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垃圾處理進入“零填埋、全焚燒”時代,在合肥,垃圾已成為發電的新型“原料”。今年1—7月份,合肥市6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共處理生活垃圾176.68萬噸,焚燒發電約6.1億度。
在“垃圾”變“電”的焚燒過程中,如何保障排放的煙氣不造成二次污染?9月8日,記者從合肥市城管局獲悉,通過建立全程監管體系,合肥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對全市的生活垃圾處理、滲濾液處理、餐廚垃圾處理等11個運營企業進行監管,開展第三方監督性檢測,確保垃圾“變廢為寶”過程中的煙氣、水、惡臭等污染物達標排放。
“廢水和煙氣”須經過多道凈化環節
9月8日,記者走進合肥長豐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這裡雖然是一個“垃圾成堆”的地方,但記者在廠區內卻聞不到異味。
在垃圾吊操作室,工作人員輕輕推動操作桿,懸挂在垃圾倉頂部的一個巨型抓鬥,一把抓起約6噸生活垃圾,投進焚燒爐。
“居民的生活垃圾從轉机站送到這裡後,會在倉裏發酵,瀝出水分,提高熱能後就會被投放進焚燒爐。”合肥長豐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佳介紹,該項目主要負責處理長豐縣域以及合肥市北部部分生活垃圾,今年上半年處理生活垃圾21.97萬噸,實現發電量0.83億千瓦時。
在垃圾變“電”的過程中,産生的廢水和煙氣怎麼處理?黃明佳説,該項目總投資4.69億,其中約1/3的資金用於控制二次污染的環保方面。
“煙氣為例,在垃圾倉中裝有引風機,能將倉內臭氣抽到焚燒爐,在垃圾倉內形成負壓,防止臭氣外溢。”黃明佳説,並同步配備“爐內SNCR脫硝+半幹法噴霧反應塔+幹法脫酸+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塵器”的煙氣凈化系統,煙氣經過多層過濾環節後,各項指數高於國標後對外排放。與此同時,垃圾滲出的廢水,在經過多次處理後變成達標的冷卻水,用於給機械冷卻,迴圈利用,實現了不外排。
全程監管 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在長豐皖能環保公司廠房門口,有一個電子屏,上面實時顯示著垃圾焚燒爐各項排放物數指,是否達到環保標準,一目了然。
“這些數據不僅在廠區會顯示,還將傳到全市的環保系統平臺,監管人員可以隨時查看全市垃圾處理項目的運作情況。”合肥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垃圾焚燒監管科科長趙道辰説,該中心會派駐監管人員,對全市進入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的生活垃圾量進行嚴格監管,定期對垃圾焚燒廠二噁英、飛灰、噪聲、廢水、爐渣等進行監測。
(責任編輯:沈曄)