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東方物探召開“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發展戰略研討會,進一步明確把創新擺在公司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科技先行,技術立企,按照“高精度、低成本、智慧化”發展方向,加快向物探技術“領跑者”轉變,引領世界物探技術進步與發展。
東方物探按照集團公司黨組提出的“志存高遠,率先打造世界一流”新定位新要求,把打造世界一流技術作為核心關鍵,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十三五”以來,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0%,市場投標中標率超過70%,集團公司國內外重大油氣成果發現參與率始終保持100%,公司銷售收入連續6年保持全球物探行業第一位,市場競爭力、技術影響力達到歷史新高度。東方物探科技創新推進高品質發展秘籍何在?
陸上“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引領了全球陸上地震勘探技術發展方向
突出戰略引領 構建科技強企“四梁八柱”
東方物探始終注重從戰略高度謀劃和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公司把“創新優先”置於總體戰略之首,加強科研頂層設計和系統推進,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搭建了“一個整體、三個層次”的技術研發體系,著力建設四大科技創新平臺,實施三大科技創新戰略,推動技術研發走上快車道。
三個層次的技術研發系統建立在科學、規範、有序、實用的基礎上,相互聯繫緊密,注重實際效果:決策層通過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實現頂層設計、制定規劃;研發層通過採集、處理、解釋、油藏地球物理技術、物探裝備、綜合物化探6個方面研發形成先進核心技術;應用層通過技術研發、勘探生産、裝備製造各主業單位增強服務保障能力。
GeoEast成為中國石油主流物探軟體,處理解釋項目應用率超過80%
科技創新離不開創新機制和運作載體。東方物探按照科技創新戰略部署,持續強化四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同時明確各個創新平臺要實現的目標: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增強技術研發原始創新能力,提高技術核心競爭力;技術應用支援平臺,增強技術應用整合創新能力,提高找油找氣保障力;技術合作交流平臺,增強全球技術資源分享能力,提高行業國際影響力;成果轉化激勵平臺,增強科研成果應用成效能力,提高科技貢獻力。多年的創新實踐表明,這些科技創新平臺為東方物探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方物探注重在全球視野的大格局中實施三大科技創新戰略,從三個維度全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一是人才強企戰略,提升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二是技術品牌戰略,提升技術的認可度和知名度;三是智慧財産權戰略,提高技術的創新性和先進性。為有效實施這些戰略,東方物探構建了“兩國四地”研發格局,先後與國內外46家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和油氣田企業建立了“産學研用”合作攻關機制,與殼牌等11家油公司建立了技術交流平臺,與浪潮等8家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有效加快了成像、多波、uDAS等前沿技術研發進程;先後開展了120項技術合作,健全完善了科技成果應用評價機制和後評估制度,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貢獻率。
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從低頻向寬頻勘探的跨越
東方物探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始終堅持市場導向,圍繞業務發展,建立了全球客戶技術需求調查和服務回訪機制,充分利用SEG、EAGE等國際技術交流平臺,精準把握技術發展方向,始終把研發重點聚焦在破解勘探難題、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效的關鍵技術上。
“我們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發展中的危機與挑戰,在於我們始終堅持戰略引領,把提質增效和戰略發展的基點牢固建立在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上,有效發揮了科技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作用。”東方物探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茍量如是説。
G3iHD地震儀實現“有線+節點”無縫混採和多主機聯採,具備百萬道級採集能力
堅持自立自強 撐起高品質發展底氣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面對當今世界激烈的科技競爭和技術壁壘,東方物探把創新作為發展之魂,聚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國家和集團重大專項支援下,打造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物探核心軟體、核心裝備和核心技術三大技術系列,實現了從技術“跟隨”到“並跑”、再到局部“領跑”的轉變,跑出了創新“加速度”。
核心軟體加速迭代升級。形成以GeoEast、KLSeisⅡ為代表、覆蓋物探技術全領域的12大軟體系列,實現了對國外主流軟體的有效替代。GeoEast超大型地震數據處理解釋一體化軟體,在中國石油處理解釋項目應用率超過80%,成為中國石油主力物探軟體平臺,躋身全球主流物探軟體行列,成為推動油氣勘探突破和開拓國際市場的尖兵利器。KLSeisⅡ地震採集工程軟體系統形成5大類27項功能,可滿足上萬平方三維、百萬道千萬炮級採集方案論證、50萬道級採集實時質控、全類型海陸節點切分、靜校正計算等地震採集全過程應用,成果保持國際領先水準,在國內外地震採集項目應用率超過95%。
eSeis節點儀在複雜區高效勘探和提質增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物探核心裝備持續突破。打造形成以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和G3i、eSeis地震儀器等為代表、覆蓋全地表作業環境的12大系列自主創新産品,全面實現物探技術裝備的自主化與國産化。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基值出力達到7萬磅,實現1.5Hz-160Hz線性掃描,累計投産124台,在國內外得到大規模應用。eSeis2.0節點儀器具有精度高、傳輸速度快、價格低等優勢,建成日産2000道的自動化節點生産線,生産22萬道並在16個項目規模化應用。
綜合配套技術深化整合。在油氣勘探開發、非常規勘探、綜合物化探、海洋勘探諸多領域形成配套技術,全面提升了公司技術服務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uDAS光纖採集系統成功研發並商業發佈,開啟了高精度井地聯合立體勘探新時代
在油氣勘探領域,發展完善了陸上寬頻高密度配套技術,形成了國內以動態掃描、單點接收(68%),國際以超高效採集、混疊數據分離處理為代表的兩寬一高地震採集處理配套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採集日效提升30%以上,地震資料頻帶拓寬1-2個倍頻程,在國內外121個項目推廣應用,顯著提高了地震資料品質和勘探精度。
在油氣開發領域,成功研發Walkaway-VSP複雜構造成像、井地聯合勘探、3D VSP、VSP隨鑽地震導向等井中地震技術系列,形成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解決方案,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為提高複雜油氣藏描述精度和儲層鑽遇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探索建立了全球首支智慧化地震隊,推動物探野外作業全流程再造,大幅提高了勘探作業效率
在非常規領域,形成“甜點”預測技術以及微地震壓裂監測等配套技術和軟體,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四川、長慶、大港頁巖油氣勘探取得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綜合物化探領域,研發形成大功率時頻電磁、井地電磁、航空重磁等非地震勘探技術,具備“海陸空”三位一體技術服務能力,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為東方物探拓展非地震業務提供了技術保障。
“沒有科技創新的強力驅動,就沒有東方物探的強勢崛起。”東方物探總經理張少華説,站在新起點上,我們要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把創新主動權、發展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大攻關力度 推動油氣大突破大發現
找油找氣,是東方物探立身之本、價值所在。“十三五”期間,東方物探聚焦“五油三氣”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技術需求,圍繞複雜構造、岩性—地層、碳酸鹽岩、非常規等油氣領域的關鍵地質問題,持續強化技術攻關,研發形成6類19項關鍵技術,為油氣勘探大突破、大發現提供了有力支撐。
彈性波勘探技術成功完成全球首個9分量3D重大現場試驗數據採集,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前景
在複雜構造領域,針對地表地形起伏劇烈、地下構造模式複雜、複雜構造區資料信噪比極低、成像難度大等難點,應用複雜構造地震勘探配套技術,高密度高覆蓋三維地震採集、寬頻大地電磁勘探、各向異性疊前深度偏移、複雜構造建模等關鍵技術,配合油田支撐中秋1井、高探1井、博孜9井等風險井獲重大突破,助推塔裏木盆地“克拉—克深”“博孜—大北”兩個萬億立方米大氣區落實,開闢塔裏木盆地秋裏塔格、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勘探新戰場;支撐柴達木盆地英雄嶺地區規模儲量提交,川西北地區展現出良好勘探前景。
在岩性—地層領域,針對岩性—地層油氣藏沉積相帶複雜多變、單層厚度薄、常規地震解析度低、定量識別難度大、不能滿足水準井軌跡設計精度要求等難題,應用寬頻高密度三維地震採集、井地聯合勘探、“節點+有線”聯合接收、井中分佈式光纖傳感、近地表Q值調查及補償、寬頻處理、井控高解析度處理、層序地層學解釋、相控儲層預測等關鍵技術,準確刻畫吉蘭泰潛山構造形態,實現河套盆地油氣勘探重大突破;精細刻畫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斜坡砂礫岩油氣藏,支撐10億噸級規模石油儲量提交;為鄂爾多斯、四川盆地緻密氣藏高品質有效開發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攻關取得積極進展,有效支撐了國內頁巖油氣的效益勘探開發
在碳酸鹽岩勘探領域,針對碳酸鹽岩油氣藏埋藏深、時代老、儲層非均質性強、深層地震資料品質差等問題,應用寬頻寬方位地震採集、多波多分量地震採集、井地電磁勘探、炮檢距向量片(OVT)域處理、多次波壓制、各向異性疊前深度偏移、高精度全波形反演、分方位疊前裂縫預測等關鍵技術,支撐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龍王廟組超大型海相碳酸鹽岩天然氣田整體探明,為塔中和塔北兩個10億噸級以上油氣規模提供技術支撐,推動鄂爾多斯盆地碳酸鹽岩勘探新發現,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高效勘探開發夯實了基礎。
在火成岩領域,針對儲層埋藏深、構造形態複雜、速度變化劇烈、波場複雜、成像困難、儲層物性差、岩性複雜多樣、儲層準確識別難等難題,應用寬頻寬方位地震採集、時頻電磁勘探、低頻補償、多次波壓制、火山機構刻畫、重磁電震岩性岩相預測等關鍵技術,支撐川西南部永探1井取得重大突破,為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開闢了新領域;在準噶爾盆地紅車斷裂帶發現億噸級規模儲量,展現整體連片含油場面。
高效混採數據分離技術助力中國石油中標全球最大陸海三維勘探項目,並在該項目創造了7.8萬炮日效紀錄
在非常規領域,針對小微斷層和TOC預測難度大,儲層與圍岩波阻抗差異小、非均質性分辨和預測難、物性差,油氣藏空間關係複雜等難題,應用寬頻寬方位地震採集、井控高解析度處理、OVT域處理、各向異性裂縫預測、微地震監測等關鍵技術,支撐了川南地區萬億立方米頁巖氣和鄂爾多斯盆地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規模儲量提交,助力長寧—威遠百億立方米頁巖氣田建産。
在新區新領域,充分發揮處理解釋一體化優勢,全面推廣應用老資料目標性處理技術,開展一體化多輪次滾動處理攻關,提升了潛山、火山岩及複雜斷裂帶成像精度及儲層預測精度,助力斜坡區岩性油氣藏勘探和高成熟探區滾動擴邊取得新進展。
“十三五”期間,東方物探依靠技術創新不斷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在全面推進油氣勘探開發增儲上産中勇做先鋒,配合油氣田落實4個萬億方天然氣和3個10億噸級石油規模儲量區,為中國石油高效勘探、低成本開發和天然氣大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佈局前沿領域 搶佔全球物探技術創新制高點
率先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要有世界一流的技術為支撐。東方物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物探技術發展趨勢研判,在涉及未來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領域超前部署、大膽探索,努力搶佔全球物探科技競爭制高點,在更多領域引領全球物探行業發展方向和技術潮流,為構築全面國際化發展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援。
大力推進高精度三維勘探技術,打造“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升級版。形成了面向疊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寬方位、寬頻帶、高密度”地震勘探技術,炮道密度提高8倍以上,觀測方位從0.3提高到0.8以上,頻帶拓寬20Hz以上,實現了1.5~96Hz的6個倍頻程寬頻激發和20萬道級寬頻接收,引領了全球陸上地震勘探技術發展方向。
OBN海洋節點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作業能力全球第一
針對國際高端需求,東方物探組織科研團隊持續開展大道數超高效地震採集技術攻關,突破了資訊化野外作業管理技術、20萬道級數字單檢採集作業配套技術、可控震源超高效混疊激發技術、PB級地震數據處理技術等瓶頸,較好地解決了高密度地震勘探經濟技術一體化問題。大道數超高效採集作業能力大幅提高,接收道數由原來的10萬道提高到20萬道,平均日效由原來的1萬炮提升至3萬炮,創造了日效5.4萬炮的全球最高紀錄。支撐全球最大道數的科威特KOC地震採集項目成功中標並高效運作;支撐阿聯酋16億美元的全球第一大地震勘探合同獲得,成為“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典範。
在海洋勘探領域,超前開展OBN海底節點地震勘探技術研究,全面掌握從綜合導航、節點自動收放、現場質控到數據處理的配套技術,搶得發展先機,為海洋業務成功轉型提供了技術利器,推動了沙特S78、雪佛龍尼日利亞、殼牌尼日利亞、殼牌汶萊等大型項目相繼中標,引領了高端市場需求,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海洋物探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和主要競爭者,全球OBN市場佔有率達到50%。
面向未來著力打造新一代變革性技術,成功推出全球首臺大噸位橫波可控震源,在青海三湖地區完成工業化應用,首次獲得高品質橫波資料,資料解析度是縱波的兩倍,拉開了全球橫波源向量勘探的序幕。uDAS光纖井中地震儀通過集團公司科技成果鑒定並向全球商業發佈,在冀東、西南、大港、華北等油田現場試驗取得良好效果,為發展永久光纖監測、滿足油藏全生命週期開發需求奠定了基礎。
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進物探技術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構築市場競爭領先優勢。率先建成全球第一支數字化地震隊,促進了物探生産管理方式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大幅度提升了生産效率。人工智慧處理解釋技術保持了AI+物探研究與國際同步發展,疊前資料處理去噪效率提升80倍;智慧化初至拾取技術助力初至拾取準確率從46%提高到95%,效率提升10倍以上。搭建起生産經營指揮中心、專家遠端技術支援系統、設備管理系統和技術研發設計雲等資訊化平臺,推進了物探研發和生産流程再造。新一代物探軟體開發平臺實現了共建、共用、共贏,將加速推進與地質、鑽井、油藏、測井、錄井等專業深度融合發展。
東方物探堅持創新引領,不斷提升科技綜合實力,開創了國際化發展的嶄新局面。目前,東方物探市場規模超過全球總量的40%,成為全球物探高端市場最具競爭力的技術服務公司,業務遍佈全球5大洲、73個國家的300多家油公司。
注重人才強企 築牢創新發展根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東方物探始終把對科技人才的培養作為推進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不斷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不拘一格,廣聚人才,打造了一支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高層次技術專家隊伍,為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地球物理技術服務公司建設提供了堅強人才保障。
東方物探著力打造佈局合理、梯次有序的技術專家隊伍。注重在三個層面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突出領軍型人才培養,成立以首席技術專家為主導、技術專家為支撐的科技創新團隊,推動東方物探在兩寬一高、高精度可控震源、橫波源向量勘探等國際前沿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突出中青年骨幹培養,選派中青年技術專家赴國際知名院校訪學,舉辦青年創新論壇和創新創意大賽,設立中青年創新基金,著力提升青年技術專家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物探名匠培養,每年舉辦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和基層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會,由技能專家領銜建立的50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每年完成各類創新成果近百項,促進了勘探項目提速提效。
東方物探始終以全球眼光、國際思維來審視物探創新規律,積極搶佔全球技術創新制高點。通過市場化機制、資本運作、産學研合作等多種舉措持續加大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力度,先後成功引進50多名高層次人才,推動東方物探在成像、建模、多波等核心和急需技術領域加快突破,裝備研發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成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先後引進吸引5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34名博士進站工作,與36家院校和科研機構、9家油公司累計開展120余項技術合作,60余項成果實現轉化。2018年引進的浙江大學趙博和鄭曉麗博士夫妻長期紮根在塔裏木盆地找油找氣一線,在祖國西部邊陲揮灑青春的事跡被央視廣泛報道,成為新時代找油人的青春榜樣。
截至目前,東方物探全面完成專業技術崗位序列改革,20多名處級幹部、300多名科級幹部主動放棄管理崗位,走上技術專家發展之路,有效激發了科技人員創新活力動力。打造形成了由1名工程院院士、13名首席技術專家、76名公司高級技術專家共7000多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公司被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科技部分別授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示範企業”和“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
“十三五”期間,東方物探全面完成既定的科技發展規劃,共有97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5項技術獲得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累計申請專利1168件,取得授權專利968件,其中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比“十二五”提高146%和370%。公司技術創新典型經驗在2020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作交流。
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征程。東方物探將錨定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目標,深入實施“創新優先”戰略,勇闖技術“無人區”,著力打造物探前沿技術和行業引領技術,加快物探業務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加速向物探行業技術“領跑者”轉變,奮力譜寫技術立企新篇章,為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東方物探標誌性技術成果一覽
1 GeoEast地震處理解釋一體化軟體系統
GeoEast地震數據處理解釋一體化系統是東方物探依託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歷經17年持續研發、迭代和升級打造的我國第一套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處理和解釋一體化超大型軟體。
“十三五”期間,依託國家、集團科技重大專項研發的GeoEast V4.0,在軟體平臺、處理技術、解釋技術等方面實現重大創新,在國內外應用取得重大成效,整體達到國際先進,多波處理解釋等6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開發完成新一代多學科一體化軟體平臺GeoEast-iEco,形成涵蓋陸地到海洋、常規到非常規、地面到井中、縱波到多波、地震到重磁電的物探軟體産品家族,在中國石油處理解釋項目應用率超過80%,並且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煤田、地質調查等行業的57家單位,17家科研院以及海外中多個主要石油産區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全球主流物探軟體之一。
2“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
在地震勘探理論、配套技術及軟體裝備等方面實現重大創新,顛覆了國內“稀疏採樣和窄方位觀測”的低密度做法,突破了國外“子線接收、數字組合”高密度採樣理念,構建了“充分、均勻、對稱”高密度地震波場採樣新理念,形成了面向疊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寬方位、寬頻帶、高密度”地震勘探技術,實現了我國陸上地震勘探技術的升級換代,引領了全球陸上地震勘探技術發展方向,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在國內15家、國際25家油公司廣泛應用,油氣勘探成功率提高15%~40%,為中國石油“十二五”以來探明石油45億噸、天然氣3.5萬億立方米做出重要貢獻;為獲得國際油公司50%以上的高端地震勘探市場份額、業務規模持續保持全球行業第一提供了根本保障。
3 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
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是依託國家資環領域863課題和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開展的重大石油勘探裝備研發項目,提升了可控震源技術在油氣勘探開發中的技術服務能力,實現了激發信號從3Hz~100Hz拓展到穩定的1.5Hz~160Hz,滿足了高精度、低成本的勘探需求,為提高儲層解析度、全波場地震反演、深部成像等提供了可靠的信號源,對鹽下成像精度低的地質目標能有效提高儲層垂向解析度,改善深部成像品質,尤其能解決火成岩地表地下地質目標成像難的問題。
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成為目前國際上唯一能規模化應用的寬頻地震信號激發源,該技術成果滿足了高精度地震勘探對低畸變、寬頻地震激發信號的需求,開啟了全球石油勘探行業的低頻地震勘探新時代。
4 eSeis陸上無線節點地震採集系統
eSeis陸上節點地震採集系統是東方物探經過4年的深入研究開發出的中國石油首套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節點地震勘探儀器。
eSeis地震儀整合現代化工業化設計,儀器體積小、功耗低、智慧化程度高,首創高精度時鐘同步技術,引領地震勘探設備向高精度和高保真度方向發展;研發節點立體化質控技術,實現了節點單元從人工、車載、無人機等方面全過程、全方位、多視角的品質控制;創新採用無樁號節點放樣技術,可實現檢波點放樣與節點單元質控一次完成,採集效率提高30%以上,在解決勘探禁區難題上發揮了關鍵作用;改變了地震隊傳統施工模式,引領地震勘探從人工有線勘探向智慧無線節點方向發展;建成自動化工業製造生産線,綜合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5超高效混疊地震勘探技術
該技術成果主要包括:可控震源高效激發技術、可控震源綜合導航技術、諧波壓制技術、信噪分離處理技術,實現6萬道有線儀器連續記錄模式下對接收排列和作業震源的有效質控;創新可控震源高效採集作業管理方法,研製了新一代數字化地震作業管理系統DSS,實現了資訊化高效野外作業管理,大幅降低了作業設備、人員的投入和待工時間。可控震源超高效混疊採集作業能力大幅提高,平均日效由原來的1~1.2萬炮提升至3萬炮,創造了日效54947炮的全球最高紀錄。
該成果推動了陸上可控震源高效採集技術的升級換代,較好地解決了高密度地震勘探經濟技術一體化問題,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為開拓海外高端地震勘探技術服務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井中地球物理光纖採集系統(uDAS)
井中地球物理光纖採集系統(uDAS)針對高複雜、高精度油氣勘探開發問題,研製了uDAS現場採集處理質控軟體、井中地震處理解釋軟體,進一步突出了uDAS-VSP成像相比常規檢波器VSP和地面地震在時間和空間解析度上的優勢,有效發揮了井中地球物理光纖資料在多領域的全井段、高密度優勢,提高了目標地層的分辨能力,為複雜構造地區油氣增儲上産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增強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該成果在國內13家油氣田廣泛應用,實現了7500米超深井和250℃高溫井下作業,地球物理點密度提高10倍,施工效率提升40%,單井施工成本較常規井中地震檢波器減少30%,在井中地震、井地聯合勘探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開啟了高精度井地聯合立體勘探新時代。該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來源:中國石油報)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