉村“文化場景”,重點突出“僑”文化元素,加速推廣“僑家樂”品牌民宿,加快“僑家樂”全生命週期智慧應用落地,制定《溫州市“僑家樂”品牌民宿産業發展推廣工作方案(2021-2023年)》並廣泛徵求意見建議,著力打造國際時尚文化與中國鄉村文化、山水自然生態相互交融的沉浸式體驗場景,成為富有溫州辨識度的“旅遊微目的地”。

(三)突出文旅市場融合

一是通過精心挖掘溫州文化和旅遊的國際元素與東亞特性,聘任對外文旅交流大使,開展東亞文化交流歷史人物評選,成功當選2022年“東亞文化之都”,有效構建起與國內外著名城市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臺。二是借助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平臺,充分挖掘全市商貿文化特色資源,積極培育50家左右文旅消費示範基地(街區、景區、商場)、特色文旅消費示範點(店),打造一批文旅消費特色街區、商圈、園區和集聚區,進一步創新文旅消費場景,促進消費升級。三是全面發力“文旅IP+”金名片,成功打造了“青燈市集”“楠溪江鄉村音樂慢都”“江南宋村”“僑家樂”等一批溫州特色文旅IP品牌。四是大力發展全域夜遊經濟,精心培育推出鹿城“甌江夜遊”“塘河夜畫”、永嘉“夜遊楠溪”等“我愛夜溫州”品牌系列,推薦溫州南塘、五馬街區、楠溪夜遊、洞頭東屏星光經濟帶申報國家級、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其中南塘景區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五是探索“非遺+産業”發展新模式,建成12個文旅特色小鎮、1個非遺特色街區,推薦入選12件省級優秀非遺旅遊商品,並開展“甌越非遺線上推廣月”活動,推出期90個專題項目,點擊量達100多萬,引來央視科教頻道先後5次深度報道,並多次登上學習強國平臺。六是優化整合各類文旅資源,通過組織2021全國百家旅行商溫州文旅採購大會、文旅消費季、楠溪江音樂節等70多場重大文旅活動,發佈68項文旅惠民措施,加速恢復文旅市場熱度。雖然受6月份疫情等影響較大,但文旅消費市場整體繁榮有序、回暖態勢明顯。據測算,1-9月份,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實現旅遊總收入分別為3283.7萬人次、377.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9%、18.9%,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3.92%、94.03%。(圖文由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提供)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